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法学理论 >

对钓鱼执法的若干思考(2)

时间: 罗金兰1 分享

三、治理对策
钓鱼执法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政府公信力、法治的权威、社会公德。长此以往,和谐社会将无法和谐。所以必须加强治理,杜绝钓鱼执法现象。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断了执法经济的源头
首先,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按规定全额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行政执法经费全额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严禁将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罚没收入按比例返还行政执法单位,作为行政执法经费或者奖励经费使用。其次,加强执法监督。可通过部门内的权力对权力的监督和社会的权利对权力的监督形式,让权力的行使在阳光中进行。因为孟德斯鸠说过“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最后,改革绩效考核指标,由注重量的考核向质的考核迈进。开展360度绩效评估、目标达成率考核和出勤考核,并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最后综合三方面的得分,再确定执法人员的工作技校的高低。只有在德、能、勤、绩、廉的全面评估,才能真正激发执法人员执法为民。
2.健全法制
依法行政的前提是有法可依。首先,在交通立法规定要与时俱进。目前我国就只有一部法规是关于非法营运的,这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其次,交通法律条文应该具体化,明细化。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的法条,实践性不强,效能不理想。最后,私权力的司法救济制度。完善的司法救济制度可以让民众更好更高质量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
良好的执法不但靠制度,而且靠素质。人的素质包含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钓鱼执法现象的出现,说明我们的执法人员社会公德和诚信素质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要让执法人员清楚的知道“所有公共部门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都被赋予了某种非常有价值的东西:纳税人的钱。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合理地使用这些钱,他们应该对此负责,否则,应该受到惩罚。” 他们要持着这种对纳税人负责的理念,端正工作的态度来开展工作,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其次,通过开展各种各样有质量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让执法人员的工作在一个充满社会公德心和诚信的良好氛围中展开。
4.构建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制度。
闲散人员的不断增多,无形当中给社会形成了一种隐患,扩大了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不安全系数。所以构建健全的社会闲散人员管理制度迫在眉睫。首先,政府可以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通过与社区合作,形成各种职业培训和教育培训,提高社会闲散人员整体素质,帮助其顺利就业。其次,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政府可以鼓励各种非政府组织吸纳相应的闲散人员成为自己组织的成员,或者是积极的参与、协助政府对闲散人员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谢庆奎:《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周光凡:《公共危机管理典型案例2009》[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张丽:《给后钓鱼时代的打击黑车提个醒》[N]北京晚报.2009年11月03日.
①《邓小平文选》[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93页。
② [美]戴维.奥斯本等《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者公共部门》中译本.[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页。
③[澳]欧文.E.休斯著《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中译本[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第281页
4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