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 >

杜十娘与茶花女区别比较论文

时间: 金秀1 分享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主要是以“怒”为文眼,《茶花女》则以“悲”为主线,两者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杜十娘与茶花女比较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杜十娘与茶花女比较论文篇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茶花女》的美学比较

  摘要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茶花女》是中、法两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因此研究和分析这两部作品具有较大的美学意义。本文试从美学的视角来分析这两部作品的异同,从而彰显它们的文学魅力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美学 美感 比较 异同 价值

  在世界文学史上,某些相似的人物总是反复出现;而相似的主题也曾在不同的时代、国家、种族,被不同的作家反复采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茶花女》就是相似度很高的两部作品。虽然在时间上看,由冯梦龙编著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比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早了两百多年,但两者最重要、最不可忽视的相似性是:都具有巨大的美学价值。因此,从美学角度分析两部作品的美学价值既有意义,又很必要。本文试从美学角度就两者的异同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展现两部作品中既相似又不尽相同的文学魅力。

  一 美丽的容貌

  杜十娘和玛格丽特分别是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前者是生活在中国明代长安城里的青楼名妓,后者是19世纪初活跃在法国巴黎上流社会里的交际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开篇,作者就对杜十娘的的容貌做了如下描述:

  “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涧。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

  玛格丽特则如美女仙女一般:

  “那张美若桃花的鹅脸蛋上,有两道弯弯的细眉,两只又黑又大的眼睛,这简直是只有在图画中才可以看到的;每当她垂下眼睑的时候,罩在眼睛上的睫毛便会在粉脸上投下两排阴影;就连她那细秀挺直的鼻子仿佛也充满了灵气……”

  从对她们容貌的生动描写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出她们倾国倾城的美艳,并且理解为什么许多男人,甚至是上流社会的达官贵族、公子王孙为了得到她们而不惜付出重金。也正是因为她们超凡的美貌,才使作品的发展及结局更加合乎情理,也使读者对她们的悲惨命运更加同情。

  二 高贵的尊严

  虽然对于妓女和交际花来说,获得尊严非常困难,但杜十娘和玛格丽特都努力并最终用生命获得了自尊。杜十娘一直希望能够早日逃离青楼里令人羞耻的生活,她厌恶自己卑贱的工作,因为不仅那些达官贵族看不起她,连她自己也瞧不起自己。所以,她一直在寻找机会逃离青楼。这说明,她是个有自尊并一直努力争取自尊的女性;而当追求幸福的梦想完全破灭时,她用毁灭一切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和人格尊严,这说明她讲人格、重感情,不容背叛、不容侮辱。玛格丽特的自尊在小说中也较明显地表现出来。大多数的交际花在挑选情人的时候,总会首先考虑其是否富有,性格和人品则无关紧要。但玛格丽特却与众不同,她只挑选那些她喜欢的、愿意相处的人,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衡量手段。她拒绝了多克公爵的追求,并想方设法躲避他,只因为她不喜欢他。即使在老公爵威胁她如果继续在乡下与阿尔芒共同生活下去,他将不再供养她的开销时,她也从未犹豫过。要知道,阿尔芒绝对算不上有钱人,也无法满足其日常消费。但只要能跟相爱的人在一起,玛格丽特愿意放弃一切。这说明,她追求爱情远胜过追求金钱,其自尊也得以彰显。最后,为了阿尔芒的名誉和前途,她又不得不放下自尊,这种能屈能伸的精神着实使读者感动。

  三 过人的勇气

  杜十娘认为李甲是个诚实、守信的人,所以决定跟随他弃暗投明。为了赎身,杜十娘把自己积攒多年的银两交予李甲,让他向老鸨要人。但老鸨出尔反尔,不肯放她走。紧急关头,杜十娘以死相逼,称若不同意,老鸨将人财两空。她用勇敢的行为、坚定的决心换回了自由之身。最后,当她得知自己被李甲卖给了别人以后,她义无反顾抱着百宝箱投河自尽。杜十娘用结束生命的方式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勇气,因为面对死亡远比面对生活更需要勇气。同样,玛格丽特也是一位勇敢的女性。当阿尔芒走进了她的生活并向她告白:他爱她却毫无所求的时候,她被真挚的爱情打动,毅然放弃了巴黎豪华的生活,和他一同去了乡下。虽然知道爱情对自己来说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即使在生活比较艰难的情况下,她也没有丢下她爱的人。只为了爱情,只为了一个心爱的男人,便放弃固有的一切,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啊!而当阿尔芒的父亲来求玛格丽特,要她为了阿尔芒的前途和家族名誉放弃他时,她同意了,并且在生前无论受到阿尔芒怎样报复的情况下都没有将实情全盘托出。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全自己爱的人,她所表现出的执着和勇敢让人佩服。

