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有关新闻职称方面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新闻工作者是新闻传播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把关人,他们所持有的新闻价值观,所做出的新闻选择都直接对受众,甚至整个社会的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新闻职称方面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新闻职称方面论文篇1

  浅析语言暴力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预防策略

  语言暴力作为一种特殊的暴力形式,经常出现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多种实际交往活动中。同时,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存在语言暴力,并集中表现在的它的语言表达、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等消息的载体中。我们希望通过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充分认识到语言暴力的危害性,并自觉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预防,减少新闻传播中的语言暴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新闻传播环境。

  一、语言暴力在新闻传播中的主要危害

  进入21世纪后,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众了解世界的主要工具和媒介。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崛起,为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于。但是,由于互联网的交互性以及隐匿性等特点,导致新闻传播中的语言暴力现象也更加严重,其主要危害集中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会对新闻报道的主人公的人格和人权造成严重伤害,会扰乱他们正常的生活秩序,也会对新闻是受众产生错误的舆论引导。2.语言暴露会对青少年以及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伤害,甚至容易导致其心理和性格存在严重缺陷或扭曲,不利于其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3.对普通大众来说,新闻传播中的语言暴力会让他们对社会产生错误的认识,严重者还会产生厌世或者暴力心理。

  二、新闻传播中语言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其载体不同,所以语言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也具有多样化特点。而且,这个过程中的语言暴力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暴力,并不是直接表现出来,而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映射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使用的语言带有歧视性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1.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歧视。在很多新闻报道中,都缺乏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尊重,例如使用农民工、清洁工、残疾人等带有歧视色彩的词汇对他们进行表述。例如在某新闻报道中,记者的本意是为了引起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但是由于对其身体残疾和生理缺陷进行了直接表述,没有考虑到当事人的心理感受,给其带来了心理压力和心理阴影。2.性别歧视。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对女性的歧视上。我国的社会文化本就存在歧视女性的成分,但社会一直在进行男女平等的宣传 ,历史文化虽有所改善 ,但是在一些新闻报道中也不乏出现一些歧视性的词汇,例如打工妹、小三、二奶等词汇。

  (二)内容比较低俗

  1.对暴力性的文字、图片或者视频进行渲染。这一问题在暴力犯罪新闻的报道中表现比较突出。很多新闻工作者,为了提高新闻的关注度,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会避重就轻,直接使用案发现场的血腥照片或者暴力视频来叙述新闻,而不是使用语言文字来解说新闻,给受害人、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带来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正常生活秩序被扰乱。2.故意煽情,哗众取宠。这一语言暴力类型主要出现在娱乐新闻当中 ,很多记者对于自己拍摄到的照片、视频等资料进行了过分的修饰 ,毫无余力、也是毫无根据的夸大事实、添油加醋。

  三、语言暴力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要预防策略

  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存在语言暴力,主要原因是现有新闻体制以及新闻工作者自身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的影响。所以,要想预防语言暴力,我们也需要从上述因素入手,具体措施如下:

  (一)增强对新闻媒体的审核和监管力度

  新闻媒体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方式和工具。如果这种工具本身出现了问题,就需要建立新的制度,对它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要实现这一目的,可以采取如下策略。第一,严格执行新闻报道审核机制的相关规定,并在相关的审核制度中,对语言暴力的类型进行明确规定,禁止在新闻报道中出现,如果新闻中存在语言暴力,经审核后一律不予通过,还要责令相关人士整改。假如情节特别严重,必须给予严厉的处罚措施,增强惩罚的力度。第二,贯彻落实新闻报道的问责制度,加强对新闻报道的法律监管。如果报道的新闻对当事人产生了严重影响,或者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需要对报道的相关责任人和新闻媒体单位给予法律惩罚,将预防语言暴力作为一项强制性的新闻制度,并彻底贯彻落实。

  (二)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语言暴力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对新闻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时,重点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和文化知识培训。开展上述教育和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文化修养,增强写作能力,能够熟练掌握不同语句意义的表达方式,在新闻报道中尽量避免使用这一类词汇。而进行思想道德培训则主要是为了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尊重新闻当事人。

  (三)努力提高公众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除了上述预防措施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努力提高公众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来避免在新闻传播中出现语言暴力。因为,新闻报道中的语言暴力,也是社会公众推崇语言暴力的表现。因此,要避免语言暴力,就需要提升公众的媒体素养,在社会中大力倡导正义性和和谐性报道。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增强对新闻媒体的审核和监管力度、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和努力提高公众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等三个方面讨论了预防语言暴力的主要策略,希望能为完善我国的新闻制度,改善社会风气,传播正能量提供借鉴。

