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 >

环境新闻对记者专业性的要求(2)

时间: 余梦1 分享

  二、传统新闻体系下,环境新闻记者的专业化缺失
  如果以队伍的专业化及教育的专业化为标准,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中国环境新闻,虽然在近30年时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从环境新闻记者专业化和新闻教育专业化两方面来看,环境新闻并未完全融入中国主流新闻媒体。在与上海12家综合性媒体的环境新闻记者的访谈中发现,环境新闻记者正面临专业瓶颈。由于环境新闻记者没有明确的界定,根据当前综合性媒体对于条线的划分标准,本文所指环境新闻记者是指以上海市环保局及其相关附属单位、环境协会及环保组织为其新闻采访条线的新闻记者,在这部分媒体中,环境新闻记者所占比例虽然不高,但这些媒体在本地区范围内影响大、竞争力强,所采写的稿件在一定时期或一定范围内产生过重大影响,在传播环境新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与12家媒体的环境新闻记者访谈发现,专业性困境正困扰着这些环境新闻记者。
  (一)缺乏专业背景
  与西方环境新闻记者拥有自然科学知识背景不同,上海的环境新闻记者虽然是新闻科班出身,但是自然背景知识缺乏,均是文科出身,涉及中文、新闻、汉语言文学、法律等专业,在从事环境新闻报道后,大部分人从未参加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即使参加过一些培训,也是培训次数少、时间短。访谈中发现,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环境新闻记者在采访时,会觉得很“心虚”、“无所适从”,对一些专业性问题的了解比较肤浅,甚至会面临“被人牵着鼻子走而不自知的尴尬”,为了吸引读者眼球,环境新闻常常被冠上夸张的标题,带来不良的传播效果。为了避免引起可能的纠纷和来自政府的压力,大部分环境新闻记者直接把风险性预测排除在外。这一点,在谈到新闻采访信源时有所体现,所有被访谈对象都表示环境新闻的信源主要来自政府,因为它固定而安全,可以规避很多风险。
  (二)环境新闻记者队伍的非专业化
  在上海的综合性媒体中,目前,仅有《新闻晨报》成立了环境气候新闻部,并在中国纸质媒体中率先辟出了专门报道环境和气候事务的“地球”版,在新闻板块中,每周二至周五推出4个版的“地球”,有专门的环境记者队伍。而在其他综合性媒体中,环境新闻记者通常是“单枪匹马”、“身兼数线”,在访谈中发现,有的记者除了环境条线外,还有房产、交通、教育等出稿量较大的条线。因此,一位跑环境条线7年的环境新闻记者称,在房产新闻高峰时,几乎不得不放弃环境新闻。由于媒体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环境新闻记者在媒体中的地位也比较尴尬,在上海综合性日报中,环境新闻常以“运动式”的形态出现,与社会热点联系紧密,但常在某热点结束后悄然无声,难以形成常态关注机制,在注重动态新闻的综合性日报中,仅以环境新闻为主要条线将会直接影响从业者的发稿量及收入。因此,环境新闻常常还是“快餐化”呈现,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环境新闻记者很难坚持环境新闻的专业报道。
  通过深入访谈后发现,近年来,上海的环境新闻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环境新闻从业者却渐渐进入一个瓶颈期,所有的被调查对象都认为应该从收入、发稿机会、职业自由度、教育培训四方面改善目前环境新闻从业者的处境。
  三、寻求突破,环境新闻发展的几点思考
  借鉴国外环境新闻的发展经验,结合当前的现实特点,环境新闻的发展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善。
  (一)减少干预,政府应着力净化媒体生态环境
  近年来,上海环保部门在公开信息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通过网络发布日常工作信息,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涉及民生性服务性的部门对记者保持开放,在突发环境事故时第一时间向记者反馈情况等方面,仅从信源上,在一定程度上都为环境新闻从业者提供了便利。同时,在大的环境事故或热点问题上,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也会予以及时的信息公布。但是,也不得不关注,上海媒体缺乏对环境负面问题的深入调查和报道,也与目前的政府宣传体制有关。
  (二)加强对环境新闻的重视,形成常态化的报道机制
  当环境新闻融入美国主流媒体,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最高新闻奖——普利策新闻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上海环境新闻还难以真正进入上海的主流媒体,综合性日报仅将环境新闻作为新闻报道中的一部分,通常是在热点新闻事件发生后,才会运动式进行报道。媒体应该根据环境新闻自身的特点,化运动式的报道方式为常态化的关注机制。
  (三)加强专业知识教育,与当地环境问题相结合
  在西方,环境新闻教育已经比较成熟,到2007年,根据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统计,大约有50个大学设立了环境新闻专业,学生大多都有一定的理工科背景,这为其在环境新闻报道中的某一个领域成为专家型记者奠定了基础。上海可以效仿美国大湖区环境新闻培训所,该所是以环绕在密歇根州五大湖区的生态环境报道为培训内容的、本地化的环境新闻培训机构,每期受培训的25名记者,都是来自五大湖沿岸的媒体工作人员,培训在于学习他们所生活的家园——大湖区周围所面临的最为严重和紧迫的环境问题。[1]227-228上海有与大湖区相似的地理位置,作为太湖流域和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大流域的生态环境应该是上海环境新闻从业者的重要报道课题。其实,上海有丰富的高校教育资源,但环境新闻教育却很缺乏,上海也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普遍性环保问题,因此,可以通过高校培养专业型的环境新闻从业者,从而满足环境新闻对从业者的专业性需求。
注〓释:
  ①12家媒体:解放日报、文汇报、新闻晨报、东方早报、新闻晚报、新民晚报、I时代报、上海日报、新闻午报、青年报、SMG新闻频道、东广新闻台。
  参考文献:
  [1]王积龙.抗争与绿化——环境新闻在西方的起源、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璩卉慧,卢明芬,莫惘.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环境新闻报道现状——以第十六届至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为例[J].新闻世界,2011(2):92.
  [3]王积龙.美国环境记者组织的作用分析[J].当代传播,2009(2):60-62.
3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