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护理风险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风险管理毕业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护理风险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突发性和难预测性。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更是护理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护理风险管理毕业论文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护理风险管理毕业论文下载篇1

  浅谈危重病人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人护理中的高风险管理与应对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危重病人护理中存在的风险管理。 结果: 病情危重、急救物品配备不全、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护患沟通不良是主要高风险管理。 结论:应识别危重病人的风险,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重点环节和人员的管理,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落实上报制度。

  【关键词】危重病人;护理;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医疗的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病人的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由于急危重病人病情变化相当迅速,病情极复杂,并发症较多,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大,心理承受力也差,情绪较容易失控,在急危重病人风险管理中,护理管理员也承担着很大的风险。为了保障急危重病人的安全,减少护理纠纷发生,我院制定了一系列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及应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护理风险管理指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寻求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1 危重病人护理中的风险管理:

  1.1感染风险:危重病人自身免疫力低下,多在ICU,病种复杂,感染源又多。滥用抗生素的情况仍然存在。护士缺乏院内感染知识和慎独精神,无菌技术操作技术执行不严,意识淡薄。

  1.2技术操作风险:护理人员因观察病情不仔细,忽略重要病情变化,延误患者治疗或抢救。处理或执行医嘱错误,“三查七对”不严。个别年轻护理人员业务知识及技能相对缺乏。抢救技术掌握不熟悉,遇抢救不知所措。

  1.3仪器设备使用风险:测量参数不准确,操作不恰当、感应器接触不良等。新的仪器设备在使用欠熟练。仪器设备管理不到位,无登记,常规消毒和维护不到位。多数参数设置不合理。

  1.4转运风险:护理人员未履行告知义务,未充分说明病人在转运途中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风险。转运前未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抢救设备和药品准备不充足。转运路途中监护措施落实不到位,护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延误抢救时机。交接班时病情交接不清楚。

  1.5用药风险:抢救药品管理不够完善:抗生素类药物,血管活性药物,静脉通道的管理。

  1.6非计划性拔管:和置管不适,管道固定方式欠妥,病人对管道的耐受性差。使用镇静镇痛剂不到位,未有效约束,护理人员宣教不到位。医疗护理操作技术不恰当。

  1.7病历书写:与医疗记录时间不统一,内容不相符。护理记录存在涂改现象多,缺乏专科特色。重要病情变化、护理措施不完整,甚至无记录。

  1.8护患沟通:未履行告之行为:侵入性操作、剪去衣服、取出患者贵重物品、约束带的使用等。履行告知义务不足或沟通技巧缺乏带来的风险。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时间少、宣教不到位,造成患者及家属误解和不满,不接受护理和治疗。

  1.9检验输血:执行检验医嘱不及时,结果汇报不及时。采集标本、标本处理不正确。输血存在相关问题。

  1.10病人管理:常见风险常见风险:1)误吸:咽喉反射减少,护理操作不当。2)压疮:危重病人病情危重,大多存在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皮肤抵抗力低下。胃肠道功能。3)坠床:病人意识障碍,护理不当。4)突发事件。

  2应对措施

  2.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各种管道的感染控制,保持引流通畅,预防感染,及时发现,积极处理。

  2.2提高危重病人观察能力,快速扑捉病情变化信息,及时给予处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理人员学习业务相关知识,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常用抢救技术,提高个人心理应对能力,抢救中做到稳、准、快。

  2.3提高护理人员合理使用仪器设备的意识,不完全依赖仪器设备所提供的数据,做到主观与客观判断相结合。提高护理人员仪器设备使用能力,完善仪器设置管理登记制度,做到“五定”,使之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4告知其家属可能发生的风险。护送前,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根据病情予以充分的准备。通知所到科室做好接待准备,电梯等后勤保障应准备到位。护送时,备齐必要急救药物及用物,如氧气袋、简易呼吸气囊、口咽通气道、监护仪等。防范转运途中有可能发生的意外,如管道扭曲、移位等。患者转科时按规定与病区护士交接清楚。

  2.5抢救药品数量、品种齐全,有效期内。抗生素类:必要时做药物试验。血管活性药物:准确计算药物输注速度(单位的换算),根据病情变化的遵医嘱随时调整输注速度。合理选择输注通路,尽量选择中心静脉输注。

  2.6评估意外拔管的危险因素:病人的意识状态、管道固定情况、耐受程度、肢体约束是否得当。选择适当有效地导管固定和约束方法:每班检查其刻度,气管插管可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规范护理操作程序,严格操作。做好心理护理和病人的镇静镇痛工作。加强工作责任心,及时发现并阻止患者自行拔管行为。监测和急救,及时处理,尤其是使用人工气道管者。

  2.7规范、统一护理病历书写。书写护理记录时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完整,禁止出现遗漏、涂改。应与医生的记录相符,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更改。

  2.8严格执行操作前告知制度,保护病人隐私权,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学习护患沟通技巧,提高护患沟通能力。严格执行一日清单制度。医保病人自费的治疗项目一定要告知家属,征得家属同意并签字。

  2.9及时执行医嘱,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正确采集标本,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及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2.10常见风险:1)误吸:应评估病人吞咽功能、咳嗽反射及意识状态。鼻饲后30min尽量不吸痰。确定胃管位置正确,监测胃残余量。常规抬高床头>30度,预防返流。2)压疮:护士做好皮肤护理与监测评估,预防压疮发生。因病情特殊有可能避免的压疮时,应在病历上做好记载,并填写压疮预报表报医疗部备案。院外�带入或院内发生压疮,须及时填写压疮报告表。发生压疮时,应将疗效及病人的转归填写在压疮报表上,以便进行追踪管理。3)坠床: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于24小时内向医疗部报告并予以登记。及时查明情况,包括事情经过、原因、受伤部位、伤情。妥善保管造成坠床的各种器物。4)突发事件。

  通过加强危重病人护理中的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危重病人的护理安全得到有效保证,病人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护士对护理危重病人的责任感、自信心、成就感、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护理缺陷与纠纷明显的减少。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将要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危重病人管理,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

  参考文献

  [1]曾静.护理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1(16).

  [2]黄江宜.护理风险分析与护理风险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2(1).

<<<下页带来更多的护理风险管理毕业论文下载

323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