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其它论文范文 > 大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大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大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也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人们大学数学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数学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一:大学数学教育中翻转课堂的运用

  摘要:大学数学是理工科学生的基础。针对目前大学数学的教育现状,笔者提出将数学内容模块化,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习数学思想和对数学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信息化;数学思想

  目前数学教学呈现一个趋势:课堂上越来越多地强调计算,而对数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如定义和定理的讲述相对较少。有的教师称其是“高等教育的幼儿化”。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能使学生掌握计算,顺利通过期末考试就满足了。但是,考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从而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针对大学数学的特点,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实践并探索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本文以“微积分”为例,具体介绍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一、翻转课堂的初步设计

  大学数学中概念的引入,需要长时间地完善教学。比如,导数的概念,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如何确定函数的最值等。由于学生不了解数学背景,不清楚导数的来龙去脉,只通过反复的计算,死记硬背公式,即使通过考试,也不会推广应用,得到分数却没有得到学习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计算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是应用数学的基础,但只顾具体计算而没有数学思想的数学教育是行不通的。目前的大学数学教学就过于强调计算,而忽略对数学思想的培养,造成学生虽考试优秀,却对工作和生活没有太大的用处。如何将课堂的主题从大量反复的计算转移到数学思想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是当前数学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翻转课堂正是基于此引入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利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及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灵活、更主动,让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对“微积分”课程重新规划,将学习内容模块化。对其中机械性计算的模块,通过一些学习资料,安排学生在课前学习和训练,比如导数公式。对于导数公式的熟悉程度,决定了导数后面的学习效果,教师不得不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这些练习并不需要教师过多的指导和点拨,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对于需要推理和应用的模块,如概念的来源与应用,需要一定的指导和讨论,应安排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一起完成。通过翻转课堂,可以把机械训练的部分,安排学生在课前完成。即便学生有问题,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弥补,一方面减小了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差异,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学生在哪些方面有问题,使教师对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二、具体的实施情况

  在具体的实施上,传统的数学教学采用的是单向开环结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个人主观能动性不高。在某个知识点上还没有完全理解,又被拖入下一个知识点。由于数学本身的逻辑性,一个知识点不懂,可能导致一次数学课的失败。教师应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翻转课堂的闭环循环模式: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在自主学习模块中,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从而达到基本要求,理解这个知识点。这个过程不是在课堂进行,所以,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花较少的时间就可以达到要求;而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的练习达到基本要求。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异较大,讨论发言的始终只有几个人,效果并不好,加入这样一个闭环系统后,使学生有机会站在同一个水平上讨论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也会高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翻转课堂具有实际操作性。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如微信或QQ,发布自主学习的资料,下达任务,在线交流;也可以将学习资料利用word、PPT等制作成课件,通过网络,以视频的形式授课,如中国慕课、公开课等。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设置过关测验,在课前十分钟进行,既有实时性和监督性,也使课堂讨论有的放矢。

  三、经验与展望

  教师通过对课程的重新定位与设计优化,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有所提高。对学生的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层面上,要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今后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雯靖.基于创新素质教育的大学数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3).

  [2]陈倩,等.翻转课堂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5(1).

  [3]周晖杰.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数学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6).

  大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二:数学文化对大学数学教育的意义

  摘要: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在阐述数学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大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文化的特点、具体内容,并从若干方面阐述数学文化对大学数学教育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为数学文化融入大学数学教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文化;数学文化;大学数学

  将数学看成是一种的文化而不仅仅是一种为其他学科服务的工具,是当今人们对待数学的一种新态度和一种新思维。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来学习和研究,表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数学文化在当今数学教育改革中已经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数学文化教育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很多学者对数学文化教育尝试性地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探索。很多学者提出数学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特别是在有一定数学基础的大学各专业开设数学文化课程是可以尝试的。然而什么是文化?数学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它与传统数学的区别与联系?大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文化的具体化又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基础?数学文化教育对大学数学教育的影响和意义何在?这些对于实施数学文化教育十分重要与必要,是数学文化融入大学数学教育之前必须明确的。

  一、文化的概念

  关于文化的定义不计其数,在此列出众多定义中比较经典的几种:1871年泰勒(EB.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所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1]广义的文化是一个与自然相对的概念,它是指通过人的活动对自然状态的变革而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即一切非自然的,由人类所创造的事物或对象都应看成文化物;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社会意识形态或观念形式,即人的精神生活领域。[2]1952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A.Krobe)和克拉克洪(C.Klukhhon)给出文化的综合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3]文化的重要特征可以归纳为:文化是人类进化发展中衍生和创造出来的,是后天习得的;文化具有群体性,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文化;文化具有传承性,同时也是动态的,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文化的要素主要包括:精神要素、语言符号要素、规范体系、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物质产品。[4]

  二、数学文化的内涵

  数学的产生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源远流长,无论从文化的哪种定义解释和阐述,数学都无疑是一种文化,它具有文化的特质和要素。所以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文化”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怀尔德(R•wilder)于1980年在其著作《作为文化系统的数学》一书中提出的,[5]他倡导数学作为文化体系的数学哲学观。1993年我国学者黄秦安将数学文化广义理解为,“以数学科学为核心,以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内容等所辐射的相关文化领域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动态系统。”[6]它的基本要素是数学以及与数学有关的各种文化为对象发散开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揭示数学文化内涵,其中静态结果包括数学概念、知识、思想、方法等自身存在形式;动态过程包括数学家的信念品质、价值判断、审美追求、思维过程等深层的思想创造因素。动静交织相互作用,构成了庞大的数学文化系统。数学文化的概念的提出揭示了数学文化的本质及其内涵。基于数学文化的普遍定义,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数学文化除了传统数学的内容即作为科学的数学内容外,还包括作为文化层面的数学,由于作为科学的数学人们都有普遍而准确的认识,这里重点阐述作为文化层面的数学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数学史