  四 纯美的爱情观

  两位女主人公都放弃了原来的生活,并竭尽全力争取自己想要的爱情和幸福。爱情对她们而言是世界上最宝贵、最纯洁的东西,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为了获得真正的爱情,金钱、奢华的生活,甚至最宝贵的生命都可以抛弃。杜十娘不在乎给李甲做小妾,她甚至决定把自己积攒多年的全部积蓄交给李甲的父亲,只为了换取其对他们婚事的认可。可见,在她的心里,爱情不是金钱地位,不是荣耀美丽,而是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情义。同样,玛格丽特为了和阿尔芒能够在一起,宁可卖掉自己价值连城的东西,也从未张口向他要过什么。她甚至在收到断绝经济支持的要挟后也从不曾放弃爱情。在她看来,真正相爱的人不应该也不需要靠金钱来维系感情。她甚至告诉阿尔芒:“我对你的爱深到连我自己都无法相信的地步。我们一定会幸福的……”杜十娘和玛格丽特对待爱情抱有的纯洁态度,使她们的人格显出更加与众不同的美。

  五 悲剧的根源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某种程度上说,悲剧总能在最大程度上震撼人心,这就是悲剧的艺术魅力所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茶花女》就是两部典型的悲剧作品,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都对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女人,尤其是社会地位低下的女人们对待生活和爱情的态度做出了映射。杜十娘和茶花女,虽然沦落风尘却不甘堕落,仍然不屈不挠地追求爱情和幸福。由于特殊的身份,她们实质上被社会剥夺了一切权利,所以,她们对爱情的追求以及为摆脱卖笑生活所作的挣扎和奋斗,实质上也是对侮辱和践踏她们的社会的反抗。她们所追求和争取的不仅仅是来自于异性的爱情,更是起码的做人的权利。因此,她们的追求过程无疑将被罩上一层悲剧的光环。她们最后都用死亡的方式把故事推到了最高潮。两部作品都彰显了主人公在所处时代里的现实和无奈,这使它们具有了更为普遍的社会意义。

  除以上的相似之处,两部作品也蕴含着以下的不同之处:

  1 不同的悲剧美

  杜十娘虽然逃离了青楼,却进入了更令人绝望的境地。她信赖的男人李甲不但没有爱护她、珍惜她,反而在金钱的诱惑下,把她转卖给了另一个男人孙富。绝望中,杜十娘把百宝箱里的无价之宝一一展示给李甲看,最后在仰天大笑几声后决然跳入河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这是一种个性追求的悲剧,杜十娘以毁灭一切的方式折射出她人格意识的觉醒,也给读者以文学上最大的冲击力。玛格丽特虽然不是自杀而死,但也因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她虽然在遇到阿尔芒之前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但内心却极度空虚、孤独。在遇到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后,她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但残酷的现实使她无法得到想要的爱情。在被迫离开她爱的人之后,玛格丽特终因无法忍受内心的痛苦和爱人由于误解而对自己的的报复,悲惨地死去。两个女人的悲剧命运都使读者扼腕,而她们的逝去也使这两个文学形象能够在文学史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杜十娘结束生命的方式印证了“哀莫大于心死”这句古话,她的死是对当时社会女性地位低下而发出的高声呐喊。如果杜十娘的死是壮美的、决绝的,那么玛格丽特的死则是凄惨的、凄美的。她是在被迫离开阿尔芒之后,完全放弃了活的希望,心甘情愿地等待死亡。她的放弃是为了保全她爱的男人做出的一种自我牺牲。她为了爱情甘愿放弃一切,甚至以自残的方式捍卫心中美好的爱情的勇气,既难能可贵又让人心痛!

  2 不同的性格美

  从作品中对杜十娘行为的描写中可以发现,她聪慧、勇敢、坚定、果断,虽然是名弱女子,骨子里却有男人一样的坚强、执着、刚毅。困境中,她没有怨天尤人,向命运屈服,而是努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她形成了双重性格:勇敢、机智,同时也淡定、谨慎,这从她对百宝箱的守秘中可以看出。玛格丽特与杜十娘的性格大有不同,她温柔、妩媚、热情、多情,但遇到真爱时又很专情,且具有自我牺牲的高贵品质。她本性中的温柔和对爱情的刚强,使她的性格具有一种特殊的张力,使读者对她更多了一份怜悯和感动。总之,两位女主人公都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各自的性格美。

