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其它论文范文>

有关结石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护理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护理专业地位与服务品质。如何学关于护理的论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结石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结石护理论文范文一:肾结石临床护理及术后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肾结石肾积水患者的临床护理及经皮肾镜钬激光术术后护理对策。 方法: 对确诊肾结石并实施了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针对性临床护理,包括术前准备与训练,术后指导预防、出院教育,记录患者治疗及护理情况。结果:94例患者,Ⅰ期取净结石85例,1周后Ⅱ期取净结石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术后3例患者出现出血,1例患者出现发热。均对症治疗及护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针对肾结石行钬激光碎石术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性护理、术后对症及预防性护理,可以有效帮助患者配合治疗,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改善患者恢复水平。

  【关键词】 肾结石 术后护理 钬激光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16-01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PCNL),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复杂结石的首选手术方式。因其具有创伤小、清除率高、安全、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开放取石手术。鉴于术式针对患者为泌尿外科中肾积水较为严重、肾功能损害更深的复杂型结石患者,因此在围手术期护理中有许多值得关注的要点,笔者进行了相关临床护理观察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笔者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患者94例,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36.2岁。其中,单侧结石81例,双侧结石13例。患者均经过泌尿系B超、后腹部X线(KUB)、静脉肾盂造影(IVP)确诊为输尿管结石,其中中段结石33例,上段结石61例。其中X线片测量可见结石长径:1.1-7.4cm.患者在治疗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及轻度肾功能损害。为确保研究安全,排除所有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患者及携带传染性疾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PCNL),手术治疗基本过程如下。患者常规麻醉下,首先取截石位。在膀胱镜下指导下,向术侧输尿管置入导管(F5或6号),留置该导管后退出膀胱镜并使用F16 Follery以便导尿。再将患者取俯卧位,在腋后线与肩胛下角交点,约11-12肋间处为穿刺点,通过输尿管导管造成人工肾积水,在此基础上,穿刺见液体后,使用筋膜扩张器扩张并留置peel-away鞘,沿着此鞘置入输尿管镜并探查结石,确定结石位置后使用钬激光击碎并通过灌注大流量生理盐水,将碎石冲出,检测无残存后,拔除导管并通过肾镜置入双J管,留置造瘘管,再拔除peel-away鞘。

  94例患者中,Ⅰ期取净结石85例,1周后Ⅱ期取净结石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术后3例患者出现出血,1例患者出现发热。均对症治疗及护理后均好转出院。

  2 护理对策

  2.1 术前护理

  第一:术前心理护理。相对于开放性手术,钬激光碎石属于新手术技术,因此患者及家属较难以理解和掌握手术的注意事项,其紧张猜疑心理也较其他手术患者更重。术前应反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该手术治疗的优点及特点,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初步的治疗印象,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

  第二:术前训练。由于术中涉及两种体位:截石位和俯卧位,需要患者适应配合,因此在术前就应在护理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训练。可从短到长(30min-2h)开始,指导患者逐渐适应两种体位,特别是俯卧位。

  第三:术前准备。患者在确诊结石后应尽早完成各项手术相关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胸片心电图等。正式手术术前,患者禁食12h禁水6h。术前1d口服清洁肠道药物或术前灌肠1次。术前30min,使用苯巴比妥及阿托品帮助患者镇静休息。避免术前过度紧张,并做好诱导麻醉准备。

  2.2 术后护理

  第一 :生命体征监护观察。术后24h内,患者尚处于不稳定期,应此应对患者予以心电监护,动态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情况。当出现心率增快甚至血压下降时,警惕肾内止血不佳,术后出血可能。此外,由于经皮肾镜穿刺点距离肺下界较近,因此如患者出现气促胸闷等体征时,应警惕气胸出现可能。

