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 >

让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多些“文言味”(2)

时间: 庄刘艳1 分享

  二、“文言味”的回归
  一是指导学生畅酣淋漓地诵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诵读中积累语识、培养语感、获得熏陶。对于文言文的读,首先的要求就是读准字音,特别是通假字、古今字、异读破读字,要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其次要读准古代诗文的节奏,停顿正确了,理解文意才不会出错。
  二是鼓励学生如饥似渴地积累。没有一定量的字词句积累,没有一定量的基础知识的储备,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只能是一句空话。如实词“走”为“跑”,“书”为“写”,“尝”为“曾经”等等;如虚词“之”的用法有七种,连词“而”表示的意义关系有六种,只要熟悉用法含义,做到心中有数,再遇到词语,根据语言环境去判断辨析,自然会容易的多。但重视知识积累不等于孤立的字词训练,更不是古汉语知识的系统学习,在整体阅读中积累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如我在教授文言诗文时,我会在课堂上利用一些时间对学生抽背,上完一篇文言诗文后会及时默写,每个月还会安排一节背诵比赛课,本学期的所有学过的文言诗文都是背诵的范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依次派出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而我则会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来要求背诵不同的篇目,用这种方法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背诵积极性,让学生的竞争中、趣味中学习,使学生在背诵中积累文言知识。
  三是教师高屋建瓴地讲解。许多教师谈讲色变,其实讲解本身没错,关键是要讲得及时,讲得合适,讲得关键,讲得有效。如在教学中一定要把这些古汉字知识讲清楚,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理解文本含义。还有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世界观的局限,有些文章在思想上多少有些不好的东西存在。
  三、“文言味”的思辨
  文言文教学的回归,“文言味”的重拾却不能等同于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模式死板,思维训练缺乏等。教改之前我们教学文言文往往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与翻译上,整堂课就是由老师逐字逐句翻译,要学生“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每篇文言文教学都按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逐字逐句串讲,再进行“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僵化的模式中,教师“一言堂”,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学生不能举一反三,缺乏迁移能力。这种死抠字词句语义,整堂串讲的枯燥死板的教学现象往往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我们不能在提出“文言味”的时候“蓄起辫子”,玩起复古,重蹈覆辙。这应是全新的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3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