  3 不同的创作方法美

  两部作品展现了不同的创作手法。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冯梦龙把重点放在了故事的叙述上,其原因在于它是一种拟话本小说,其特点是语言口语化,句式自由、灵活,既少比喻,也无铺陈,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在这部作品里,只有一条主线,即杜十娘的从良之路,这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故事内容,也使整部作品洋溢着一种简洁、质朴之美。而《茶花女》完成于18世纪,其写法受到了言情小说的很大影响。这种写法的最大特点是着重抒情描写,这使《茶花女》的内容从始至终都洋溢着一种浪漫、细腻的美。为了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玛格丽特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小仲马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小说还以大量的笔墨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和分析,这是作品的又一特色。此外,小仲马还运用倒叙的叙事方式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读者对主人公的命运更感兴趣。并且《茶花女》的情节更错综复杂,故事中出现了更多的人物,叙事线索也几条同时进行。在某种程度上,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影响着玛格丽特,并且推动着故事的向前发展。因此,《茶花女》整部作品有一种复杂与变化的神秘美。

  4 不同的象征美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百宝箱具有现实的象征意义。百宝箱中那些价值连城的珠宝是靠杜十娘的美貌和身体换来的,它们既记载了她屈辱的生活,又是她开始新生活的条件。当杜十娘最后把珠宝一一抛入水中时,她似乎在向世人呼喊:她的爱情和尊严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而她抱着百宝箱的纵身一跳,也证实了在封建社会中,地位低下的女性无法实现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同时,百宝箱也是一种“道具”,使整部作品更完整,更有吸引力。正因如此,百宝箱被反复提及四次,而且每一次的出现都引起了读者更强烈的好奇心,这也使整部作品更具张力。与此相比,《茶花女》中的茶花具有更加浪漫、凄美的象征意义。玛格丽特在当时巴黎的上流社会中被称作“茶花女”,因为她喜欢茶花,并且无论到哪都随身带着茶花。茶花虽美,却终究无法逃脱凋谢、枯萎的命运。如果把女人比作鲜花,那么漂亮的女人就是漂亮的花,开得越美,枯萎后越让人觉得惋惜。所以,“茶花”暗示了玛格丽特的结局也只能如同开过的茶花一样枯黄、凋零。同时,因为茶花象征着纯洁的爱情,所以“茶花女”在展现玛格丽特拥有如同茶花一样美丽的容貌的同时,也暗含了她对待爱情纯洁、高尚的态度。这种象征手法的使用,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主人公的纯美和高尚的品质。

  六 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从美学角度对两部作品的相似和差异之处入手,研究它们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可以发掘出作品更深的艺术魅力、更强烈的美感,给读者更多美学上的享受。也正是它们的美学意义和美学价值,使两部作品在更深层次上引起了读者的喜爱和共鸣,使杜十娘和玛格丽特的人物形象更鲜明、更长久地留存于读者的脑海之中。

  参考文献:

  [1] 冯梦龙:《杜十娘》,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2] 赵连元:《比较美学研究》,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

  [3] [法]小仲马:《茶花女》,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年版。

  [4] 王珊:《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命运之比较》,《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6期。

  [5] 张汉文:《杜十娘的“美”》,《教材文析与研究》,2003年第3期。

  杜十娘与茶花女比较论文篇2:《浅谈杜十娘与茶花女艺术形象之比较》

  【摘要】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怒”为文眼,《茶花女》则以“悲”为主线,两部作品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两个被迫害,被侮辱的女子形象。杜十娘与茶花女在地域上远隔千里,在时间上相距200多年,是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性格、不同语言、却有着相同悲剧命运的7 艺术形象。本文分四部分:一、相同而各自不幸的命运;二、相同的牺牲不同的斗争精神;三、同为爱情牺牲,表现出独立人格和顽强个性;四、作品的局限。

  【关键词】 悲剧命运 斗争精神 独立人格 局限

  冯梦龙几百年前以短篇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而名扬天下,时至今日,杜十娘仍然打动千千万万个读者。而小仲马也因一部中篇小说《茶花女》风靡了整个世界。

  两位女性都美丽绝伦,纯洁善良,风华正茂,向往真正的爱情和幸福。她们都憎恨自己所处的环境,都渴望逃出火坑,过上一种真正充满自由、平等、欢乐的生活。在如何实现自己这一理想追求的问题上,她们不谋而合地走上了依靠爱情力量而努力奋斗的道路。所不同的是十娘聪明能干,勇敢坚定,有远见、有胆识,而茶花女则更多的是自我牺牲和忍耐,缺乏十娘那种为了追求爱情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机智的斗争精神。虽然二位最终都是为情身亡,但十娘却充满了怒气,轰轰烈烈,投江而去,好不悲壮。而茶花女则抑郁成疾,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间,充满悲情。

