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

免费汉语言文学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汉语言文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经久不衰。语言是人类社会沟通的工具和基础,汉语言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表达,往往引发人无限的遐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一: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

  一、引言

  汉语言文学作为高校重要的课程之一,已经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审美教育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性理论课程,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美学理论素养和审美能力。我们甚至可以说,美学教育对于大学生提高对于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而,汉语言文学教学必须把审美教育很好的融入其中,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把培养审美能力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也是大学生能够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社会需要。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审美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非可操作的实际实施阶段。事实上,审美教育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而汉语言文学本身就具有审美教育功能,因而,我们利用汉语言文学作品来实施审美教育是完全行得通的。那么,到底该如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具体实施审美教育呢?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而又跟随时代步伐的专业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既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来服务社会,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也能通过塑造自身的优秀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来传承和发扬光大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理想是美好的,实际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是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有一定的问题,其课时显然不够,授课形式也不够先进,从而导致了汉语言文学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深度挖掘,并且由于其实践课时间不充足而使得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不足;当前很多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功底并不深厚,但是却能顺利毕业,这充分说明了当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考核制度和形式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和纰漏,教学过程过于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理论,忽视实践;还有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虽然选择了该专业,但是,他们并不真正从内心里喜爱这门课程,导致了他们缺乏强烈的课程认同感,影响了学习兴趣,也使得他们缺乏对传承伟大文化遗产使命的光荣感,从而他们的专业文化素质并不高。

  三、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的具体措施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必然会涉及到文学作品,而我们知道,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因为汉语言文学教材中收录的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中外的名家名作,可以说是他们思想人品等“最完美的浓缩”,对于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呢?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和实践:

  1.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出文学作品中展示的艺术境界,挖掘各种审美因素。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美进行鉴赏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注意其外部结构的表现形式和内部结构的情感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体会作品意境美。一般来说,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审美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这种特质来引导学生发现作品本身美的魅力,产生深切的情感体验,进而逐渐形成审美感受、审美意向与审美品位。

  2.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因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从而通过引导学生增强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来达到审美的目的。应该来说,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是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因而,汉语言文学教学就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文学作品的本身魅力来激发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强烈渴望,积极引导他们发现并研究文学作品的内在美,从而达到审美的目的。具体来说,汉语言文学教师可以利用作品的文情并茂来调动学生的感情,把作品寄寓的情思化为学生的真实感受,从而使得文学作品能够发挥打动人,感染人的作用,继而使得学生产生美感。

  3.应该来说,汉语言文学作品无一例外几乎都是作者思想感情内心观照的外化与物化,因而,汉语言文学教师应该要在讲解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帮助学生深入文学作品的内在,并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来让学生们身临其境,让学生们能够真实的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真、善、美,分清假、恶、丑,把握其思想实质,领略其情感熏陶,从而得到艺术美的享受。这就是说要求汉语言文学教学要探究作品蕴育内涵,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追求现实生活中更高层次的美。我们要充分利用单篇教学所无法兼容的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等三个方面的优势,个别突出各篇作品的风格特点,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相应的审美心理结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思想,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渐形成层次较高的审美品位。

  4.汉语言文学教师要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在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方面做到有主有从,重点内容浓墨重彩,次要内容简化或者省略。首先可以谈谈关于审美教育的根本问题,然后把审美教育融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当中去,对于一些非重点、难点的内容完全可以略讲,要重点让学生们体会到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充分注意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还要让理论经典与感性材料达到一定的均衡,使得学生们能够正确理解文学作品中人文思想的萌芽时期与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文学作品中人文思想的发展与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思想成为人格美培养中的基石,开阔审美视野,积累审美经验,提高审美能力,进而使得汉语言文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并且达到审美教育的目标。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二:汉语言文学实训教学行动分析

