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

儿童文学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萌生于晚清时期,但真正诞生于“五四”时期,并在“五四”时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五四”时期的翻译儿童文学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发展功不可没。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文学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供大家参考。

  儿童文学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篇一

  《 儿童文学人生价值观研究 》

  人生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在对生命状态和生命过程中进行思考,并在不断反省和调整中,最终形成的对人生价值的态度与看法。儿童文学中彰显出的人生价值观丰茂多彩。因此,探讨儿童文学中的人生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文学中以世俗成功证明自我价值

  世俗成功是指符合社会大众的评价标准,为社会大众接受与认可的成功,主要倾向于金钱、地位和名声等表象方面的成功。这类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肯定个体在艰难困苦中体现出的坚韧意志与进取精神,让人们相信只要坚持奋斗,对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终会克服一切阻碍获得成功。例如在文学作品《像你这样的女孩》中,主人公邓先子与骆茜茜均有着不幸的童年:邓先子父母离异,父亲对其非常苛刻,从小与身体残疾的母亲在一起尝尽了生活的艰辛;骆茜茜是母亲被父亲强暴后生下来的,父亲因此住进监狱,母亲对其冷漠冰冷,家庭中缺少温暖。邓先子母亲心怀包容,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邓先子受母亲影响,性格活泼开朗,并且成绩优异、热爱生活;骆茜茜受母亲影响,性格沉默寡言,曾自杀未遂,成为自闭冰冷和离家出走的问题少女。最终,邓先子的梦想实现,清华毕业后留学南加州,并在完成博士学业后留校任教,而骆茜茜在成年后生有一子,自己童年的阴影传给了儿子,使得其性格向骆茜茜童年一样麻木和冷漠。最终作者借“我”之口给出了自己的价值评判:“像你这样一个女孩,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拥有无限宽广的世界。”作品从对主人公命运的安排上,倡导对生活需要采取乐观积极的心态,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成功。

  二、儿童文学中以本色出演彰显自我价值

  个体在生活中和人生中始终保持独立性,不因外界变化或者他人评论而改变初衷,这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如果个体失去了独立性,便“背叛”了原来的自己,而自我价值自然无从谈起。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中正是以“坚持初心”来彰显自我价值,向社会传递敢于做最真实自己的价值观。例如在儿童文学作品《藏在名画里的猫》中,猶咪因为没有在名画中看到自己而愤愤不平,并让主人公菲莉西玛在名画中加入猫,既让菲莉西玛获得了世俗的成功,又满足了猫咪的自尊心。但是主人公菲莉西玛最终发现自己迷失了自我,认识到从前的简单舒适生活才是自己的追求,并向猫咪表明了自己对自由和价值的看法:不是画家忘记画猫,而是猫咪们生性自由,不愿意在画上,因为“猫就是猫”。最终主人公菲莉西玛重新回归到平凡的生活中作画,内心平静恬淡。作品描绘了主人公从默默无闻到身负盛名,最后回归平凡的生活历程,向人们传递了只有坚持自我本色,不在繁华生活中迷失自己,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和快乐,实现自我价值。

  三、儿童文学中以平凡生活体现自我价值

  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彳艮多人没有过人的天资和潜能,即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可能仍然默默无闻,然而只要这些人全心全意努力过和付出过,在感到开心和满足的同时,带给了人们积极向上的意义。例如在儿童文学作品《蒂莉阿姨的魔法箱》中,主人公蒂莉阿姨从小家境贫寒,但是却有一个演戏的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在年轻时,蒂莉阿姨曾学过美声,并登台表演,二战时梦想落空;老了以后,虽然后来可以重新登台演出,但是因声音发颤而得不到好的角色,终于认识到自己无法再唱歌,梦想再一次落空。蒂莉阿姨没有放弃梦想,仍然坚持对生活的热爱,为学校和医院的孩子们唱歌,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和_。在世俗的眼光中,蒂莉阿姨是失败的,但是作品通过描绘蒂莉阿姨在梦想破灭后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梦想的坚持让人们相信:即使梦想破灭,但是只要热爱生活,利用自己的才能给别人带来愉悦,仍然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四、结语

  总之,儿童文学告诉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不是唯一的,只有热爱生活,敢于坚持自我,永远不停止追求梦想的脚步,生活就是美好的,这对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健至关重要。

  儿童文学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篇二

  《 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现状及对策 》

  儿童文学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智力和兴趣等特点”。它以其有趣的情节,丰富的想象,单纯的结构,精练的语言,得到很多儿童的喜爱。儿童文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关于语言的艺术,《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培养语感,所以开发和利用儿童文学资源,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为必要,同时为语文课程注入活力。

