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高血压的护理论文代发表

高血压的护理论文代发表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高血压的护理论文代发表

  高血压是一种古老的疾病,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医学的进步高血压问题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血压的护理论文代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血压的护理论文代发表篇1

  浅析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

  【摘要】 总结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措施, 包括心理护理、饮食起居护理、运动健身指导、扩大调查范围、定期监测血压、坚持合理用药和健康 教育讲座指导等。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护理

  高血压具有患病率较高, 并发症严重, 预防和 治疗周期长等特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用药和预防措施很多, 而且是一种长期的治疗和预防过程。所以, 一旦患上高血压病,必须树立长期治疗和长期预防的思想, 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专家多年的防治经验看, 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要长期坚持降压治疗, 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水平, 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社区护理工作可深入到病人家庭, 了解病人的病情, 对高血压病的康复及日常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经过坚持对高血压进行社区护理,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7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家庭管理, 建立慢病管理档案, 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8例, 女112例; 年龄30岁-80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2 社区护理

  2.1心理护理 大量研究资料证实, 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 非药物治疗高血压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和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 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体特征, 进行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心理护理, 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的特点, 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 保持乐观的情绪及平静的心境。提倡病人选择适合自己的 体育、娱乐等文化生活,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向别人倾诉心中的困惑, 得到同龄人的理解, 促使其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 提高应激能力, 避免突然的情绪激动, 造成血管收缩, 使血压升高。

  2. 2 饮食起居护理 饮食护理是控制高血压的基本方法之一。高血压病人饮食宜低盐、低脂、低糖、少荤多素、少吃高胆固醇食物[1], 如动物内脏、蛋黄、黑水鱼等。多吃蔬菜、水果及杂粮类食物, 新鲜蔬菜每日500g 左右, 水果每天100g左右, 杂粮类如玉米、燕麦、荞麦等。注意补充钾和钙, 如绿叶菜、鲜奶、新鲜水果、豆制品等, 每日钠盐量不超过6g。戒烟限酒。

  2.3 运动健身指导 适宜的运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 促进血液循环。高血压病人应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 提倡有氧运动。

  根据全体差异 科学健身, 如步行、游泳、慢跑, 一般可在清晨或晚饭30分钟后进行, 以不感觉疲劳为宜。长期坚持康复步行, 有助于血压稳定下降。此外, 太极拳、气功等放松运动也可减缓紧张情绪, 促进高血压病人的康复。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养成按时起床就餐, 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2.4 扩大调查范围 有资料显示, 从低年龄组开始预防效果更好, 以往大多筛查范围都在30岁以上的人群, 而忽视了18岁-30岁这一人群, 从高血压一级预防的角度来看,若早期发现、及时 治疗、加强随访, 去除可能伴随的一些不良因素, 对防治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等并发症,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5 定期监测血压 在社区护理工作中, 教会病人及家属在家中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正常值, 养成自我监测血压的习惯。测量血压时应做到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定时间, 并将监测结果做好记录, 有利于评价治疗效果, 为进一步治疗提供 参考。病人若无条件在家测血压, 嘱其定期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站测量血压。还要定期监测血脂、血糖、心电图的变化。

  2. 6 坚持合理用药 让病人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2], 能自觉遵医嘱服药, 要详细告知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疗效, 强调 规律服药, 不可自行加药或突然停药, 并了解药物的副反应, 当出现副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 调整用药,养成每日晨备好当日药, 分别放人小药杯中餐前服用的习惯, 提醒病人在服药期间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

  2.7 健康 教育讲座指导 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入户健康调查,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从而查出高血压病人, 并进行登记。举办高血压病知识讲座, 让病人及家属了解高血压的康复保健知识是降低危险因素, 防治高血压发生、 发展的有效方法。鼓励病人及家属互相交流经验, 建立高血压病人管理信息系统, 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病情评估, 实施随访管理。

  3 小结

  我国的平均患病率为11.8%[3]。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血压患者, 随着病情的发展, 逐渐出现以损害几个主要脏器为主的并发症, 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肾动脉硬化等一系列疾病, 这些都是高血压病的晚期表现,不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延续, 摆脱了那种病人一出院, 护理工作就结束的短期护理行为。护理工作者要细心观察, 全面收集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资料, 全面评估, 制订健康档案,使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总之, 加强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对控制高血压,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提高生活质量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尤红.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家庭护士》, 2008, 6.

