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 设计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设计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设计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设计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篇一

  小学科学对比实验设计有效性的探究

  摘 要:设计实验是一个思维活动过程,要在学生明确要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而对比实验是小学科学阶段较难且应用多处的一种实验方法。如何提高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有效性,并通过设计、操作实验达到发展、完善其思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对比实验;设计;有效性

  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如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对比实验是以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的方法为基础,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对实验过程中通过人为控制所产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类似现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过程,是探究自然事物变化规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实施这种方法时,总要将进行研究的对象分成两个相似的组,一个为对照组,另一个是实验组,然后通过实验(也就是在对照中)判定实验组具有某种性质或受某种影响。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对培养学生对比实验的能力非常关注,早在三年级就已经开始渗透对比实验的思想,如“哪种材料硬”、“比较韧性”、“谁流的更快一些”等科学实验活动,都要求学生了解公平实验“一个条件可变其他条件都要求相同”的基本原则。“水在什么情况下蒸发得更快些”?已将公平性实验从简单的探究逐步引向较复杂的实验。

  再往后,出现了相对独立的比较典型的对比实验,如《溶解的快与慢》提出搅拌、温度等因素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提出的物体颜色、阳光摄入角度等因素对获取光和热的影响,《摆的研究》提出的摆锤重量、摆绳长度、摆动幅度等因素对自由摆动速度的影响,《电磁铁的磁力》提出的线圈圈数、电池节数以及铁芯长短粗细等因素对电磁铁磁力的影响,等等。

  在设计对比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思维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大部分学生难以把握好设计实验的要点所在,从而导致实验操作的错误,引发实验的失败,错误的实验结果,不利于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如何提高对比实验设计的有效性,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与探究:

  1 要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一些实验的基本方法

  小学科学对比实验多是进行单因素比较,着重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要使因变量的变化完全是因为这个单一的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设计时要让学生明确,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三年级《谁流的更快一些》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为引导学生明确如何对比,我用两个人进行跑步比赛来启发学生:两个人要同时跑、跑的距离要一样,才能分出谁跑得快;同样地,谁流的更快,就必须同样多的液体、同时滴加,只是液体不同。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其他液体流动快慢的对比实验。

  以《生物与环境》单元里的“种子发芽实验”为例。尽管在探究前,老师已经提醒学生注意控制对比实验的变量问题,学生撰写了研究计划,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不知不觉地偏离了计划,变量增加了也没有留意到。比如,有的小组计划以光照情况作为变量,别的条件相同。但实施中却把对照组的种子放到阳台上,忽略风吹雨淋等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这就增加了变量。针对这种现象,在制定对比实验计划时,对实验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列出探究提纲,将较复杂的公平实验梳理成明晰的操作步骤。在学生开始实施计划时,我们提供了“对比实验”助学卡,让学生在课外延伸的探究活动中,及时对照助学卡的提示进行自我监控,保证计划与实施中的一致性。

  “对比实验”助学卡

  1.我研究的是种子发芽和__________的关系对比实验;除了这个因素___________都必须保持相同。

  A.阳光 B.空气 C.水 D.温度 E.土壤

  2.在实验中,我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

  由于这个探究活动耗时较长,需要在课后延伸,教师难以进行监控指导,因此,在学生完成探究计划后,让学生把助学卡带回家,每日对照检查,反复明确计划中的变量,评价自己的探究是否与计划一致。通过不断评价反馈、调节和修正,保证整个实验过程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不但加强学生对“对比实验”的深刻认识,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而且强化了“细致”、“认真”、“严谨”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否定之否定”的学习过程中达成认知机能目标。

  2 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寻找变化规律

  许多对比实验中的可变化的条件比较多,如果在教学中对实验的条件不加限制,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复杂的多种变化,就会影响学生寻找其中的变化规律。因此,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当控制实验条件的变化,简化实验过程,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尽可能让学生从简化的实验现象中发现某种变化的规律。如在研究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实验前先规定几样“同样”的条件:一定量的水、冷热程度相同、定量且颗粒大小相同的溶解物(高锰酸钾或食盐),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有搅拌和没有搅拌的实验,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发现并归纳一个结论:搅拌能加快溶解。接下来仍然规定在一定量的水、一定量且颗粒大小相同的溶解物、水的冷热不同的条件下,让学生继续研究溶解快慢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认识到水的温度高低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再接着设定一定量的冷热相同的水、都不搅拌的条件,给学生两小堆同样多的同一种溶解物(如碱块或冰糖),让他们想办法使其中一堆比另一堆溶解地更快。学生想办法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对比实验,得出另一个结论: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这样,先扶后放,教师给学生搭建了实验设计思维的“脚手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但知道怎么做,而且更重要的是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的道理。这对于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方法,自行探究自然事物变化规律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3 与材料互动,形成设计实验的思维基础