  1儿童文学教学现状调查

  1.1教师对所编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认识

  大部分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易感兴趣,也有的教师提出了一些意见,如针对经典篇目较少的现象,建议增加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针对儿童文学作品脱离儿童的生活实际,缺乏时代感,建议加大选文的比例,注重多元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结合,针对过多地强调教育性,使得入选的儿童文学作品缺乏审美性,建议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特点,强调以生为本的儿童文学作品。

  1.2主要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儿童文学在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2.1儿童文学的文学性和教育性的把握不准

  作为文学作品,如果过分强调它的教育性会破坏作品的整体的情感基调,过分强调它的文学性,又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的特点,如何做到两者的统一是教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期待解决的问题。

  1.2.2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和成人文学作品的教学的混淆

  有的教师认为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和成人文学作品的教学是相同的,其实是没有对儿童文学的特点有所了解,也没有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有正确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硬把大人的思想强加于儿童身上,盲目地分析教材,试图挖掘教材中的所谓深层因素,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1.3其他

  教师方面缺乏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有些茫然,对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的具体操作不够明确,对儿童文学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以及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匮乏等等。

  2儿童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对策

  2.1对于教科书选编儿童文学作品的建议

  2.1.1选编主题以儿童为主

  小学生以感性为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形象生动,充满幻想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可是在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长河中,如果光让学生学文,起不到一定的德育效果,那肯定是不合格的教学。教师在拿起教科书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是如何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后施教,使美妙的文字套上沉甸甸的枷锁,有些思想很教条,脱离学生实际,引不起学生思想的共鸣,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丢失了学语文的兴趣。所以选文的时候,必须注意学生的情趣,那些缺少想象的道德教化的作品应少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2.1.2选编材料以原创为依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大量选文都源于儿童文学作品。有些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在收录的时候适当予以更改使其更适合语文教科书,这样的更改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有的教材编写者将原作做了很多的改动,并且破坏了原有的艺术效果,这样的改动就多少有画蛇添足的味道了。例如《三打白骨精》的改编,笔者认为就丢失了原作的艺术感染力,将环境描写简单化,将白骨精的坏简单化,使原有的反衬的趣味荡然无存。因此,在教材的编者改写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使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趣味性流失。

  2.1.3选编内容以多元为主

  新课标中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难易程度,适合学生的学习。”苏教版的教材中大多以单元组合,每一单元一个教育主题,一个学期下来也就接触到七、八个主题,这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扩散,而且教材中以写景状物的文章居多,适当增加些故事情节完整的儿童文学作品,或者充满幻想色彩的儿童文学作品,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无疑是有益的。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网络电脑的普及,学生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果教材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势必会影响一代人的成长。

  2.2关于儿童文学教学的三点建议

  2.2.1注意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区别

  儿童文学的美与成人文学的美有着本质的不一样,基于儿童世界的纯真、美好,儿童文学应是有着纤尘不染的、纯净的内在素质,积极表现儿童的生命和追求,同时由于儿童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往往用自己有限的经验来理解身边发生的事,他们处处模仿成人,但又往往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人,这些幼稚的行为和想法往往产生矛盾,因而表现在作品中的儿童心理、生活行为的稚拙状态与形态就使得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显示出独特的美。有时作品还运用拟人、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借助语言,用情节、情理的不协调构成矛盾冲突,造成荒谬、怪诞的艺术效果。

  2.2.2儿童文学的阅读应注意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从调查中发现,学生课外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是自觉性,儿童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让很多学生爱不释手,徜徉其中。如汤素兰的笨狼系列小说,以笨狼的奇特遭遇和笨狼看似笨拙,却每次都能化险为夷的经历吸引着学生;曹文轩的《草房子》当中唯美的语言,独特的人物个性等等,丰富着学生的精神世界。课外儿童文学的世界远比课堂来得宽广,也是汲取营养的重要场地。那么,教师在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应着重于指导他们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感受、阅读和欣赏的能力。

  儿童文学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篇三

  《 女性文学与儿童文学教育的关联性研究 》

  摘要:现代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视与现在女性文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历史发展源头上具有同一性,而女性期刊早期栏目的儿童文学设置以及女性作家对于儿童文学的参与,也使得现代文学中“妇女和儿童”问题得到了启蒙者的重视。

  关键词:儿童教育;儿童文学;现代女性文学

  伴随着女性解放问题,儿童的发现与儿童的教育成为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这种指征最明确的是震动寰宇的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正所谓“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①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对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使得他成为中国第一位从“未来国民”的角度思考“开民智”“养新民”的人。而由此生发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于儿童问题的关注,魏寿镛、周侯予合著的我国第一部儿童文学(教育)研究著作《儿童文学概论》中说:“这两旁的不用说,年来最时髦,最新鲜,兴高采烈,提倡鼓吹,研究试验,不是这个‘儿童文学’问题么?教师教,教儿童文学,儿童读,读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文学,演说儿童文学,编辑儿童文学,这种蓬蓬勃勃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可惊可喜。”②