  杜十娘是东方京城教坊的名姬,原名“杜薇,排行第十,故院中都成为杜十娘”。她“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青山,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单氏文君,唇似樱桃。”十分姿色,能歌善舞。当时流传着“座中若有杜十娘,斗箸之量饮千斛”的佳话。

  茶花女,原名玛格丽特,因酷爱茶花,发上常戴一朵白色茶花,所以被称为茶花女。她就像茶花一样洁白、美丽,“在一张艳若桃李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黑眼睛,黛眉弯弯,活像画就一半,……鼻子细巧、挺秀,充满灵气……”她那充满活力的青春,非凡的美貌,超人的聪明,成了西方巴黎的一个“一年花费10万法郎的高等风尘女子”。

  一 相同而各自不幸的命运

  两位女子有着相同而各自不幸的命运。

  十娘13岁时,为生活所迫,被爹娘卖入妓院。七年之中受尽了欺凌毒打,百般折磨,深感妓女是生活在痛苦环境中最痛苦的人。

  茶花女本是一个贫穷、纯洁的 农村姑娘,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到巴黎谋生,不幸沦为妓女。

  她们都深知自己只不过是贵族王孙的玩物,都面临时刻被抛弃的危险境地,值得庆幸的是命运同样使她们都遇到了令自己倾心相爱的男子。所不同的是十娘的情郎经不起世态炎凉的考验,背弃了自己,而茶花女的心上人却误解了自己,由此导致了二人各自不同的悲剧命运。

  十娘的情郎李甲是官宦大家的公子哥,又是国子监的太学生,青春年少,风流俊俏,一表人才。二人一见钟情,并且山盟海誓、朝欢暮乐,终日相随,如夫妻一般。十娘从此不再接客,就是官宦巨室只求一见,她也一概谢绝。

  而茶花女的心上人阿芒也是贵族子弟,青春年少,风流倜傥。二人也同样一见钟情,不顾利害得失而倾心相爱。并且离开了喧闹繁华的巴黎,来到朴素无华的郊外乡村,甚至又打算远离法国,到意大利去生活。当别人带来老公爵的警告劝她离开阿芒时,她毫不含糊道:“我决不离开阿芒……。”

  由此可见,两位女子都有为真正的爱情专一的执着。她们都一心一意向往真正的爱情和幸福的决心令人感动,也令她们的情郎和心上人为名花归己而骄傲。

  二 相同的牺牲不同的斗争精神

  两位不幸的女子都很纯朴善良,善解人意,有着类似相同的牺牲精神。所不同的是十娘有远见、有胆识,而茶花女更多的是自我牺牲和忍耐,缺乏十娘那种聪明机智的斗争精神。

  十娘这朵名花真心实意地落在了李甲的“花柳情怀”,当鸨母逐客之机,她抓准时机,先以赎金为饵,再以激将之法,又以“人财两空”逼其就范。为了爱情,真可谓煞费苦心。尽管她爱上了李甲,并给予千般柔情,万般体贴,也要一再考验,而把百宝箱秘密深深地隐藏。她一定要李甲奔走亲措赎身银子,为的是试探他对爱情的忠诚和勇气。十娘的热情、主动,对照李甲的冷漠、被动。李甲的怯懦无能,一筹莫展,又反衬出十娘的多思善谋、精明能干,因而也就更令人感到,十娘为爱情所做的一切努力是何等可贵。她的爱情,热情中渗透了冷静,冷静中充满了警觉,警觉中体现了智慧。十娘善解人意,替李甲着想,劝他父子关系稳定后再接她回家,而他却辜负了十娘的一片真情,矛盾重重之下,将十娘转卖给了富商孙富。

  茶花女为了能和阿芒在乡村过简朴、幸福的生活,瞒着阿芒变卖了自己的马屁,开司米披肩,典当了自己的首饰,尽力还清债务来维持生活。正当二人沉浸于幸福之际,封建道德的化身——阿芒的父亲,认为这种结合有辱门第,影响了儿子的前程,劝告茶花女答应离开自己的儿子。而她也明明知道,答应了这个要求就意味着自己重新陷入火坑,毁灭自己的爱情、幸福和前途。为了父亲遗传给阿芒“可尊敬的姓氏”,不“投下污点的影子”,她情愿做出自我牺牲,默默地离开了心上人,重新去过自己厌弃的、非人的卖笑生活。