  第二:术后支持护理。在术后运动功能上,由于置入输尿管镜及肾镜可能导致输尿管粘膜损伤,为避免体内管腔过多刺激,对于此类患者在术后应绝对卧床至少3d, 动态观察患者血尿情况,待患者无肉眼可见血尿前提下可适当下床缓慢恢复站立。此期间,为避免肌肉功能退化或血栓形成,可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轻度活动四肢的运动。在饮食方面,术后禁食6h,观察患者无显著胃肠道反应即可恢复流质饮食,并缓慢转为半流质、固态饮食。避免油脂辛辣食物,推荐患者使用粗纤维蔬菜水果,预防便秘。

  第三:手术相关管道护理。术后对肾造瘘口进行动态观察,保持敷料干燥。特别注意引流管的放置,避免患者压迫引流管。指导家属注意引流袋防治低于患者背部造瘘口以防止反流。可选取头高脚底位帮助引流。每天动态观察记录引流液量及性质。造瘘管留置时间控制在72h内,根据引流情况动态调整,须特别注意造瘘管通畅情况,如有碎石血块堵塞造瘘管,应及时用手挤压帮助其向远端流出。

  第四:并发症预防性护理。该手术最常见并发症为术后血尿。术后48h内的逐渐减少的血尿及造瘘口血性引流液视为正常病程。但如出现短时间内血性引流液增多则考虑为出血,应及时与医师联系。

  第五:出院教育。患者术后1周,可正常行走无异常症状即可出院。为确保患者出院期间的治疗延续及安全。应对患者进行出院教育,包括在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预防便秘;在生活上避免重体力劳动,如各种突然下蹲弯腰动作,以免双J管移动;患者一月后到医院随访并拔除双J管。此外,应教导患者学会识别正常尿液与血尿等区别,出现尿液性状异常及时就诊。

  3 小结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技术,是通过经皮肾镜下,使用大功率钬激光光纤,将结石汽化消融并排出。该手术技术不仅创伤小,且操作更快捷,恢复更快。针对该新技术,其围手术期护理,更应着重于完备的术前辅导与训练,使得患者得以配合以相应的体外完成手术。而术后的观察、预防与健康教育,则对于术后的引流,恢复与动态观察有重要意义。总而言之,完善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是确保钬激光碎石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及思考。

  参考文献

  [1]肖亚飞, 韩小云, 潘霞.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治疗肾结石的手术配合及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12): 145-146.

  [2]刘红波, 刘云玲.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病人的术后护理[J]. 全科护理, 2012, 10(24): 2229-2229.

  [3]陈庆丽. 经皮肾镜钬激光治疗肾结石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5(20): 90-91.

  结石护理论文范文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体会,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收治入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82例,对其进行EST治疗,治疗后给予针对性护理,护理过程中做好过程记录工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手术总成功率达90.2%,患者术后行鼻胆管引流术。结论 EST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临床效果显著,在术前、术后配合以精细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EST;胆总管结石;护理

  内镜下乳头切开术(EST)是近年来新兴的微创治疗肝、胆、胰等疾病的方法,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上较传统的开腹取石具有创口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临床报道治疗效果良好[1]。但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后护理对患者疾病的恢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的182例患者均来自我院肝胆科的住院患者,其中男123例,女59例,患者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2.1±5.3)岁。部分患者于入院前及有胆囊区疼痛,入院后对所有患者均行B超、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检查后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总管结石病史3个月~13年不等。确诊后,经患者知情同意,行EST取石治疗。

  1.2 方法 术中,患者取左侧俯卧位,十二指肠镜找到乳头,插入导丝行胆总管行胆管造影,确定结石的数量、大小及具体位置。用高频电、乳头切开刀行乳头切开,采用EST法取石,对于结石大于15mm者可经机械碎石后,再行取石。对于结石数量较多、一次未能取尽者,可置留胆管引流管,择日取石,这样可以预防胆管梗阻,且一般状态较差的患者也较容易耐受。

  2结果

  本次探究的182例行EST患者中,有166 例(91.2%)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另有14例(7.6%)患者二次取石成功,手术总成功率达90.2% ,术后B超示结石取净率为100%。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患者进行交流,使其表达自己的感受,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手术的方法、目的、优点、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更好的配合治疗,增强其自我应付能力。

