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管理学论文 > 基本理论 > 班级管理工作创新论文

班级管理工作创新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班级管理工作创新论文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元,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最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班级管理工作创新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班级管理工作创新论文篇1

  浅谈创新学生班级管理工作

  【摘 要】 高校辅导员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形成“党建、团建、班建”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坚持“人格本位”教育理念,打造特色班级文化;以开放式的学生干部选拔为突破口,组建起一支强有力的班级主力军;以正确的集体舆论为导向,利用学生宿舍和网络,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形成“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班级建设;管理工作;创新

  班级不仅是高等学校实施教育与管理活动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体,更是辅导员开展班级建设和管理的重要阵地。班级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成长成才。而辅导员作为学生班级建设的指导者、教育者,对学生班级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发展, 高校不断扩招, 学生人数增多,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集体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对于班级建设与管理逐渐出现诸多变化和问题。辅导员应当打破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学生班级建设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解决班级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困难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在实处,创新班级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营造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关系和谐、具有创造性的民主班集体。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形成“党建、团建、班建”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

  秉承为同学服务的宗旨开展工作,以班级党支部建设为思想核心, 以团支部建设为活动核心,以班级建设为情感核心,并统一于班级建设的“三位一体”协同共建的管理机制。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全面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建设。从而形成班级“党建、团建、班建”的互动协同关系,即以“党建”带“团建”,以“ 团建”促“党建”,“党建、团建”与“班建”相互协同, 共同致力于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和班级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以人格培养为重点,坚持“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打造特色班级文化

  遵循大学生健全优良人格培养的主线,创造团结和谐、学风正、民主意识浓、学生责任感强的良好班集体,着力发现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品质,发扬学生个性,有效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民主、竞争意识以及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引导学生走正确的成才之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座谈会的学习、宿舍成员之间的讨论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巩固等形式,促使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通过开展设计班徽、班旗、班歌等其他文化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班级的特色标志,打造特色班级文化。为班级建设和管理营造 “软文化”环境,推出“品牌班级”,提高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以开放式的学生干部选拔为突破口, 组建起一支强有力的班级主力军

  班干部是一个班集体的骨干和核心, 是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的班干部,在参与班级管理中有威信, 有说服力,有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在学生中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信和说服力。辅导员应定期对民主选举的班干部进行培训,依据班干部的不同的特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和指导。建立班干部监督考核机制, 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连续的监督和考核, 促进班干部的成长,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同时要求班干部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工作上发挥带头模范作用, 引领班级同学团结一致, 共同建立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健康向上的班集体。

  四、以正确的集体舆论为导向,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利用学生宿舍和网络两阵地,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二课堂,辅导员应积极探索和建立将学生宿舍建设与学生班级建设相融合的新机制,将班级建设工作延伸到广大学生宿舍和网络两大新阵地。创新班级活动形式,为每位同学提供思想交流平台。以宿舍为单位分成小组,定期开展一些专题活动,例如寝室卫生评比、宿舍文化主题展示、拔河比赛等团队活动。通过网络或班会形式与全体同学分享,充分调动班级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各宿舍相互激励、协调促进、共同发展。

  完善班级网络信息平台,利用QQ、飞信、微信、微博等各种网络平台,务求覆盖全体同学,从侧面了解同学的思想动向,调动思想较为成熟的同学,组建网上舆情监管队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网上评论员队伍,班干部负责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严格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利用网络这一新兴的渠道,从不同角度和渠道帮助解决学生来自心理、就业、学业、家庭等方面的各种困惑与问题,化解学生的不良思想情绪, 营造和创造利于学生成才和个性自由发展的班级环境与条件,实现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班级建设的新阵地。

  五、转变学生工作管理者的角色认知,形成“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班级建设管理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融教育于管理和服务之中,要求管理者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 坚持“教育、管理、服务” 三合一的工作理念,加强“服务”学生意识。始终坚持教育与管理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班级发展的不同阶段, 辅导员应不断地转变自己的“角色”认知,创新工作方法和途径,有针对性的开展班级建设工作。

  大学一年级,是良好班风、学风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班级建设的雏形阶段。辅导员应在这一阶段把握班集体建设的正确方向,做好新生班委的选拔工作和入学教育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分别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制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学习方法等方面, 使大学生尽快了解掌握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尽早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二年级,是班级建设的基本建成阶段。辅导员在这一阶段,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要把握大的方向, 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创造力、想象力,在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方面着重培养。灵活掌握管理的力度,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寓于班级建设中,树立正确的成长成才理念。

  大学三年级,是班级建设的稳固阶段。辅导员在这一阶段,侧重目标管理,有意识地在学生成长反思教育方面进行培养, 引导学生反思成长历程,进一步明晰发展方向,将个体的目标与班集体的目标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 从而推进班级建设。

  大学四年级,是班级建设的成熟阶段。辅导员在这一阶段,侧重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将感恩意识、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融入班级建设中,将班级建设的定义进行更深层次的延伸。

  >>>下页带来更多的班级管理工作创新论文

339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