  材料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能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有时甚至让学生先与材料充分互动,试一试教师提供的材料有什么特性,动手与动脑的相互结合,形成设计实验的思维基础。如《摆的研究》一课,为了让学生自己提出“白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问题并展开实验研究,我为每组准备了一个支架、一个不同材料制成的同体积的摆锤和一根不同长度的线。学生先观察这些材料,然后做一个摆,并让这个摆自由摆动15秒时间。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每个摆的摆动快慢是不一致;组成每个摆的摆线长短和摆锤轻重是不一样的;各组拉开摆线时的摆幅是不一样的,于是就提出了“为什么有的摆摆动快,有的摆摆动慢”?“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呢?”等问题,做出了“摆的快慢可能与摆绳长度、摆的快慢可能与摆锤重量有关、摆的快慢可能与摆幅大小有关”的猜测,积极地设计实验进行研究。通过多次对比观察,得出了“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的大小没有关系”的结论。

  4 合理安排对比实验的顺序

  组织对比实验要考虑各个不同变化条件的变化顺序,这样有利于学生展开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如研究摆的摆动快慢的实验,先是在摆的重量、摆线的长短都不改变的前提下,研究每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然后进一步研究当摆线长短相同,摆线下拴着的物体轻重不同时,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次数是否相同;最后再改变摆线的长短,让学生研究摆动快慢是否相同。从整个实验过程来看,没有第一个实验所获得的知识作为基础,就无法很好地进行后两个对比实验,而后两个实验安排的顺序也有难易之分。到了六年级还有一种系列实验是递进性,如《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必须在掌握“铁生锈与空气有关”的基础上,再建立“不同空气与铁生锈速度有关”的假设。前者“铁生锈与空气有关”与后者“不同空气与生锈速度有关”就存在着递进关系。至于以后探究“与空气的哪些因素有关”,就可以从空气的湿度、空气的密度等角度去考虑,又是并列的探索。

  5 多留时间给学生思考与分析,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对比实验中应当要求学生具体地描述出实验现象的变化过程和实验中产生的不同现象差异的原因和经过思考所形成的结论,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果的知识不仅要靠教师总结,更需要学生的概括与领悟。学生对于一些对比实验中所产生的现象差异不一定能很快发现。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发现对比实验中的某种差异,教师应创设能产生较明显差异现象的实验条件,如溶解物体实验中的水温差别要大,探究摆的秘密时摆线长度相差要大。在这种差异明显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才有利于学生发现变化的规律,有助于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如:研究摆绳长度这个因素对自由摆动速度的影响每个学生小组记录的“不同长度的摆绳摆动相同次数”时间是不同的,这些数据汇集在一起,学生需要时间去分析与整理,教师不要急于得出结论。有的小组由于实验时间不够,没有再选取更长地摆绳继续实验,教师就可以根据已经出现的数据,让学生延伸推断某个长度的摆绳摆动相同的次数。

  6 适当增加实验的趣味性

  科学实验的内容和形式往往具有较浓厚的趣味性。对比实验中往往存在着几个可变化的不同条件,也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有趣的实验现象。如果在组织对比实验时,引导学生用竞赛的形式来开展实验,就更符合学生好胜的心理需求。如《怎样加快溶解》一课,做完三个小实验后再给学生一种新的可溶解的物质,对实验的条件不加限制,让学生想办法使物体尽快溶解,比一比谁最先使物体全部溶解。这种组织竞赛活动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学生很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郝京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 武汉:湖北教育

  出版社,2002

  2 李秀.有效组织对比实验[J].科学课,2012(7)

  3 任存宝.小学科学对比实验中的变量设计与调控[J]. 科学课,2012(10)

  设计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篇二

  充分利用实验操作提高科学课堂效率

  摘要:充分利用实验操作提高科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充分利用实验操作提高科学课堂效率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课程。学好科学课程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小学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和科学态度。因此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直接影响着科学探究的效率,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那如何帮助学生做到实验操作规范,真正提高课堂探究的效率呢?结合教学中的反思来谈谈自已的几点想法。

  一、充分的实验前准备保障实验操作的规范

  1.教师自身要充分准备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对教师的业务要求更高。科学实验仪器的使用,需要教师认真地查阅相关的资料,掌握科学常见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自已会规范地加以使用。

  其次,教师要深入教材,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书中的每一次实验,教师都要通过备教材,了解其目的,明白这个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同时对于这个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的地方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例如,五年级上册的弹力一课中,在同样的橡皮筋上各挂上1个、2个、4个钩码,橡皮筋的长度不同。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出弹力的概念。