  这种对于儿童文学的关注也大量反映在当时的报刊、期刊当中,其实早在晚清时期儿童文学报刊杂志就已经开始出现,并出现了儿童文学丛书。1875年,美国教会学校清心疏远创办了《小孩月报》(后更名为《开风报》),1897年上海蒙学公会创刊了《蒙学报》,1902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教科书《蒙学课本》(文言文),1910年孙毓修开始主编出版《童话》丛书,《童话》共计102册,以译述、改编为创作方法,其中包括29中中国历史故事,包括《史记》、《前后汉书》、《唐人小说》、《木兰辞》、《今古奇观》等等,48种取材于西洋民间故事,如希腊神话、《泰西五十轶事》、《天方夜谭》、格林童话、贝洛童话、笛福小说、斯威夫特小说、安徒生童话等等。

  与儿童期刊相对应的就是近现代知识分子对于儿童文学的翻译、传播、研究和讨论,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在儿童文学领域进行着初期建设和耕耘,在儿童文学翻译方面,尽管当时没有明确的儿童文学概念,却出现了为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的翻译盛景:1888年张赤山翻译的《海国妙喻》(《伊索寓言》)(继1625、1840年的第三个中译本,1907年放入《海外异闻录》出版由天津时报馆代印),1900年对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的进行了大量、多版本的翻译,1902年2月到1903年1月,在《新民丛报》第2号到24号连载了梁启超、罗孝高翻译的《十五小豪杰》(法文原著名《两年间学校暑假》),1902年11月到1903年9月《新小说》(1———7号)刊出的《二勇少年》(南野浣白子述译),1903年徐念慈翻译的《海外天》由海虞图书馆出版,190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临沭、李世中合译的《爱国二童子传》,1905年包天笑翻译的《儿童修身之感情》(1905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及其1915年商务印书馆初版单行本的《苦儿流浪记》等等不一而足,虽然这些作品有的秉持科学、有的秉持奇幻冒险,有的主旨在于教育,有的则着力于宣扬爱国主义,但比较明确的是其翻译均有这样的初衷,如梁启超说“见这本书可以开发本国学生的志趣智识,因此也就把它从头译出”又如包天笑翻译《儿童修身之感情》时说“此书情文并茂,而又是讲的中国事,提倡旧道德,最合十一二岁知识初开一般学生的口味”。③

  对儿童文学问题的研究也开始出现在精英知识分子的思考视阈中,1912到1913年,周作人发表了《童话研究》《童话略论》等文章,才真正将儿童从“未来之国民”的身份还原到儿童的身份,不仅把儿童看作独立的个人,而且要把儿童当作儿童,以儿童特质出发去研究儿童,这种主张是最切合儿童文学研究命脉的观点。钱理群在对周氏兄弟的研究中,就极大肯定了周作人对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的贡献,并认为五四时期周作人对儿童问题的考察与其早年在绍兴时偏重国家民族繁衍的立场不同,而是转向了“人”的健全发展的角度,将儿童作为“人的发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钱也强调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所进行的儿童学、童话学、神话学研究在文学观念、艺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开拓。④

  而另一位举足轻重的儿童文学研究者翻译者就是鲁迅,鲁迅的儿童文学翻译占据了他120余篇翻译的重要部分。早有研究者发现,从1921年左右鲁迅与周作人的通信推断,周作人从最初对安徒生童话全无兴趣到后来成为“中国介绍安徒生第一人”的成长过程中,鲁迅起了指导与启蒙的作用⑤。就在《妇女杂志》上,鲁迅也先后发表过翻译爱罗先珂的《鱼的悲哀》《小鸡的悲剧》。与此同时,诸多知识分子也纷纷重视儿童文学,如知名学者赵景深、郑振铎、张梓生等人,他们不仅广泛翻译了俄罗斯、日本、欧美知名童话,还进行了专门的有关童话的学术性讨论,如发表于《妇女杂志》八卷1号通信栏目的郑振铎《儿童世界宣言》、同期的赵景深、张梓生的《儿童文学的讨论》、八卷7号冯飞的《童话与空想》、十六卷1号霜葵的《童话与妇女》、十七卷10号朱文印的《童话作法之研究》,赵景深还于1924年将有关文章会变成中国首部童话论文集《童话评论》。

