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 >

浅析新闻传播中的道德冲突

时间: 袁小敏,张红霞1 分享
摘要:国有国法,行有行规。新闻从业者作为新闻人,理所当然地要有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传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有些些新闻工作者经不住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提供不实和虚假信息等,这就出现了道德的冲突问题。新闻工作者如何切实履行职业道德,不仅是社会所关注的,也是新闻传播伦理研究所关注的。
  关键词:新闻从业者 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 道德冲突
  
  人类和谐社会的建设,美好理想的实现,文明的发展等都离不开社会各行各业的行业准则作为社会底线来支持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新闻,作为社会的传播领域,总是浮在风口浪尖上,备受社会
  关注,当然也摆脱不了社会道德所赋予它的道德素质修养。我国的新闻工作者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必须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近些年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许多新闻道德失衡的现象。新闻媒体中出现的一系列虚假报道、有偿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以及新闻炒作等新闻失范行为,明显有违当前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典范,也促成了新闻从业者道德冲突现象的加剧。
  对媒介的社会功能与角色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媒体从业者对自身角色期望的认知以及传播实践中的行为取向。处于传媒生态剧烈变动的社会转型期,对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出现的道德冲突现象,媒介工作者及广大社会参与者应也必然要引起极大的重视。总而言之,坚决制止、杜绝虚假新闻,对道德冲突现象的调节,是党和国家对新闻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是新闻界、全体新闻工作者、全体受众共有的责任。
  
  一、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
  
  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努力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对于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保证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应该是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操守和富于敬业精神的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综合。1997年1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二次修订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该准则对我国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行为制定了六条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二、新闻传播中的道德冲突现象及出现的原因
  
  随着我国媒体改革的发展,新闻媒体走向集团化,这必将使新闻与经济更大程度的挂钩,出现了以金钱为中介的新闻买卖,如新闻广告化或广告新闻化的情况,出卖版面,用一定版面或时间刊播买方指定的报道内容,以达到赚钱的目的。一些私欲膨胀、意志薄弱的记者,更是心安理得地接受被采访对象提供的各种好处,如收受红包、礼品等。另外,有些记者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顾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在报道中宣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新闻从业者到底处于什么原因而冲破新闻道德的职业底线呢?
  首先是商业化倾向侵蚀媒体,为片面追求娱乐性、轰动性,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将一桩小事炒作成热点,或是无中生有,将并未发生过的事描述得活龙活现。在2006年、2007年的假新闻中“腰围1.75米松原孕妇至少怀了五胞胎”、“广州市面出现注水西瓜”、“大雨袭杭百舸归”正迎合了受众的猎奇心理,这也使得报纸发行量、网站点击率迅速飙升,在短期内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些新闻记者为了能够获奖,提高个人地位和声誉,就想方设法修改自己的作品。其二是媒体竞争的加剧。这些年,全国的媒体数量大量增加,同质竞争、同城竞争加剧。为争夺受众,扩大发行量,吸引更多的广告,几乎没有一家媒体不想抢首发新闻、抢独家新闻、抢可读性强的新闻,这给虚假新闻的出笼提供了可乘之机。为了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抢夺第一手独家新闻,制假者乐此不疲地去猎奇、追逐耸人听闻的消息,目的就是为了遏尽所能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攫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媒体行业管理缺陷也使某些新闻记者钻了空子。
  
  三、新闻传播中道德冲突的预防
  
  “金无足尺,人无完人”。新闻传播中出现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新闻传播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首先强化监管职能,建立媒体信用等级评价机制。监管就是要发现假新闻,鼓励媒介之间互相举报假新闻。在这种机制的制约之下,权威性强的媒介、从不发假新闻或者极少发假新闻的媒介就会脱颖而出,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支持,得到更多的信任。建立新闻界的新闻批评体系已是新闻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新闻批评机构必须担负起监督媒体的责任来,其任务是受理群众对新闻工作的意见。
  其次,要注重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新闻专业素养的教育。从当前的实际来看,搞好新闻报道及防止假新闻的主要保证还是要有品格端正、具有良知、新闻素质高的新闻工作队伍。新闻从业者要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新闻从业者的道德修养,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职业作风。选择了新闻这一职业,就要无愧于它的光荣称号。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爱岗敬业,求实创新,多出作品,多出好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所以说,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素质及其新闻专业素养的教育乃是杜绝假新闻的关键。只有传播者、新闻工作者对自身素质坚持更高要求,才能不断地进步。
  最后,要完善惩处和制约机制。当假新闻被揭露,除了遭到舆论的谴责外,对于造假始作俑者的记者,一般处理办法是扣发稿酬、在媒体曝光、暂时封杀其“作品”。其结果导致对教育后的效果检验和行为监督缺少相应的手段而流于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助长了新闻造假之风气。因此杜绝虚假新闻,既要依赖新闻记者和媒体的职业道德自律、新闻行业从业规范的约束,同时也需要一种他律,即新闻法规。我国快速发展新闻事业在呼唤一部专门的新闻立法,呼唤一部有可操作性的法规来惩处假新闻的制造者,通过立法来进行强制性制约,使中国的新闻事业走上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3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