  有关新闻职称方面论文篇2

  浅论加强新闻学专业学生知识产权素质教育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点,高校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为了使我国高校培养出的新闻学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新闻学知识产权课程应当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根本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建立以理论为支点,以提高新闻学学生的知识产权应用能力。

  一、加强对新闻学大学生普及知识产权的紧迫性

  1.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经济国际化的新形势下,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开始进入百姓生活,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显重要。对在校大学生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产权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懂得尊重他人的智慧成果,这是新时期大学生应有的素质。新闻学专业学生是未来中国传媒的主要力量,知识产权素质应为其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知识产权是创新的产物,知识产权素质教育可以训练学生保护、运用创新成果的能力。

  2.是时代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社会人力、资金、自然资源以外最重要的资源,它作为一种包含财产权内容的民事权利,它保护的对象是无形的知识、是创造性的智力成果。知识产权素质就是运用、创造、保护、经营知识成果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传媒成果的产权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征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创新的成果知识只有实现产权化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产权问题。

  3.是传媒产业发展的需要。

  在日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业如何应对WTO环境下的传媒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媒体与法治研究室主任王军副教授认为,我国传媒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个方面的问题和难点:一是传媒业缺少代表广大作者利益的知识产权联盟组织。在西方国家,这种中立的知识产权联盟组织发挥着重大作用,可以有效地为作者维权,如法国的记者协会、美国电影家协会、英国演出权利协会、日本的文艺着作权保护同盟等。二是传媒业的领导层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漠。知识产权在领导嘴里或许是经常提到的词,但是真正落实到知识产权保护或者说要投入去研究这个问题,有很多单位的领导就不是很重视。三是传媒业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系统、完整的知识产权教育训练。

  二、现有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现状及弊端

  1.在专业设置下,把知识产权专业归属于法学系列,忽视了对理工类、综合类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

  在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起步较早、培养人才数量较多、师资力量较强、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第一“梯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第二“梯队”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所、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中心、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第三“梯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暨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西安交大知识产权中心、上海交大知识产权中心、中山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西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重庆工学院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山东大学等等都未涉及理工类、综合类大学。 根据有关专家对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1所在我国有影响的理工类和综合类高校的调研统计显示,上过知识产权课程的学生不到学生总数的5%。

  2.师资资源不足,理论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务实。

  在教学中,一般以理论教学为主,注重教授着作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较少涉及知识产权管理、转化、自然科学、生物技术等内容,而且教学方法单一。

  3.教材编写良莠不齐。

  目前,知识产权教材种类繁多,各个学校的教师,不管是否从事知识产权专业都来编写教材,造成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某些观点不一甚至相左。

  三、加强对新闻学大学生普及知识产权素质基本知识的对策措施

  1.改革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内容体系。

  在课程设计上,首先应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前瞻性,除介绍传统的专利性、商标法、着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内容外,还要讲解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生物技术知识发展等热点问题,既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教授,更要重视知识产权创造、投资、管理和运用的相关知识传递,并充分利用典型案例教学法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增强授课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2.扩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渠道,探索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

  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体系,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应开设知识产权必修课和选修课。此外还应扩宽教育渠道。如定期举办知识产权系列讲座,聘请知识产权专家就国内外传媒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典型案例,知识产权的最新进展与动态进行介绍。建立校内知识产权网络教育咨询平台,利用网络的进行资源共享,扩大知识产权宣传的影响面。加强校媒合作,组织学生学习知名传媒单位的经验。

  3.加强知识产权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资源。

  目前,我国从事知识产权教学的主要是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其自身的学科知识结构单一,实际经验不足,难以满足对学生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需求。师资短缺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解决:一是自主培养。可以重点选派本校有一定基础又具有其他学科背景的教师或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知识产权系统培训,整合到知识产权专职教师队伍中来。二是引进人才。引进的重点应该放在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兼职教师,如校外聘请优秀的知识产权律师、代理人兼职授课,弥补专职教师实践能力较弱的缺陷。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产权教育势在必行,高校最为人才培养基地,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要分阶段、多模式、多途径培养,还应合理利用和挖掘知识产权人才的潜能。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背景下,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克服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不断为国家输送所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

有关新闻职称方面论文

新闻工作者是新闻传播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把关人,他们所持有的新闻价值观,所做出的新闻选择都直接对受众,甚至整个社会的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新闻职称方面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新闻职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00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