  数学是各时代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经过漫长积累和沉淀的科学,其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学习。作为数学文化形式存在着的数学史并不是对数学的历史研究,而是指对数学历史的饱览与学习,从文化因素思考数学的演变和发展。站在历史的高度,基于全局的视角,了解数学的起源与发展,思考数学与其他文化系统历史的互动关系,关注这些关系对现代数学发展的影响和启示。具体包括:数学的起源及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主要成就,各个地域国家数学的发展情况及重要贡献;数学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疑难问题、数学典故、数学名家;数学与人类文明的相互作用等。

  (二)数学的价值观

  数学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价值观,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倡导数学是工具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又如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追求超越实际应用的抽象、演绎和纯理性构造的理论价值观等。作为数学文化的学习内容,一方面我们要了解学习数学的各种价值观,探寻中西方数学价值观差异,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全面的看待分析各种价值观。另一方面学习数学实事求是、探求真理的理性精神;数学家勇于创新、为真理而献身的无畏精神,勇于怀疑、自我否定的批判精神,追求真、善、美的实践精神。运用数学的教育价值培养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和伦理道德。

  (三)数学的知识体系

  数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庞大的知识体系,如果把数学比喻成一棵富有生命力的树,无疑经过岁月的沉淀已经长成根深蒂固的参天大树,数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100多个主要分支,要想全面细致的学习数学的知识体系已是不可能的事。作为数学文化的学习内容并不需要将每个分支学习透彻,只需要对数学学科的分类分支作宏观的把握和了解,有选择性的深入部分门类即可。

  (四)数学的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理性认识,是在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产生的最能反映数学知识本质的具有抽象和概括性的数学精髓。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具体反映和体现,是处理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提炼数学思想的手段和工具。总而言之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数学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数学思想范围很广,比如常用的转化思想、极限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微积分思想等数学思想。基本的数学方法一般包括数学思维的方法和数学解题的方法,比如常用的演绎法、数学归纳法、分析与综合法等思维方法和类比法、待定系数法、参数法等解题法。

  (五)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结合

  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科学,而现实世界的各种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形式都具有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就注定了数学与其他科学交叉渗透是必然趋势。数学文化应该彰显数学在其他学科的应用魅力。比如数学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数学与哲学的交叉结合折射出更深刻的智慧和思想;数学在经济中的渗透为经济现象和经济决策提供理论解释和支持;数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

  三、数学文化教育对大学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去了解、探寻、学习数学,可以避免陷入数学局部的艰涩与高深,站在一个文化的高度去通览数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张扬数学的无限魅力,并改变一个人思考的方式、方法、视角。大学数学的学习对很多学生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作为文化层面的数学较之传统的数学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丰富、数学方法的精巧、数学思想的博大、数学思维的美妙。所以数学文化教育对大学数学教学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数学文化教育对数学的传承作用

  数学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产生过程决定了数学知识具有继承性。数学文化的形成是以数学知识为母体的,同样具有连续性和传承性。数学文化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作为一种数学科学思想的长期积累,它有其独特的科学组织和传统。数学文化的历史以其独特的方式保留并记录着人类文明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不同的历史阶段文化发展的状态,[7]创造并传播着人类文明。数学文化教育是传播人类思想,传承数学科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内涵丰富的数学文化教育,对在大学生中普及数学文化,传播数学价值观,传承人类文明都有积极作用。

  (二)数学文化是大学数学教育的扩充和拓展

  传统的大学数学教育局限于数学技巧、数学理论、数学方法的传授,简言之这种数学教学是具体数学知识点的深入研习,是一种单纯的技艺的学习,缺乏对于数学底蕴和文化的探索。而文化视角下的数学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是一个包含着自然真理在内的具有多重真理性的真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充满活力和情感,具有丰富内涵的综合体。在大学数学教育中进行数学文化教育使得数学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是大学数学教育的有效扩充和拓展。

  (三)数学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学生为了满足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数学方面的品格和能力,是数学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8]确定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为:数学运算、数学推理、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8]作为包含数学的数学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数学庞大的知识系统足以为数学素养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提供保障;数学的能力系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的思维、数学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探寻真理的过程中产生的价值观可以从情感的角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实事求是、积极进取的可贵精神和人生价值观。总之作为一种科学的数学,作为一种哲学的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数学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为提高大学生数学素养提供保障,将数学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基本观念内化为学生个体的主体性特征的过程就是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

  (四)数学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然而要做好这个体操却是相当不容易的,由于传统的大学数学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结论的演绎推理,从而显得高深艰涩,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逐渐消退在数学知识的似懂非懂之间。如果在正常的数学教学中适当的融入数学文化教育,让学生跳出局部的高深莫测,站在一个高度去俯瞰数学;从文化的角度去探寻数学本质;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于发展;从古老的典故去品味数学;从数学家探寻真理的过程去领略数学……这些都无疑会减少纯数学本身的枯燥性,增强知识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最终有利于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重译本)[M].广西师范大学,2005-01.

  [2]张维忠.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毛慧君.中国历史词源中的“文化”述说[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

  [4]李毅.社会学概论[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03.

  [6]黄秦安.论数学文化的本质、功能及其在人类文化变革中的角色[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05,22(2).

  [7]黄友初.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之研究[J].数学通报.2009,48(5).

  [8]何小亚.学生“数学素养”指标的理论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5-02,24(1).

大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数学系毕业论文范文

3.大学数学论文范文

4.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5.大一数学论文范文

6.大学教育论文范文

134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