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 云师大汉语言文学自考论文

云师大汉语言文学自考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云师大汉语言文学自考论文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学习当中的最后一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课。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云师大汉语言文学自考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云师大汉语言文学自考论文篇1

  汉语言文学之追求与人的涵养问题分析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年年的历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汉语言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东方的文化,对于人们的涵养的提高、思想意识以及行为方式的转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语言文学直接体现了中国古代人的思想和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对汉语言文学而言,其本质是追求真善美,具有现代的思想和意识。对于我国的教育而言,汉语言文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在教育和科技创新上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制定和落实教学计划,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一、汉语言文学之追求

  作为一门经历了历史沉淀的语言,汉语言文学具有着独特的风格特征形式。利用文字的方式将人类的想法表达出来,使其经历了再创造的过程,从而得到升华,扩展了人们的思想领域。这一点是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学是一样的。但是汉语言文学是世界文学中发展起点最古老同样也是时间最长涉及方面最为全面的。汉语言文学只是在形式上和世界上其他的文学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二者的本质和主体还是一样的,同样追求的是真善美。

  (一)汉语言文学对于真的追求

  所谓的真,笔者认为就是光明磊落,真实反映人心和社会,不做作也不做假。文学反映人心的方式往往是最直接的真实和热烈的,矛盾冲突也是异常的明显。在汉语言文学中所追求的真实,无论是作品的主人公还是文学作品的主体,所追求的都是一种本真,而这种本真分为内在的真和客观的真两个方面。

  1.内在的真说的是在文学作品中对于主要人物形象其心理的描写和叙述。作者在进行写作的时候追求的就是真,只有描写的真实了,无论是好是坏,读者都会喜欢去看,所以,作者在进行心理描写的时候,无论人物的心理状况是否是正确和符合逻辑的,都会真实的描写出来,所谓的内在的真,主要便是说的作品中人物内心活动的真实性。

  2.客观的真说的便是作者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一般都是有客观的生活作为其依据的,主人翁在生活中也一般都有其原型。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对于人物的遭遇以及客观存在的环境都必须真实的进行描写。

  (二)汉语言文学对于善的追求

  在这个社会上,善恶是相对的有善便有恶,一个人是善还是恶是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的。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作家要做的便是将其真实直观的传达出来,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恶的存在往往是为了衬托善的,想要烘托和歌颂的也往往是善,没有哪一部作品是弘扬恶的。比如说在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艾斯梅拉达和加西莫多的善良就是靠那个道貌岸然的巴黎圣母院副主教来衬托的。在文学作品中,善和恶不是永远都相伴着存在的,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有的是用善良来烘托善良,比如沈从文先生的中篇小说《边城》这篇小说笔者读过很多次,虽结局不好但人物都是非常的善良的,表现出了湘西的淳朴民风,通过善良来烘托了善良。虽然说,在文学作品中是可能存在所有人物都是十分善良的情况,但是所有人物都是恶的情况是不可能都存在的,因为无法通过所有的恶来传达出善。

  (三)汉语言文学中对于美的追求

  文学最外在便是表现的对于美的追求,文学对美的追求是本质的。而由于题材的不同,对美的追求表现也是有所差别的,比如说散文对于美的追求便是表现在其形散而魂不散上,而诗词对于美的追求便是表现在押韵上面。文学的本质是对美的追求,主体的表现也是美的,比如《悲惨世界》就算是悲剧,表现出来的也是一种悲剧之美。

  二、汉语言文学之追求与人的涵养关系

  一个人的涵养如何,表现在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气质两个方面,并且涵养的表现和性质也是各不相同的。人进行修身养性也是追求真善美的,这和汉语言文学的追求是一致的,汉语言文学的追求在一定的程度上而言,也是包含了人对自身涵养的追求。

  (一)汉语言文学对一个人的涵养形成有着指导作用

  一个人其自身的涵养是和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程度有关的,属于后天的养成。读好的书,听好的故事,都是好的涵养养成的办法。人读了一个好的故事,在以后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便会考虑到书中的主人翁是如何做的,如此可见汉语言文学对于人的涵养的形成有着指导的作用。但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的时候,不可能心无旁骛,执行的时候由于自身的一些原因或者是事情的不同也会存在着一定的瑕疵。世界上没有那种完完全全只为别人利益而活的人,所以是不存在所谓的圣人的。圣人大多都是存在于作者的笔下,作为一种人们行为的标杆而存在。人们在对圣人模仿的时候也不可能是完完全全地做到的。汉语言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是十分优秀的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代表。其包含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是其中经过了岁月沉淀的精华,所以其对于涵养的养成是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的。