  她不得不强扮作见异思迁的女子,她在日记中写道:“我曾一度享受过你的爱情,这个姑娘一生中仅有的幸福时刻就是你给她的,她现在希望他们的生命早点结束。”在这里,我们分明感受到一颗时时忍受煎熬的心灵的颤抖,同时也道出了玛格丽特高尚的境界。然而阿芒却误解她离开的原因,万般鄙视她,仇恨她,折磨她,并多次寻找机会报复她。她反而以沉默容忍的态度,用“不带轻视的态度,不带蔑视的威严来回答”心上人的攻击,生前始终没有向心上人吐露真情,坚毅地忍受着邪恶社会造成的人生痛苦。而是在最后的日记中真实的做了表白:“如果你看到了这些日记后能够对过去的事情有所谅解的话,那么对我来说就得到了永恒的安慰。”到这里,仿佛一朵纯洁的茶花在滴血,在凋零,而玛格丽特的灵魂却得到了涅盘。

  三 同为爱情牺牲,表现出独立人格和顽强个性

  二位女性都是为爱情牺牲了自己,一个是默默地为心上人牺牲自己,一个是在被情郎抛弃后,轰轰烈烈在悲愤中牺牲了自己,并且表现了自己独一无二、顶天立地的独立人格和顽强个性。 妓女生活不允许有真正的爱情,而作者却不约而同地让他们的女主人都获得了爱情。 自然就把她们置身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或者跳出火坑,或者放弃爱情,此外,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妓女是不会轻易爱人的,而一旦爱了,就那么热烈、深沉、执着。爱情对于她们实在太珍贵了,就像奴隶得到了自由,盲人见到了光明。因为爱情使她们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可悲,唤醒了她们的良知,是她们看到了前途和归宿,并产生了争取自由的愿望与行动。作者在这里共同写出了妓女的斗争,共同赋予了她们叛逆的性格,并寄托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和热烈的讴歌,反映了作者世界观中的进步倾向。然而她们终于没有摆脱苦难的命运,她们爱的却都是有产阶级的子弟,而有产阶级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只允许他们的子弟缔结权衡利害关系的婚姻,他们要求的是 经济上、 政治上的门当户对,与一般平民百姓联姻尚且不能允许,更何况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呢?从这一点上,妓女爱上富家子弟,本身就是悲剧的开始。茶花女的悲剧,就是由于阿芒的父亲直接出面干涉而酿成,在杜十娘的悲剧中,虽然直接原因是李甲的负心,而内在原因还是因为他的行为不为他做布政的父亲所容。

  “悲剧因为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杜十娘、茶花女的悲剧,都具有震撼人心的 艺术力量。这不仅在于作者展示了她们的悲惨命运,从而引起读者的同情和惋惜,更在于作者发掘了她们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人格。

  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纯洁,而又十分刚强的女子,她对李甲爱的很深,也要求李甲用同等的爱对待自己。她储藏百宝,却始终不露,为了考验李甲,不让他对自己的爱情带上金钱的色彩,然而残酷的现实打破了她对爱情的梦想,李甲在不敢归家而钱财将尽的情况下,为了个人的私利,终于动念把十娘转卖给孙富。尽管他在告诉十娘这个念头时“泪如雨下”,但十娘并没有被几滴眼泪所迷惑,而是表现出了宁可玉碎,不为瓦全。一个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出现了,这是小说的高潮。只见十娘“冷笑一声”,“明早快快应承了他,不可错过机会”。这种冷笑,这种嘲讽,所积蓄的感情力量,比哀声恸哭,比大叫大骂,都更沉着,更悲愤,更撕肝裂胆,也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短短的几句话,在讽刺之中蕴含着愤怒与绝望,一针见血戳穿了李甲虚情假意背后的卑鄙动机,十娘对李甲的一腔热情顿时化为冰水,她不愿借助金钱的力量再去挽回这已被玷污了的爱情,也不愿意对她已经厌恶憎恨的人流露丝毫的悲伤,而是表现了对李甲最大的蔑视和反抗。“怒沉”是高潮中的高潮。

  你看:当这场丑恶的现金交易在两条船上进行的时候,十娘在极度悲愤下盛装打扮,“香风拂拂”,珠光宝气,光彩照人,灿若桃花,胜似新娘。

  在众目睽睽之下,十娘向李甲亮出她那五光十色价值连城的百宝箱,把一件件奇珍异宝“尽投入大江中”。面对爱情的叛徒与敌人嬉笑怒骂,对李甲万般嘲笑,句句击中要害,对孙富强烈怒斥,声声痛快淋漓!最后一语破的,穷究“怒”的根源:“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这个“恨”字,如一把利剑刺穿了李甲丑恶的灵魂,一腔“怒”火,恰似一道闪电,照亮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十娘怀抱藏在百宝箱中的全部美德和对爱情的理想追求,怒“向江心一跳”之中,迸射出眩人眼目的光华,这一“跳”,跳出了爱情的纯真、高洁、人的尊严,跳出了一个至善至美的古代女子的光辉形象,表现了十娘视死如归的精神和破釜沉舟的决心,让这个典型的悲剧性格升华到最高境界。死是十娘惟一的出路,是十娘价值与尊严的复活,是十娘悲剧形象的自我塑造,是十娘人格的升华。

