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 >

试论网络媒体技术属性对在线文学批评的影响(2)

时间: 张茜1 分享

  二、网络传播的双向性和开放性,打破传统话语垄断,彰显批评争论本性
  网络媒体的传播系统本身具有双向渠道。电子邮件、BBS、BLOG、博客等都具有充分的互动功能。受众在一定的技术授权之下可以成为发布信息的主体。受众可以与传播者进行远距离瞬时地沟通。
  (一)打破了传统文学批评的话语垄断
  “网络是一个拥有巨大包容性的文化空间,其平等性、兼容性、自由性和虚拟性使它得以保持平民姿态,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弱势人群开启话语权。”网络技术上的平等性,无情地解构了文学批评话语被权威占据、纸质出版的状况。“英尼斯认为,在任何社会中传播媒介都会极大地影响社会组织的形态和人们交往方式。传播媒介是人们行使社会权力和政治权利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而每一种媒介的出现,都会改变社会组织原有的形态,打破某些人原有的垄断权。”
  在线批评的大众化身份冲垮了长期以来文学批评只能由专家学者去写,大众缺乏批评能力的旧观念。“相对来说,网络批评更能表达批评的自由精神。传统批评的发表加之必然地伴随着‘权力审查’…我在这里是在非常广泛的意义上使用这种说法的,不仅是意识形态的‘审查’,而且有所谓学科体制、学术规范,标准、水平等等‘权力’运作的‘审查’。这样势必就把大部分人排除在批评的权利之外。而且,就是那些够水平、合规范的批评家的表达,也受到相当的限制和束缚,很多个人性的东西也被排除在批评之外。网络批评的运行过程当然也存在隐蔽的‘权力场’,不过相对说来,空间是开拓了许多,自由度也增加了。”(张新颖)
  在线批评的大众化主体,既繁荣了文学批评,又能集思广益从不同角度解读网络作品,更为网络草根受众提供了表意机会。当然,这种现实也提出了批评标准重新建构的问题。
  (二)回归文学批评争论本性
  在线批评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跨时空、实时互动。作者、读、者、评论者之间,在即时交流即时反馈的“头脑风暴”中引发观点、碰撞见解。加之网络匿名特性,发表宽松,在线批评不管是欣赏还是批驳,直指要害,不隐讳。即时互动批评改变了传统文学批评规范化、理论化、反馈周期较长的现实,通过互动激发出人的智慧和情感魅力,使写手喜于阅读接受,增加创作动力。
  “比如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一书的成功,作者自认为是和网友的鼓励与支持分不开的。在线批评与在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中,突出了读者的意见对文学创作起着升华、导向的作用。在线批评加深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网络资源的大容量、超文本链接。导致了在线批评的去中心化和多元化
  (一)数字化技术发展带来在线批评的大容量
  数字化指的是在电子信号的传输方式上,用数字压缩(dita1)方式来取代传统的信号模拟(analog)方式。数字化后不仅信息的保真性更强,传输质量更高,而且能够大幅度节约电波频率资源。这种容纳信息的能力,突破了纸质文学批评刊物的刊号、版面限制,存贮了数量众多的在线批评文本,在数量上挑战了传统权威。但同时大量的信息和信息的易得性,消解了受众对在线批评文本的尊重和珍惜。
  (二)在线批评通过超文本链接的形式立体空间地组接
  “超文本”(hypertext)是运用数码链接和“万维网”技术实现的非顺序访问信息、阅读文本的方法,它带来了文本的多线性、不确定性和能动选择性,使文字书写固定的所指变成“滑动的所指”,话语关联从“线”的纵向诠释走向“点线结合”的横向交织。
  在线批评文本依据某个关键词或主题,通过超文本链接形式串、并联。受众可以无拘束地在不同文本之间遨游。这种多元的连接,为受众提供了“去中心化”,立体化的内容。使得多个批评文本之间形成了丰富并多角度的对话。
  网络自身的技术属性,给在线批评提供了巨大的技术可能性。在线批评由于表现符号的多媒体化和传递的即时性,带来了思考方式的感性化,从而影响到内容的个人、情感、微观,表现形式的口语化、点评式。得益于网络交互性和自由开放性,信息的大容量和超文本连接,在线批评有效地打破了传统印刷媒体专业评论话语权的牢固地位,展现了去中心化和多元化的图景。
3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