  最后,教师要做好每一次“下水实验”。任何事情只有经历了,才能知道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才能据此寻求解决的办法。教师亲身经历了实验的过程,就容易把握学生在课堂会生成怎样的问题,就可以在事先控制导致问题产生的因素,从而有效控制某些与课堂无关的问题的产生。有些问题,即使无法避免,也可以事先想好应对的方法,不至于面对问题措手不及。另外,教师自己做过了,才能很好的使用好器材,对器材的出示,使用规范的讲解就能到位。如五下《摆的研究》一课,教师自已动手做过摆,就会发现许多问题,如摆在摆动时会打转,会碰到铁架台等等,只有在反复实验后,才能想出一些方法加以改进,这样在指导学生操作时就可以尽量避免这些问题出现。

  2.实验材料要充足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活动,充足的实验材料是自主操作实验的有力保障。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而材料很多,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精心选择,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典型的活动材料。比如《油菜花开了》一课,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完整的油菜花,保证学生在解剖的时候,不会出现油菜花的各部分不完整的情况。为了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分组时要安排两人一组,每组解剖两朵油菜花,提供给学生两人一个镊子,每人一朵油菜花、一份记录单。

  又如在教《简单电路》一课时,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小灯泡、灯座,电池、电池盒要配套,新的工具箱里的电池盒与旧的实验盒里的电池盒它们的连接点连接方法不同,教师提供给每一组的材料要相同,这样便于教师指导学生组装。

  对于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教师试先都要进行调试,保证材料的完好性、可用性。如《摩擦起电》一课前,教师首先要检查一下玻璃棒、丝绸、橡胶棒以及毛皮是否干燥。若不干燥就要在灯泡或其它热源附近烤一烤。否则,潮湿的玻璃棒与丝绸,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时不会起电,或起电很微弱不能吸引纸屑。这样不仅耽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怀疑或对科学知识理解的偏差,以至影响了教学效率。

  二、有效指导实验过程保证实验操作的规范

  1.指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

  (1)学生认识仪器,知道使用方法。

  有很多科学实验都要借助仪器进行,因此仪器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成败,影响着探究的效率。

  很多仪器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操作方法及要求。例如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有很多要求,如液泡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不能将温度计拿出水面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等;点燃酒精灯要用侧面由下而上点燃,点燃后火柴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不锈钢实验盘中,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实验前教给学生,并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渐掌握这些技能。

  因此,每一次实验如果要使用一些仪器,教师都要进行复习与强调,而对于第一次出现的仪器,就要告诉学生这种仪器的名称,并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告诉学生这种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教师规范演示,不做反面示范。

  很多科学实验要求学生自主操作,进行探究。但有一些实验操作要用到一些科学仪器,必须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明白这些仪器的操作方法,才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有效探究。这里,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有序,而且语言也要科学规范,不能口语化。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演示实验时教师切不可故意做出错误的动作,然后再告诫学生:“这样的操作是不正确的,不能这样操作!”这样反而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如《研究斜面的作用》,在制订实验方案后,先让学生说说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教师要对弹簧秤的使用进行复习,在讲到用弹簧秤沿斜面测出物体的拉力时,教师就要在讲台的小方凳上进行演示,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很多教师可能会采用让学生演示,其他学生进行指正的方法,但我认为如果教师正确演示后,再让学生上来演示,这样更加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要求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操作正确率。有时学生错误的演示反而会让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

  (3)教师巡视实验,确保有效进行。

  学生小组实验并不意味着我们采取了“放羊式”的教学模式,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甚至特发事件,以免造成课堂的混乱。

  例如在上六年级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学生在使用显微镜时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就要巡视,不断地帮助学生,指出看不到标本中微小物体的原因,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会正确地使用显微镜,都能看到他们感兴趣的微小世界。

  又如,“用碘酒检测食物中的淀粉”这一实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验时滴管的正确使用,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影响后面几次的实验效果。

  2.指导学生规范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过程的记录是对探究活动成果的积累,记录的过程,又能强化学生对实验目的的认识。记录要及时规范,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记录,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当然,相对动手活动来说,记录显得有点枯燥,有些发现,学生心里明白,却找不到合适的语句来表达,教师要尽量使记录变得简易。

  三、四年级的学生平时我们可以教学生用一些符号、图画、简单的词语进行记录。如观察水葫芦,就可以让学生把他们看到的水葫芦画下来,非常形象。除了图画或文字记录外,还可以将图画和文字结合起来记录,因为有些特征是没办法用图画表达出来的,如气味、味道等。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就要要求学生完整地填写实验记录单。特别是一些实验获得的数据,一定要如实地填写。如斜面的作用,就要学生把直接提升物体的力和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记录下来,这样便于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在汇报交流后,教师要让学生对部分记录不规范的记录进行修改。学生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更仔细更深入,实验中观察能力也就不知不觉的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指导学生规范材料整理

