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

浅析《红楼梦》的叙事风格

时间: 林淑君1 分享
摘要:《红楼梦》的叙事者显隐有别、叙事空间以建筑架构故事、叙事逻辑循环往复、叙事结构三线并进,开创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叙事艺术。
  关键词:叙事者;叙事空间;叙事逻辑
  一部叙事作品是由作者、叙述者、故事、叙事话语、叙事模式、叙事接受者等几个部分组成的,叙事学理论也因此可以分为相互联系而又相互独立的几个层面:一是作者、叙述者和故事;二是叙事话语层面,包括叙事模式、叙事时间等因素;三是故事的层面,它包括叙事逻辑、角色模式、叙事结构等因素。《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其故事具有独特的讲述风格,本文运用现代叙事学理论从三个层面来解析这部小说的叙事艺术。
  一、叙述者
  叙述者是作者虚拟出来的一个人物,他说的话不一定就是作者要说的话。具体到《红楼梦》这部小说,它在叙述形式上有一个明显特点——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进行创作。
  在《红楼梦》中,石头是叙述者的身份,但是这位叙述者所叙之事可以是他亲见亲历;也可以是他间接所闻。因此,许多事件尽管石头在场,但他仍能以叙述者的身份进行叙述。而且,石头作为叙述者,拥有叙述的主动权;采用呈现式的叙述方式——尽量让人物自己登场亮相,或者干脆把许多功能转让给小说中的人物。
  对于前一种情况,我们可以从文本中找到几处比较隐蔽的叙述功能。首先是对小说中的情节或人物作公开的阐释或评论。如第五回开头的一段一轮:“第四回既将薛家母子在荣府内寄居等事略已表明,此回则暂不能写矣。”其次,沿用话本小说说书人的习惯用语和回前、会后诗。《红楼梦》中常用的说书人习惯用语有这样几个:却说、且说、如今且说、后回再见、暂且无话,欲明后事、且见下回等等。再次,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的概述。一般追述前事时,常用“原来”如何如何。如第七回“原来这周瑞的女婿,便是雨村的好友冷子兴”。第九回“原来这一个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
  后一种情况,在叙事学中称为“二度叙事”。二度叙事又分为“自叙”与“他叙”两种。“自叙”即向他人讲述自身之事。“他叙”则是众人讲述自身之外的事。自述的情形如第三十八回贾母向薛姨妈等人讲述自己的少女时代。还有一种自述形态是内心独白。如第三十六回在对宝玉内心进行了大段描写之后,故意说“此皆宝玉心中所怀,也不可十分妄拟”。而他述的情况触目皆是。如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红楼梦》的叙述者无论是直接出面,还是隐身幕后而把叙述职能交给其他人物,都是为了营造出“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故事氛围,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叙事的灵活多变。
  二、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
  《红楼梦》的叙事时间运用了各种手法,如省略、停顿、场景。其中插叙大多以人物对话的方式植入文本的。尤其是预叙的特征明显。它表现在以偈语、占卜、梦境、谶言等带有神秘色彩的方式作暗示预叙。这种暗示预叙在《红楼梦》中集中表现在三处,一是一僧一道对顽石所说的一番话,一是太虚幻境中的判词和十二支曲,一是灯谜中的谶语。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的判词,听到了十二支《红楼梦》曲。这些判词和曲子正是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贾家命运及结局的预叙。