  “行动研究”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和他的学生在研究不同人种之间的关系时提出来的,他当时对“行动研究”的定义是“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于一件合作事业之上的方法”。他的这一理论很快传入了教育领域,许多教育界人士对“行动研究”都下过定义。综合众多的说法,我们这里所说的“行动研究”指的是通过对学校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局部性的改革探索,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教育研究方式。

  研究个案之一:文学社对提高学生写作、采编能力的尝试

  运用行动研究来探究文学社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我们课题组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为了提高中文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我系于2007年成立了“红杏花”文学社,指派有写作经验的教师担任文学社的总顾问和指导老师,同时不定期邀请外面的作家和本校的专家来举办这方面的讲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如曾请中国作协会员、江西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程维来讲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考虑到学生发表作品较难,经上报院党委宣传部批准,系里于2008年创办了内刊《红杏花》杂志。这本由学生自己写、自己编辑出版的期刊,既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发表作品的园地,同时也成为他们进行实训的阵地。“能说会道,能写会造”,这是我们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写”是一般的写作要求,这里所说的“造”指的是创造,也就是能进行文学创作。文学创作要比一般的应用文体写作要求更高,由此必须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从理论转向技能,除了教师的指导,还要不断地进行写作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通过调查发现,红杏花文学社有专门的章程,有固定的活动,每年有自己的计划。它每年定期举办的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节、小说研讨会,对促进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就业的方向除了从事教育工作,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到新闻出版业工作。为了拓宽就业面,在实训教学上我们对学生采编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视。系里的指导老师会经常在文学社举办采编业务方面的短训,对新生进行业务指导。2010年12月3日,笔者对文学社全体成员进行了编辑业务方面的培训。当时内部刊物《红杏花》正在编辑第三期,已经排出了样刊初稿。作为总指导,笔者在审阅过程中发现了较多的问题,于是从稿件内容把关和编辑排版两个大方面,对全体社员提出具体要求,并结合已经在审的杂志清样,从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进行了讲解。如这期杂志中文学社社员何某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这个喧闹的世界,加上几千年的礼义思想的影响,办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往往非要复杂地给各个有关部门、有关人员送点东西。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我并不是批判什么,而是强调钱的重要性。……”笔者明确告诉学生:民族宗教问题绝对不能碰、政治问题不能随便碰、消极颓废内容不宜发表。通过指导老师对文学社学员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学院报纸的副刊上,曾多次发过“红杏花文学社作品专版”。江西省写作学会每两年要举行一次“大学生写作大赛”,系里指派作家祝春亭教授担任这项赛事的指导老师。除2002年首届比赛没有参加之外,其余的比赛中文系都组织学生参加了。在这项比赛中,中文系的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数十名学生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其中获得一等奖为第二届6人,第三届、第四届都是10人。由“红杏花”第四任文学社社长、中文系2008级专科一班杨高海编剧的《爱在苗乡》,在学校演出获一等奖,该剧参加全省高校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获得了旅游商贸学院赛区三等奖。与此同时,学生的采编能力也得到提高。他们拟于2011年4月出版第四期《红杏花》杂志,在审稿和编排上与第三期相比,同样是这些学生唱主角,但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杂志内容健康向上,编排美观得体,获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有的学生在学院的报纸任采编,有的则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了作品。由此可见,加强写作、采编能力方面的实训教学十分必要。