  而茶花女抑郁成疾,卧床不起,终于含恨而去,她临终前写给阿芒的几封信,使阿芒真相大白,悔恨万分。深深打动了读者,也从中显示了茶花女那纯真、善良的心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四 作品的局限

  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尽管有着现实主义精神,但仍带着某些浪漫色彩,其中有积极精神,也有消极因素。相比之下,《茶花女》是更严格、更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当时社会对妓女的摧残,毫无粉饰地展示了茶花女的悲惨命运,其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表现得更明确、更深刻、更强烈,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优势”。然而作品却不能指出妓女解放的出路,全书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缺乏鼓舞人心的力量,又表现出批判现实主义的局限性。在这一点上,杜十娘的形象比茶花女更具有理想的光辉。

  总之,她们是东西方妓女艺术形象中的璀璨明珠,在世界艺术画廊中珠联璧合,相互辉映。她们的一生都是饱受迫害和侮辱的一生,她们的不幸遭遇也是无数被压迫女性的缩影,她们以满身的污泥,满身的创伤,扯下了封建道德、虚伪社会的灰色帷幕。

  参 考 文 献

  [1][法]小仲马着,[中]王振孙译,《茶花女》,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3月第2次印刷.

  马小光.杜十娘与茶花女.名作欣赏.2005年第4期.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本十二卷.海南出版社.1995年5月第3次印刷.

  王宁.《中外文化与文论》. 中国比较文学国际背景、研究现状及走向未来..2005年6月30日.

  冯梦龙.《古今小说》序.上海古籍出版社.

  杜十娘与茶花女比较论文篇3:《试从杜十娘与茶花女的比较看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摘 要:杜十娘是明代冯梦龙编撰的《警世通言》中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女主人公,茶花女是19世纪法国作家小仲马《茶花女》中的主人公玛格丽特,不同地域的两者有着相似的社会背景、处境和境遇,她们都是当时国家首都社会底层的名妓,都遭遇了不幸的爱情,两部文学作品通过她们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当时时代的社会文化风貌。本文抛开两部作品的文学价值比较,将主要通过对比分析她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及各自的经历,力求比较中西方的文化异同,并尝试分析产生这些异同的原因。

  关键词:杜十娘 茶花女 中西方文化异同

  杜十娘和茶花女在生活上的遭遇和结局极为相似,两个人在肮脏的职业外表下拥有纯洁的心灵,地位卑微却人格高尚,作品都通过描写二人的苦难际遇,有力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二人身处不同的国度,文学作品所展示的两个人物的形象、生活遭遇和处世态度等细节也有所不同,但这些无疑都直接描摹和间接反映了二人所处的不同社会的宏观背景和不同背景之下特有的文化内涵,本文将着重从对杜十娘和茶花女的一些描写中揭示、比较和分析中西方文化的某些异同。

  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茶花女》作品的简介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出自于明朝冯梦龙的《警世恒言》,主要讲述一代名妓杜十娘与李甲的爱情悲剧:在长久的妓女生涯中,杜十娘积攒了许多珠宝,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在遇到李甲之后,便认定李甲,想方设法为自己赎身后与李甲一道回家。李甲因惧怕家中老人,二人只好暂时南下江南,不料途中遇到阴险小人孙富,他以千金之价从李甲手中购得杜十娘。杜十娘在得知真相后悲愤交集,大病后将自己百宝箱中的珍奇珠宝抛入江中,最后自己也纵身一跃跳入江中。

  《茶花女》主要讲述的是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与外省青年阿尔芒之间美丽动人的悲剧爱情故事。玛格丽特貌美如花,因钟爱茶花而被称为茶花女。玛格丽特出身卑微却因貌美吸引了众多的青年驻足,在巴黎过着奢侈却如同行尸走肉般的生活。阿尔芒与玛格丽特在巴黎的街上偶遇,后经朋友介绍认识,之后阿尔芒向玛格丽特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但并未被接受。后来二人离开巴黎,来到乡下居住。阿尔芒的父亲请求玛格丽特离开自己的儿子,但是毫不知情的阿尔芒认为自己遭到了背叛,所以他极尽所能地羞辱、折磨玛格丽特。玛格丽特最后得病并在弥留之际留下自己的日记,解释了所有的真相。

  二、杜十娘和茶花女所处社会背景的比较

  杜十娘身处明朝万历年间,社会处于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之下,当时的商品经济已经勃兴,但社会思想还十分禁锢,如科举是主要的仕途出路,男婚女嫁仍然包办,一切社会行为仍然遵循较为严格的封建等级观念;茶花女身处法国七月王朝时期,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封建经济逐渐没落,公民享有平等自由的人权,虽然玛格丽特在出身贫苦的情况下去做了妓女,但在一定意义上她拥有人身自由。然而,无论如何,两个人都摆脱不了悲惨的宿命,究其原因是由二人所处的中西方具体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所造成的。