  [3]王静.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 中国医药指南》, 2008, 15.

  [2]吴勇霞,王青丽.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青海医药杂志》,2008, 3.

  高血压的护理论文代发表篇2

  试谈高血压病人心理护理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危及病人生命。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而上升,虽然近年来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所升高,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如何提高这部分人的生活质量,除药物控制治疗外,心理调适也很重要。现就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介绍如下。

  1 病因中的心理因素1

  高血压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与高血压发病的有关因素中,除躯体因素外,心理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强烈的焦虑、紧张、痛苦、愤怒以及情绪的压抑,常常是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实验证明,在痛苦和愤怒时,外周动脉阻力增加,舒张压明显上升。而在恐惧时,则因心输出量增加而导致收缩压升高,此时,有高血压遗传因素的人,就能造成调节血压抑制的障碍而引起高血压。亦可能因心理因素而引起不良的心理状态,特别是负面情绪反应(愤怒、抑郁、焦虑、苦闷)导致原发性高血压。

  2 平衡心理、稳定情绪

  高血压的病因中,心理因素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做好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对防治高血压有重要的意义。情绪与疾病关系很大,良好的心理因素对于身体和精神疾病也常常起到治疗或有助于健康的作用。心态平衡是健身的根源,要想获得良好的心理情绪,保持心态平衡,必须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2.1 坚定生活信念 树立崇高的理想,明确奋斗目标,使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感到充实。培养多种业余爱好,以充实生活内容:如郊游、听音乐、跳舞与朋友聚会等。拓宽人际关系的幅度,结识良师益友,切忌把自己关闭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人际关系中出现了矛盾,心情不畅时,许多不能正确合理评价自己的言行,必须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尊重社会的需要和集体的意志,自觉调整个人行为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关系,必须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2.2 运用语言艺术、注意语言修养 加强自身修养,掌握丰富的知识和语言技巧,遇到令人难堪尴尬的处境时,灵活巧妙地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摆脱窘境,反“败”为“胜”,化干戈为玉帛。当怒火上升,欲发雷霆时,用语言暗示自己:“生气是自我惩罚,烦恼是和自己过不去,发怒是无能的表现。”以此调整和放松心理上的紧张状态。

  2.3 克服嫉妒心理 允许他人比你自己更成功,更有能力,要明白在各种努力之中,你的选择不一定是最佳的。

  2.4 排泄法 对生气、愤怒、悲伤等情况可用排泄法加以调整,可到空旷的地方大声吼叫几声,或到外面漫步或跑步。

  2.5 注意色彩效应 为避免烦躁和愤怒,要少穿红色,而灰色、白色和黑色能起镇定作用,有助于缓和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不要穿冷色调的衣服或在身边布置冷色调环境,可避免出现忧郁寡欢,而温暖明亮、活跃的暖色调则可调整情绪。

  2.6 选择进食 碳水化合物如作为单一食物的话,有镇静情绪的安慰作用。蛋白质食品则有益智醒脑和维持机敏的功用。

  2.7 注意光疗作用 在光线不足的场所工作时间过长,可使许多人易患忧郁症,而增加户外活动及改善光照条件能减少忧郁症的发生。同时进行有节奏的户外活动,增加了心肺循环功能,也可起到改善恶劣情绪的作用。

  2.8 学会遗忘 心理学家认为,遗忘并不纯粹是消极的,它是一个自然的和必要的心理现象。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磕磕碰碰、闲言碎语,记住它是自寻烦恼,不如彻底忘掉,换回轻轻松松的心境。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重点在于善于平衡心理,能协调控制情绪,避免产生负面情绪,努力获得愉快的正面情绪,让心情永远是春天。

猜你喜欢:

323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