  研究个案之二:表演与研讨会对推进学生科研能力的作用

  运用“行动研究”来推进学生的科研能力,必须遵循“行动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般来说,教师开展教学“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如下:①发现教育问题;②分析问题,找出原因;③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④实施方案;⑤反思方案的实施效果。根据这一理论,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从中去发现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从2006级、2007级本科班毕业论文的写作上来看,我们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着科研能力不够强的情况,专科学生这个问题就更突出了。例如,许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不新,重复别人的观点,缺乏学术价值;还有不少学生只会就事论事,叙述作品的情节占太多篇幅,论文的理论性不够;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写出的论文逻辑性不强,整篇文章不知所云。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锻炼不够,学生主动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太少。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系里决定加强实训教学。在实训教学方面,重点又加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我们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通过文学作品的表演,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二是通过开作品研讨会,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这些专业课,涉及的文学经典作品很多,其中不少作品被搬上了银幕和荧屏。让学生组织剧社,进行文学作品表演,学生要演好角色、进入角色,就必须对作品和角色有一定的研究。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对作品的认识往往会有所创新。诗歌朗诵会,是实训教学中经常举办的一项活动。“红杏花”文学社成立后,每年4月都要举行大型诗歌朗诵会,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戏剧表演,也是促进学习的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分角色朗读来体会戏剧作品,如《雷雨》《钦差大臣》《威尼斯商人》都曾作过尝试。“红杏花”文学社为庆祝成立一周年,当时准备了丰富的文艺节目,其中就有话剧《雷雨》片断的表演。在此之前,中文系学生曾将《简•爱》的精彩片段以话剧的形式搬上舞台。学生还自编、自导、自演过话剧《爱在苗乡》。为了加强探索性内容的实训教学,笔者曾于2009年4月22日在200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班的《世界华文文学》课上举行过“林海英作品研讨会”,要求全班每个同学必须发言,会上大家发言踊跃。互联网的发达,使学生可以上网查找一些研究文章,这使得他们可以对别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借鉴。然而也有其负面作用,就是一些不愿动脑筋的人会抄袭别人的研究成果。为了避免其负面作用,我们在2010年3月16日举行研讨会,特地将本系作家祝春亭新近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清商埠》作为研讨的对象,以杜绝他们上网抄袭。再如2011年3月19日举办的路遥作品“《平凡的世界》研讨会”,系里派了四位指导教师,邀请了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和江西电力职业学院的文学社代表参加。学院督导郭教授对此也很感兴趣,牺牲周末休息时间前往观摩,并在学院的《督导简报》上作了介绍。学生的发言稿,一部分准备修改后发表。研讨会形式实际上是一种“课题研究模式”(也叫项目研究模式),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模式。实践证明,课堂与课外相结合,通过表演和研讨会等形式,加强探索性内容的实训活动,对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作用。经常性地开展表演和研讨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研究个案之三:技能竞赛对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促进

  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有一大部分是师范类的。作为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以赛代训是实训教学最常见的形式。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训相关的比赛,开展得较普遍的主要有书法比赛和演讲比赛。“三字一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和课件制作,是成为一个教师要练好的基本功。书法比赛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三字水平,而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表达能力。这些实训形式,对师范生极为重要,所以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训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结合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竞技促进实训教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例如师范生基本功技能大赛,学生参与的热情就很高。江西省教委师范处2008年推出了第一届师范生基本技能大赛,要求师范生在演讲、钢笔字、毛笔字和粉笔字以及课件的制作上,能一展自己的基本功。笔者单位每学年都要在班、系两级举行演讲、辩论、朗诵、书法、制作课件等比赛,在比赛之前让相关老师给学生作辅导,但主要准备工作由学生自己去做。导师团对此项活动进行全程指导,葛林、万师齐等学生代表学院参加省里比赛取得了不俗成绩。在全省师范生基本技能大赛中,中文系有五位学生分获二、三等奖,特别是本科组,获得团体总分第四名的成绩。2010年学院为迎接省里第二届师范生基本技能大赛,先举办了本校的选拔赛。通过指派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参赛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以师范生基本技能大赛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举办类似的大赛的确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我系为例,为参加学院的师范生技能赛,系里先举办了预选赛。学生知道如果能获奖,对将来他们应聘教师很有帮助,因此踊跃报名。通过比赛,他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而对预赛选拔出来的学生,系里分别指定了三位在书法、演讲和课件制作上有经验的老师,对他们进行了专门的辅导。这样便可弥补其中某一项内容的不足,使他们在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上得到整体提高。


汉语言文学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汉语言文学论文

2.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

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4.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5.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

6.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1068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