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大学护理论文免费写作大全

大学护理论文免费写作大全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大学护理论文免费写作大全

  护理专业主要是培养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护理论文免费写作大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护理论文免费写作大全篇1

  浅析老年痴呆症患者临床护理现状以及对策

  老年痴呆症是指因老年患者脑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的获得性和持续性的智能障碍症状,往往会使患者发生智能缺失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等情况,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1]。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因此,为了探讨老年痴呆症患者在临床上的护理现状及对策,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痴呆症的相关诊断标准[3];②采用痴呆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痴呆程度进行评分的分值均≥1分;③排除具有心脏病和精神病等疾病;④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67.57±5.24岁;病程10个月~7年,平均3.87±1.78年。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68.24±5.79岁;病程11个月~8年,平均4.21±2.2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老年痴呆症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后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包括心理护理、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及安全护理等内容;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干预,具体包括:(1)入院时详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由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的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计划。制定护理干预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尽量为患者提供系统的、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4]。(2)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以有效弥补计划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不断的完善,制定出最优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计划,从而在患者的日常行为和心理状态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5]。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保持端庄的仪表,及时有效的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变化,并进行针对性的心里指导。(3)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训练指导,鼓励其多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而在患者逐渐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尤其是需要重点关注行为举止有明显异常的患者,通过肢体语言或语言交流等方法给予患者良好的心里指导,使用音乐疗法、情感疗法等方式使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和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智力水平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x2比较方法进行比较,以率(%)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以(X±s)进行表示,当(P<0.05)时,代表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水平比较,(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属通常就会将其送到老年痴呆症医院中进行护理[6]。因为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年龄往往比较大,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机体免疫力逐渐降低,再加上老年患者的智力水平和记忆力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进而导致患者往往无法合理表达自身的病情,因此临床上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便能够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这一要求现今的医院均可满足。

  3.2 护理对策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并结合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情况给予患者合理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了解患者的爱好和兴趣,迎合患者的要求帮助患者进行身心放松,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7]。(2)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专门的饮食计划,叮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若患者食欲较差则可给予营养元素注射,以有效补充患者每天的营养需要,从而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3)护理训练: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日常生活训练,如穿衣、洗漱和大小便等,每周进行2次单独训练,1次集体训练,每次30min,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对老年痴呆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大学护理论文免费写作大全篇2

  试谈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以及训练

  目前,我国的残疾儿童主要包括身体残疾、智力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等几种类型。他们承受着心理与生理双方面的痛苦,随着社会人文主义思想理念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残疾人的接纳程度也得到了提高。为保证其将来的生活能力和生活水平,早期康复教育和训练显得尤其重要。

  一、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所发挥的作用

  儿童残疾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先天条件导致也可能是后天外力条件导致。0-6岁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儿童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更强。在这一阶段对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康复教育是帮助其恢复部分身体机能,提高今后生活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以说,早期发育时期是残疾儿童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生理习惯和基本技能将会让其受益终生。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对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及康复训练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的缺失导致这项工作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并且,残疾儿童由于在身体或是智力方面的缺陷,经常被一些社会歧视现象困扰,长此以往会让他们失去生活的信心,并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可以帮助残疾儿童重拾生活的希望,以更加乐观阳光的态度面对生活。

  二、为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造成困难的因素

  近些年来,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事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部分地区,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相关工作的效果却成效颇低,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残疾儿童的康复费用是比较高的,对于条件一般的家庭而言,这种高花费的康复疗法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范围。很多家长在发现自己的孩子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后,第一反应就是带孩子参加康复治疗,但是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因为经济的原因不得不停止,等到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进行接下来的康复教育及训练工作,这就导致这项工作缺少连续性,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虽然相关福利机构也会提供帮助,但是这种治疗缺乏针对性,康复训练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第二,早期康复教育是指针对0-6残疾儿童进行的教育训练工作,这一阶段的儿童尚不具备足够的自我认知,在康复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需要相关的医护人员或是家长对其进行照看。在这一过程中,看护人员的语言和行为方式都会对儿童造成一定的影响。有些康复机构的工作人员可能缺乏足够的耐心,对残疾儿童出现的错误宽容度较低。或者在进行一段时期的康复教育工作而没有取得效果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这会在心理层面上对康复儿童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

  此外,智力与精神方面存在障碍的儿童在早期是不易发现的,很多情况下都会被当做某些技能发育迟缓,没有得到家长的足够重视,这样就耽误了对其进行早期康复教育。因此,家长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阶段一定要注意观察儿童的学习模仿能力以及对事物的反应能力。

  最后,国家财政针对残疾儿童的康复项目的投资力度比较有限。近些年来,残疾儿童的病情种类以及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目前,福利机构的早期康复教育只针对孤独症、脑瘫等几种类型残疾进行,而且相关的康复设备也并不完善,康复教育工作者所使用的训练方式也比较落后。

  三、关于提高残疾儿童早期康复与训练效果的相关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可以对相关部门及相关康复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首先,国家一定要加大对残障事业的投入力度,为相关的康复机构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同时,对残疾儿童家庭也应该依照具体的情况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减轻其经济压力。同时,国家应当完善相关的康复设施,目前,国外对于残疾儿童康复的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在设备上也比较先进,相关康复机构可以从国外引进一些专业的康复设备。也可以定期要求国外的一些相关专家到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进行经验指导与交流。

  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近年来接连发生自然灾害,这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四川残疾儿童的数量,他们大多为灾后的心理疾病或是灾难造成的肢体伤痛。因此,四川省非常重视对于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工作。为了促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及训练工作的顺利进展,四川多个城市建立起了完整的残疾儿童福利津贴制度,在相关儿童的残疾情况得到确认之后,相关政府机构为0-6岁的残疾儿童建立完整信息档案,确保其得到应有的待遇。并且,四川省为了提升残疾儿童的生活水平,由政府单位牵头,开展了多项公益扶持项目,利用社会的力量为残疾儿童的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康复看护人员应当对自身的心态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康复工作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时也要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对儿童进行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家长也应该树立正确的心态,因为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需要长期的坚持,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知识其中的一个阶段。一定要避免对孩子遭到不良期待,因为这会加大孩子的压力,对其产生不良的反作用。相关的康复人员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及康复治疗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肢体、表情语言对残疾儿童的康复起着重要的影响。给孩子的鼓励越多,康复的效果就越好。

  结语:

  综上所述,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工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为此,国家财政一定要加大对相关福利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康复机构充分发挥其为残障儿童服务的作用,并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的方式减轻家长所需承受的经济负担。社会一定要加大对残疾儿童的关爱力度,帮助残疾儿童更好的融入社会,为他们的未来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3233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