  (一)杜十娘和茶花女所处的具体生活背景

  杜十娘生活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明代,自由爱情是不被允许的,当时的男婚女嫁必须遵从宗族法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杜十娘聪慧美丽并渴望爱情,但她即便倾国倾城也不具备正常的婚嫁条件,其社会职业决定了她被买卖的命运,在外人眼里她“水性杨花”,她存在的价值便是供贵族荒淫享乐,被老鸨作为赚钱的工具,尽管她一直想摆脱这种非人的生活,但她以一己之力是绝不能撼动几千年的封建根基的,不会改变当时人们固有的对于她职业的看法,不会改变当时的社会文化图景,而这些因素却间接或直接地导致了杜十娘最终沉江殒命的悲惨结局。

  茶花女生活在法国的七月王朝,资本主义高度发展。虽然妓女无论在法国还是中国都处于社会底层,但法国的妓女在资本主义社会之下已经拥有了人身自由,不像杜十娘那样属于老鸨,不用在老鸨的逼迫下去接客。但在当时的法国,出身贫寒、失业、饥饿等多重因素使得玛格丽特只能“自愿”接受贵族资产阶级的玩弄与蹂躏,整个社会文化仍然体现了贵族资产阶级的意志和他们所制定的各种教条,而这也在他们的各种言行中得到了体现。作为资产阶级卫道士的阿尔芒的父亲迪瓦尔,他苦心教导儿子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为了达到目的,他单独和玛格丽特交谈:“你们两个人套上了一条锁链,你们怎样也砸不碎……我儿子的前程被断送了。”这些言语是架构在当时的社会道德之上,直逼得玛格丽特哑口无言,她无法继续坚持己见,不得不离开自己钟爱的阿尔芒,回到刚刚跳出的火坑。

  在杜十娘和玛格丽特的爱情生活中,始终有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主宰着她们的命运,尽管她们想要改变命运,打破生活中桎梏她们的枷锁,获得真正的自由和爱情,但当时的社会文化是不允许她们做这种改变的,而这也是二者为什么命运相似,都最终走向死亡的原因。中西方的生活背景造成杜十娘和茶花女同样的悲剧命运却又展现着微妙的不同,杜十娘的沉江是化希望为绝望,是在绝望之余不得不以死去昭示所有的背叛,而玛格丽特在死亡的过程中还带有希望,希望自己的日记能够让阿尔芒释然对自己的愤恨,希望阿尔芒的未来有一个光明的前程。

  (二)杜十娘和茶花女所处的具体时代背景

  杜十娘生活在明代,明朝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人对金钱名利的追求,但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仍然影响深刻,见利忘义、背信弃义必定遭到唾骂,这也是为什么在杜十娘死后李甲不能善终的原因之一。同时,封建根基仅靠一个弱女子是无法撼动的,封建文化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基调,这是杜十娘在逃离老鸨的魔抓后又必然会出现孙富的原因。杜十娘沉江殒命的结局也使人们认识到,反抗社会习俗必会有死亡。虽然杜十娘的命运无力回天,但是其反抗精神也暗示着封建社会中情感的力量终会战胜利益的诱惑。

  茶花女生活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当时的法国,金钱当道,物欲横流,人际关系冷漠。虽然当时法国宪法明文规定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人权,但事实上,法国还存在上等人和下等人的等级观念。比起杜十娘,玛格丽特不用在任何人的威逼利诱下去接客,她在当时的法国名噪一时,但作为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妓女仍然受到各种轻视和虐待。   玛格丽特与杜十娘一样敢于放弃所有而追随自己的爱情,不同的是,杜十娘藏起百宝箱与李甲私奔,李甲家人不同意,她还是毅然跟随李甲南下,玛格丽特变卖所有财产与阿尔芒私奔,最后却为了挽回体面家族的“荣誉”,甘心放弃爱情,成为上流社会的牺牲品。同样的死亡结局中,杜十娘和玛格丽特带着不同的怨恨和期冀走向死亡,这些事实都离不开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差异,玛格丽特永远不会像杜十娘一样被买卖,她所做的是出于心甘情愿,而杜十娘的命运却始终被一种无形力量所左右,这是二人所处的具体时代背景差异所造成的。