  2.1.2患者准备术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的利弊,并签定知情同意书。做好核对工作,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及过敏史,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等,做心电图及胸片检查了解心肺功能。并行泛影葡胺过敏试验,如有碘过敏患者,改用其他类型的造影剂。嘱患者术前1d进食低脂饮食,术前6h禁食禁水,术前建立静脉通道,检查前10min肌注杜冷丁100Mg、地西泮10Mg,术前5min,用2%的利多卡因注射液10~15ml,对患者的咽部进行局部麻醉,同时,可除去胃、十二指肠内的气泡,利于手术视野的直视[2]。

  2.2术后护理:

  2.2.1病请观察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变化,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腹部体征及有无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并需注意患者大便中有无碎胆结石排出。术后4h查血淀粉酶,24h复查一次,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症状的发生。有鼻胆管引流者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2.2.2引流管的护理 对于部分鼻胆管引流患者,护理人员需妥善固定,防止脱落,与引流袋连接处用无菌纱布包裹避免逆行感染。定时抽吸胆汁,并对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及时记录。保持管道有效的引流,防止鼻胆管受压、扭曲、折叠、堵塞,发现引流不畅及时查原因,排除故障。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无菌操作。引流时间依据病情而定,体温、血象恢复正常,黄疸逐渐消退,腹痛、腹胀缓解后3d可拔管。术后咽部不适较常见,应做好口腔护理。

  2.2.3饮食护理 胰管未显影者术后禁食2h,胰管显影者术后需禁食,但需注意,对于血尿淀粉酶高的患者,需待相关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后方可进食低脂流食[3]。此后可根据病情进食由清流质逐渐过渡到低脂流质,再到低脂半流质,避免粗纤维食物摄入,防止对术后十二指肠乳头的摩擦导致渗血,1w后可进普食。

  2.2.4心理护理对于术后发生并发症及一次取石未尽的患者需细心护理,对于患者的提问要耐心解答,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及紧张情绪。必要时可详细告知患者病情现状,术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治疗的配合。

  2.2.5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①急性胰腺炎术后数小时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升高,应注意观察患者腹部体征及监测血尿淀粉酶,一旦发生,积极抗炎补液禁食止痛处理。②�血患者出现黑便、头昏、心悸,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术后定时测生命体征,观察面色及腹部体征,观察大便及呕吐物情况并做好记录,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4h,给予止血药物等治疗。③胆道感染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重点观察有无发热情况,皮肤、巩膜黄疸消退情况,监测白细胞计数;确保鼻胆管引流通畅;及时使用抗生素,给予补液、解痉治疗;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急诊手术。④操作不慎所致的乳头损伤、以胆管破裂、十二指肠穿孔等 术后注意仔细观察腹部体征,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腹膜刺激症明显、面色苍白、休克应高度警惕。一旦出现以上情况立即报告医生,积极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抗休克治疗,做好术前准备,行急症手术治疗。⑤低氧血症和心血管意外术前术中给予吸氧,避免过多使用镇静剂和镇痛剂,操作时动作轻柔,术后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

  2.2.6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使用抑酸,保肝,抗生素,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观察治疗效果并预防不良反应。

  3讨论

  随着医疗界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EST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本次探究表明,90.2%的胆总管患者可顺利取出结石,不但减轻了患者痛苦,而且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EST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具有效果显著,体表无创口,患者无需开刀,避免了伤口感染和术后疼痛。在术前、术后配合以精细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大熔,田伏洲,张丙印,等.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14(3):174.

  [2]管琪琪・ERCP及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配合和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7):0064.

  [3]吴霞,黄家丽・ERCP联合EST治疗胆总管结石318例护理体会[J]安徽医药,2012,14(1):115.

有关结石护理论文范文相关论文:

1.关于护理论文范文

2.关于护理论文的范文

3.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4.有关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5.有关临床护理论文

1426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