  实验完毕后,材料的整理也是一种学问。材料整理的规范有序,可以加强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可以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同时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学生在整理材料前,教师要教给学生整理时的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在整理材料时,重新认识整理的材料,比如酒精灯、烧杯、量筒等这些是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石棉网加热后不能用手碰,必须用夹子夹取放到指定的地方。

  整理材料,不是一个人的事。学生在整理材料时,组长要进行分工,谁整理桌面,谁放回材料等等。教师要对分工明确,合作较好的实验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规范地整理材料,提高课堂探究效率。特别是有些课型,一节课的实验有很多,如果小组整理材料不规范,就会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后面几个实验无法完成的后果。

  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在课堂上有效指导学生实验,规范实验教学,就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更有助于课堂探究效率的真正提高。

  设计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篇三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科学素养为重点,使学生勇于探索,乐于探索,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探究中,亲身感受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变化,通过学生在实验活动的发现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研究小学生科学实验课教学的方法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定义

  小学生科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是小学科学教师为了完成课标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辅助手段。科学实验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或是指导学生运用特定的教学仪器进行实验,观察所研究事物发生的变化,并探索其发展规律,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按照教学所需的情况,创造特定的条件,从而引起所研究事物的变化,让学生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这有助于让学生掌握实际技能,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务实精神和科学创新精神。

  二、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方法

  当今学校的教学条件已经趋于完善,影响科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因素是主观因素,主要是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不完善、实验安排不合理等。要使科学实验教学走出困境,就必须有一套完整合理的科学教学方法。

  (一)多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的学科,主要以从实验中学习抽象的知识为主。科学知识一般都是比较晦涩难懂的,通过带领学生做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科学现象明明白白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内容。

  每个学生都喜欢实验的过程,但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其不具备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常常是毫无目的的、跟随心意随便看,容易偏离实验的观察目的。在自己操作实验器具的过程中常常不明白操作思路,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做试验前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操作规范。比如在《电路的研究》这一节课上,先给学生预备好灯泡、导线、电池等实验用具,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想办法将这些东西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让灯泡亮起来。在实验开始以前可以先将一些实验中的重点步骤和注意事项告诉学生,让学生先明确实验的任务要求和操作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目的达到,实验顺利完成。

  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纪,刻板的说教式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实验课程中可以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利用现有资源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有趣的磁现象》《做一个钟摆》等小制作性质的实验时,可以给学生在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实验,在玩耍中将所需的知识深刻地记在脑海中。

  (二)巧用电教,形象直观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一些电教类辅助教学工具深得教师们的喜爱。多媒体演示教学,教师可以将图片、视频等各类教学素材更好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课本知识。科学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电子模拟实验,将那些无法用仪器演示的科学现象更加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此外,一些科学课中的新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影响安全的因素比较多,不方便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这时就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利用计算机的模拟演示来向学生展示这个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自己演示操作,让学生在愉快的实验演示环境中获得知识。

  (三)利用奥妙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大自然拥有无穷的奥秘,只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是无法满足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大自然中并在大自然中进行研究,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温习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亦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学生仅通过课堂知识是无法全面深入理解的,所以,教师要多进行科学实验,将大自然中的现象和所学课堂知识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延伸课堂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将所讲解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必要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四)有效评价,天天进步

  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始终以饱满的情感学习。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所以,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评价的措辞,所讲的评价符合小学生的水平,才能是有效的,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对小学生有如下的激励语句:“老师发现你不仅回答得很好,听得也很仔细!”“某某同学今天表现真好,字写得也很工整!”“老师知道你一定可以的,你能做到!”“某某同学今天拾金不昧,捡到东西第一时间交给老师,大家鼓掌表扬一下!”“你真棒,做得很好,老师奖励你一朵小红花,你要加油哦!”“摔倒了没关系的,起身拍拍身上的土,男子汉要坚强。”等等。

  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在第一时间给予评论,无论正确与否,教师一句表扬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甚至一个小小的手势都会使学生激动万分,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做到科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促使他们天天进步,就要以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和好奇心为宗旨,使学生以健全的体魄和高尚的品质去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为终身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创造出更加新颖的实验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难点相结合,就会使实验课教学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以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清楚课堂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为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本文阐述了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四个方法,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多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形象生动电子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利用奥妙的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知识;鼓励、表扬学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评价,促使他们天天进步。教师也需要不断探索,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对实验课程的热情和兴趣,并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动脑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创新,善于发现、总结的良好习惯。

有关设计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推荐:

1.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2.关于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论文

3.关于小学科学教育研究论文

4.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虚拟仪器的应用论文

5.关于小学科学教育的论文

6.关于小学科学教育论文

7.关于小学科学的论文

154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