  《红楼梦》的叙事空间直接以建筑为框架。明显的三处分别是黛玉进贾府,贾政巡园和刘姥姥游大观园。贾府和大观园的园林布局是对应小说故事情节的空间坐标系,成为叙事依托的载体和连接情节的媒介。叙事从黛玉进贾府开始。园林建筑成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形象存在于小说情节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是以一系列的亭台楼阁组成园中有园,园外有园的建筑组群和空间主题,它的视觉形象是分散的,由此构成了小说叙事情节的相对独立;即场景式的故事叙述。一个个空间主题形成了一个个空间场景,每处景点都有一个或数个独立的场景描写。而空间边界的围隔与引导则构成了场景的转换。如第四十回写贾母在大观园设宴,一碧池水成了各个庭园的空间边界,把大观楼、潇湘馆、秋爽斋、缀锦阁、蘅芜苑等串联起来。显然,园林建筑成了小说故事依托的叙事空间。而从意义层面上分析的话,园林建筑还代表了人的生活空间和生存方式,规定了小说人物的本质属性。因此,建筑作为人的生存样式的标志,在于它的直观性。它是人的生活方式的凝固和放大。如写刘姥姥到蘅芜苑时,对其屋内设置的一任描述,明显地写出了宝钗素朴冷淡的特征,而对潇湘馆的描写又说明了黛玉酷爱读书的性格。
   三、叙事逻辑
   叙事的基本序列由三个功能组成,分别是“情况形成”、“采取行动”、“达到目的”。但是在具体的叙事作品中,三个功能并非必然地连续发生。长篇章回小说的叙事逻辑以若干复合序列构成,首尾接续式是常见的复合序列之一。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注重事件的因果关系,《金瓶梅》、《儒林外史》注重事件的自然联系,而《红楼梦》注重事件的循环往复,也可以说是各种复合叙事序列的并存。其中有些叙事表现为改善阶段和恶化阶段的轮换交替、连续循环,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首尾接续式。如宝黛相知相爱的过程便是如此。宝黛初见便有似曾相识之感,宝钗的金锁对黛玉构成了威胁。从此黛玉常常半含酸意,旁敲侧击,从而形成了两人的第一次摩擦。之后,黛玉在薛氏母女面前对宝玉故作关爱,并口称“咱们”,显然拉近了二人的亲密。第二次摩擦是史湘云的到来,宝黛抬起杠来,紧接着宝玉一番表白又将二人的心拉近了。之后,因误会晴雯把气无心的发泄到黛玉身上,宝玉听到《葬花词》后,二人在此推心置腹的交谈解除了误会。湘云及金麒麟的影响加重后,宝黛又发生了一次争执,最后宝玉掏出了肺腑之言“你放心。”至此,二人爱情再没有因宝钗、湘云的缘故发生不和。
  四、叙事结构
  《红楼梦》的结构之道在于多角度、多层面的揭示出人生的大苦痛和大不幸,这在书中的前五回便可找到答案。首先是贾宝玉的人生悲剧,所谓“风尘碌碌,一事无成”是对贾宝玉人生道路的概括与总结,并指出了他悲剧的结局。其次是女儿国的悲剧,太虚幻境中那一幅幅对联、十二金钗的判词以及“红楼十二支曲”,都是对闺阁中“异样女子”人生道路的概括与总结,并指出了她们的悲剧结局。再次是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家庭的悲剧,跛足道人念的《好了歌》、甄士隐的《好了歌解》以及“飞鸟各投林”的曲子,都是对贵族之家兴衰际遇的概括与总结,并指出了其悲剧结局。以上三重悲剧构成了全书的三条主线,而且三条主线相互平行,各有其存在的独立价值。
  宝玉的人生观与封建正统观念格格不入,他是一个与现实社会、政治、道德背道而驰的人,既不被社会所用,也无力挽回家园颓败的命运。他以“保全真性”作为人生理想,并将其付诸现实生活。但他的理想在现实中不能如愿以偿。他领悟到人生的苦恼,又找不到其他的出路,只得遁入空门。
  女儿国的悲剧更是多样的。黛玉、尤三姐、晴雯含恨而逝,是个性遭到戕害的悲剧;李纨、宝钗或独守空房,或自我压抑,是恪守礼教者的悲剧;元春、迎春、尤二姐的不幸,是顺从者被蹂躏的悲剧;探春的远嫁、妙玉的受难是高傲者被摧残的悲剧。她们无一例外的以悲剧纷纷结束了此生。
  贾府的悲剧是荒淫腐朽的贵族必然衰败的悲剧。作为贵族之家,必然“生齿日繁,事物日盛”,否则便称不上是钟鸣鼎食之家。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贵族后裔,难免不安富尊荣,甚至于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加之政治风云瞬息万变,统治者内不相互倾轧,贾府衰败也是不可避免的。
  显然,三条线索,三重悲剧,各有其价值,因而各自独立而不可取代。
  《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丰富多彩,本文只就其中的三个角度做了简单分析。不论是它叙事逻辑上的循环往复还是叙事结构的三线并进、叙事者的显隐结合,这一经典小说都做到了独具特色。当然还有更多的叙事角度值得我们做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岱.小说叙事学[M].商务印书馆,1992.
34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