  (二)汉语言文学对于人自身的涵养养成有着一定的修正作用

  汉语言文学可以对一个人的涵养起到十分重要的修正作用。由于文学中的人物性格各不相同,对于人的涵养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样也就存在着消极的作用。文学弘扬的是真善美,所以能够更好的让人们分清好坏,从而对自身进行一定的反思,改掉不好的地方,提高自身的修养。此外文学还存在着一定的感染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面发展,对于以往存在的不好的方面进行一定的修正,从而提高自身的涵养。

  (三)汉语言文学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涵养

  在我们进行文学阅读的时候,往往赞扬的是好的方面,正面的人物形象,而唾弃的往往是其中的恶人。人们所追求的是好的东西,汉语言文学也是对真善美进行弘扬,所以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自身涵养便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直接影响到以后遇到事情的办事方式和思考的思维,人的涵养大都是后天形成的,不是先天就存在的。所以一个人的涵养如何是和其接触的事物生长的环境以及受教育的程度密切相关的,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自身的涵养形成,所以,人们对汉语言文学的阅读和追求有利于自身涵养的提高。

  三、结语

  汉语言文学的作品中,追求的往往是真善美,人们在进行文学作品阅读的时候,接触到的也往往是真善美,就算是有反面角色的存在,也往往是为了衬托正面角色,在潜移默化中便会直接影响到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和人的涵养要求是一致的,都是追求的真善美,所以汉语言文学对于人自身的涵养形成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

  云师大汉语言文学自考论文篇2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

  【摘要】汉语言文学现代文阅读是语文综合知识的载体,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考验;是汉语言文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就汉语言文学现代文阅读教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广大汉语言文学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借鉴,推动初中语文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语文 现代文 阅读

  汉语言文学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查学生汉语言文学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汉语言文学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将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到一定层次,是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是涉及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加强现代文的教学工作,势在必行。

  一、加强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汉语言文学语文现代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从多年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经验可以看出,汉语言文学现代文阅读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培养学习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的,而现代阅读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各种知识的载体。学生在现代文的阅读中不仅可以学习新知识、了解社会动态、欣赏文学作品,更可以通过阅读扩充知识、了解社会、陶冶情操,从而使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

  (二)汉语言文学现代阅读,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

  语文知识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而现代文阅读无疑是语文知识具体化呈现给学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任何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都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而据调查在近几年中考中,考生失分最多,败的最惨的一块领地,莫过于现代文阅读这一版块儿了。因此,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双重背景下,提高学生现代文的阅读水平,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点。同时,这也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毕竟在现代文阅读中获得成功,就意味着学生综合观察、判断、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汉语言文学现代阅读,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

  在素质教育观下,学生的个人情操和情感表达,成了教育必须关注的重点。因此,在当前初中语文教育中,加强学生个人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正确高尚的情操,就成了核心环节。而现代文阅读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毕竟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说教式的情感培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汉语课程标准》强调:“汉语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汉语的思想感情”。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汉语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汉语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二、增强学生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长期困扰着学生和教师的难题。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在汉语言文学现代阅读理解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汉语言文学教师必须要在兼顾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下拿高分,实现“高分高能”。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这个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上要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以及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板书提纲。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因此,《汉语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一)立足全局,细化局部。

  阅读文章首先必须要把握全文大意,在此基础之上才可能了解文字的思想核心,才能把握作者的本意,才能真正进入文本语境。但是,整体的掌握,不代表细节的了解,古人讲求“微言大义”,现代人在文章写作时,也通常会借助细节,或者说局部表达个人情感。因此,要想提高现代文的阅读水平,首先就得了作者情感倾向的基础上,进行细节的揣摩。而这样的原则,在实际考察中,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学生学会立足全局,细化局部,就可以在做题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增强学生文化意识,培养思想深度。

  汉语言文学不仅是汉语教学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如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文章是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是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精神,吸取知识养料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构建个人文化观,增强个人思想深度的基础。毕竟,学生如果真的能在文章中,体会到各种文化精神,体验到作者的内在情感诉求,能够把握文章的文化意义,那个人的思想意识必然得到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分高能”并不是一句空话,要想在现代文阅读中取得好成绩,技巧是外在的,知识素养才是内在的,是必需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坚定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宗旨,在日常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点,强化文章中的文化意识教育,把文化这一代表人类文明的基本形式,作为教学的重点。如在《端午日》一文中,教师可以把文章中的关于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作为阅读的重点,让学生从文章中发散思维,对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因子进行适当探讨,以此增加学生知识面,扩展学生思想宽度。

  总之,汉语言文学现代文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制定适合学生认知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曾敬;汉语言文学阅读学习与教学策略[J].西南大学出版社2008.7.

  [2]林富明;试论汉语言文学现代文阅读[J].教育评论 2004.05.

274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