  那么,儿童文学类型又是如何与女性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呢?早在维新变法之初,梁启超就已经将儿童教育的责任与女性的家庭教育相联系,他认为,儿童教育的责任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而当时中国的教师“蠢陋野悍,迂谬猥贱”,“毁齿执业,鞭启觥挞,或破头颅,或溃血肉”,“导之不以道,抚之不以术”。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教师,才使得中国的儿童教育质量低劣,“是欲开民智而适以愚之,欲使民强而适以弱之也”而儿童教育的关键,百分之七十二归于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梁启超又特别强调母亲对儿童的影响,但可惜的是:“中国妇学不讲,为人母者,半不识字,安能叫人”,所以“女学衰,母教失”。⑥因此要发展儿童教育,就要发展女子教育。《女子世界》发刊词中《女界钟》的著名撰稿人金一也这样去理解女性的“母体”功能:“女子者,国民之母也。欲新中国,必先新女子;欲强中国,必先强女子;欲文明中国,必先文明女子;欲普救中国,必先普救我女子。”⑦可见在维新改革派及其观点接受者那里,女性首先的属性是母性,这里就孕育着母与子的天然联系,而女性教养儿童成长的逻辑也由此而来,可以说这种女性与儿童的必然性联系建立的基础仍然是一种女性归属家庭的传统女性价值取向,承认女性教育之功的前提一不是女性与男性的性别差异,二不是儿童自身的儿童发现,但是注重女性教育提升对儿童子女的教育,这本身确实起到了对女性参与儿童文学的创作推动作用。

  儿童文学由此也进入了民国时期的教育体系,特别是女学体系中,1923年4月钱基博在其所拟的《三年师范讲习科国文教学纲要》之“本科作业支配”中将“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自由发表思想”与“解悟小学教学法”作为师范教育的三项要务,并指出若要“解悟小学教学法”就要研习“儿童读物研究”和“改文”两类重要的课程⑧。1924年北师大附中高级部女子师范科课程标准中开列的科目有“模范文选”、“书法”、“文字学”、“国语发音学”、“语法”、“修辞学”和“儿童文学”。⑨张圣瑜在其所著的《儿童文学研究》(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的“例言”中写道:“本编材料适敷师范科学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两学分之修习,编者在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作为研究材料,复经邵鹤亭君于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采为教材。”教育系统尤其是女学教育内儿童文学的重视和固定化更为女性与儿童文学发展树立了牢靠的思想接受基础和现实储备。

  女性期刊发行之始就将儿童文学尤其是“童话”这一体裁纳入到撰稿的视阈中。以《妇女杂志》为例,自1915年发刊始至1932中刊物终结,没有中断对于童话小说的刊发,在王蕴章主编时期,共刊发“余兴”栏目(家庭俱乐部)童话41篇;章锡琛主编时期刊发家庭俱乐部“儿童领地”童话38篇;即使其后编辑屡经更迭,还发表了16篇。如此宏大的童话刊载量在现代报刊上的出现意味著几个事实:第一,当时的知识分子(撰稿人、编辑者)充分认识到了儿童文学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第二,尽管数量巨大,但是童话大都来自于西方儿童文学资源的借用和翻译,真正原创性的儿童故事仍属少数,这恐怕也是民初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现实境况;第三,童话体裁在女性期刊的出现印证了女性期刊在编辑话语时的天然的母性定位,将儿童、家庭统一归纳于女性事务范围之内。女性期刊早期栏目的儿童文学设置以及女性作家对于儿童文学的参与,也使得现代文学中“妇女和儿童”问题得到了启蒙者的重视。

  注解:

  ①梁启超.立法宪议•少年中国说[C].见:饮冰室合集(第五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5.

  ②张心科编著.民国儿童文学教育文论辑笺[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1.

  ③胡从经.晚清儿童文学钩沉[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106.

  ④钱理群.第四讲:儿童学、童话学、神话学研究与传统文化反思[C].见: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北京:中华书局,2000:48-64.

  ⑤藤井省三.鲁迅与安徒生———儿童的发现及其思想史的意义[C].见:陈福康编译.鲁迅比较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⑥梁启超.论幼学[C].见:饮冰室合集(第一册).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1989:45-60.

  ⑦金一.女界钟[J].女子世界,1904,1(3):2.

  ⑧光华大学教育系、国文系编.中学国文教学论丛[A].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117.

  ⑨高级部女子师范科国文课程标准[J].北京市大周刊,1924,237(5).

有关儿童文学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推荐:

1.2015年最新毕业论文范文

2.人文素养培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4.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6.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7.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儿童文学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萌生于晚清时期,但真正诞生于五四时期,并在五四时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五四时期的翻译儿童文学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发展功不可没。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文学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供大家参考。 儿童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65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