  三、中西方文化异同的分析

  下面就对作品中所反映出的一些文化和由文化引起的差异进行简要分析。

  (一) 关于女性社会地位的异同

  杜十娘的故事产生于中国明代,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金钱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追捧,传统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开始受到冲击,传统的封建道德伦理规范受到挑战,人的价值、尊严和良知都可以标价而被当作商品进行买卖。杜十娘身份低微,急于从良改变社会地位,她没有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是不想让自己的爱情被贴上金钱的标签,她呼唤的是一种不为金钱所左右的爱情,这也体现了明代中后期以“情”反“理”的雏形。当时,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还是处于从属地位,在跳出老鸨的火坑后,李甲把她卖给孙富,似乎是在展示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无论如何富有,杜十娘从未属于自己,先是归老鸨所有,后归李甲所有,最后由李甲转卖给孙富,由此可以看出女性的从属地位,根本不存在话语权。

  茶花女生活在19世纪的法国,拿破仑政权崩溃后,社会动荡不安,但与中国封建社会相比,至少在形式上是人人平等自由的,玛格丽特所做的一切源于自己的意志,无人逼迫。《茶花女》着力描写阿尔芒与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意在批判当时资产阶级的社会风气、家庭生活和贵族生活的糜烂。玛格丽特在当时的法国,无人敢评判其社会地位的低下,虽然她只是斡旋在贵族男人中间的交际花,但是最起码人格独立,行动自由。

  由此可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表现在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中。中国自古以来受儒教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作为从属地位的女性根本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也没有话语权,社会文化赋予每个女性特定的身份和角色,如果逾越这种身份和角色就会被这个社会所不容;西方的文化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的自由与平等,所以玛格丽特与阿尔芒才会有一段不被打扰的乡下爱情生活,但个人自由平等同社会地位平等不能划等号,贵族出身的迪瓦尔仍然看重家世的传承,在人人享受自由的法国社会背景下还是干预儿子的爱情生活,但总体来说,较之杜十娘,玛格丽特最起码还有自由,在当时的法国社会还有一定的话语权。

  (二)关于各种价值观念的分析

  1.爱情观。杜十娘和玛格丽特都是名妓,拥有美貌与金钱,但在腐化堕落的社会中她们都保留着纯真的一面,渴望纯洁的爱情,幻想有一天和相爱的人过上正常的生活,杜十娘的“久有从良之志”和玛格丽特的“我从前不得已要过的那种生活,不要再把我投进去”等表述都体现出了她们的这种心智,她们不愿受命运摆布,不甘于受凌辱,她们敢于追求,在挑选男人上经历多种考验,虽然她们最后死亡的结局也正是这些男人带来的,但不同的是,李甲主动把杜十娘推向死亡,而阿尔芒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让玛格丽特在病痛中走向死亡的。

  2.价值观。明代商品经济文化的发展改变了当时固有的社会地位,对于财富的追逐成为人们最大的价值观,而茶花女所处的法国社会也同样是金钱至上,这也直接导致了杜十娘和玛格丽特的悲剧命运:李甲为了金钱把杜十娘卖给孙富,阿尔芒则认为由于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玛格丽特背叛了他们的爱情。冯梦龙和小仲马都将当时的社会描述为金钱社会,中国的商品经济造就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法国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迪瓦尔出面干涉儿子的爱情,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阿尔芒动用家庭的金钱),在金钱面前,李甲的爱情变质,而在阿尔芒兰看来,玛格丽特是为了追求金钱才使他们的爱情变质。因此两部作品在这种价值观的反映上是有相同点的。

  3.作者的人生观。冯梦龙处于封建思想较为森严的明代,杜十娘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作者个人思维的认知体现。作者虽然排斥当时的社会,但他也无力改变,所以也就出现了杜十娘反抗封建社会却必死无疑的结果。小仲马的茶花女更多的是站在道德的层面去批判,阿尔芒与玛格丽特二人都对真挚的爱情充满向往,但是这爱情却被虚伪的道德所毁灭。作者用玛格丽特的死来赞颂其无私的精神,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慰藉。

  综上所述,两部小说有相似的题材,两位主人公有相似的经历,但经过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作者的描写,呈现了不一样的文化内涵,细细品味,这其中既有文化中相吻合的一面,同时也有文化中相冲突的一面。

  参考文献:

  [1] 徐行言.中西方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廖爱英.从杜十娘与茶花女的比较中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3] 伍联群.论杜十娘与茶花女的文化悲剧意蕴[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4] 王宁.中国比较文学国际背景、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5(06).

  [5] 宋改新.污泥中开放的圣洁花――杜十娘、莘瑶琴和茶花女的比较[J].阴山学刊,1994(2).


猜你喜欢:

1.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读后感

2.读茶花女有感1000字

3.茶花女读书笔记1000字

4.茶花女 读后感800字

5.《茶花女》读后感1000字

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