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关于护理学的毕业论文

关于护理学的毕业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关于护理学的毕业论文

  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护理学的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护理学的毕业论文篇1

  浅谈9例慢性重症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慢性重症肝炎病情重,发展快,常并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感染、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病死率高达 80%[1],合并糖尿病更是增加了治疗和护理的难度。两组疾病在治疗和护理上存在很多矛盾,又互相影响[2],如慢性重症肝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而糖尿病需适量运动锻炼,控制饮食。慢性重症肝炎肝细胞糖原储备少,极易发生低血糖[3],而糖尿病又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我们在治疗慢性重症肝炎合并糖尿病时,主要以护肝、降酶、退黄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同时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严密监测血糖变化。我们为患者提供了身心多方位的护理,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 年 1 月至 2012 年 1 月,确诊为慢性重症肝炎合并糖尿病者共 9 例,都是在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病,入院前确诊糖尿病者 4 例,入院后确诊为糖尿病者为 5 例;男性 8 例,女性1 例;年龄为 38~55 岁,平均 46.2 岁。9 例患者均有典型的重症肝炎症状:纳差、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重度黄疸,凝血酶原活动度<40%,糖尿病症状相对较轻,无明显的“三多一少”。9 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水,4 例出现自发性腹膜炎,3 例出现肝性脑病,2 例出现低血糖反应,2 例出现肝肾综合征,1 例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 例出现肺部感染。9 例患者有 6 例好转出院(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达到出院标准),3 例死亡,其中 2 例死于肝肾综合征,1 例死于肝性脑病四期呼吸衰竭。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舒适,每日空气消毒机消毒 2 次,每次 1 h,每日 1 000 mg/L 次氯酸拖地 2 次。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床上大小便,每日提供晨、晚间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完整,合并肝性脑病者,加强安全防护,防止坠床及意外伤。每 2 h 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发现生命体征不平稳者给予心电监护。

  2.2 心理护理

  患者同时患有 2 种不同的疾病,且病情重、顾虑预后不良及疾病相关知识缺乏而致思想负担过重,常会出现紧张、恐惧、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护士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与患者交谈时语言婉转,表情愉悦乐观,多讲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不适和感受,鼓励患者说出对治疗和护理的要求和建议。为患者宣教一些疾病和药物的相关知识,做特殊检查和治疗前,告知其目的、注意事项及如何配合。有效的沟通和耐心的疏导增加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也帮助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饮食护理和血糖监测

  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胃肠道反应重,食欲都较差,还常会出现恶心、呕吐,我们鼓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含量不超过 40 g/d,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禁食蛋白质饮食,并发腹水者,限制钠、水摄入。餐前需注射胰岛素者,应定时定量进餐,正餐进食少者给予加餐,在两餐中和晚睡前加餐。进食后呕吐者,指导患者待胃部不适好转后进食适量甜食。当患者出现饥饿感强烈、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予纸片法测血糖,根据血糖值选择口服糖果或静脉推注 50%葡萄糖。严密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经常监测五点血糖,请内分泌科会诊,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维持血糖稳定。

  2.4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意识状态、语言行为、呕吐物及大便的性质和量,准确记录出入量,每日称体质量、测腹围;定期监测血常规、血电解质、凝血酶原时间、动脉血气分析、肝肾功能、血糖、血氨等生理生化指标,发现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诊断和治疗。

  2.5 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慢性重症肝炎合并糖尿病极易发生感染,而且一旦发生感染常常很难控制,而感染又会直接或间接加重肝损害或诱发其他严重并发症,导致更高的病死率。我们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减少陪护和探视人员,尽量避免外源性感染;提醒患者注意保暖,进食清洁卫生饮食,预防感冒和感染性腹泻;鼓励患者进食,同时静脉输注新鲜血浆、清蛋白、氨基酸等,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观察体温变化,监测血常规,发现有感染征象,及时送检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二重感染。本组 1 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经口服清开灵颗粒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 4 d 后体温正常,头痛、咽痛症状消失;1 例肺炎患者因感染未能控制并发肝性脑病死亡;4 例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有 2 例经抗炎症、支持治疗炎症控制、腹水减少,2 例并发肝肾综合征死亡。

  2.6 肝性脑病的护理

  肝性脑病是慢性重症肝炎常见并发症,我们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4],评估有无肝性脑病常见诱发因素,如:消化道出血、感染、高蛋白饮食、含氮药物、大量腹水、快速排钾利尿、便秘等,并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预防或去除诱因;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检查扑翼样震颤,进行心理智力测试(如计算力、定向力、数字连接试验等),及时发现亚临床型肝性脑病的存在,协助医师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4 例并发肝性脑病患者有 3 例经过 4~9 d 治疗和护理,监测血氨正常,扑翼样震颤(一),心理智力测试恢复正常,1 例治疗无效因并发肺炎呼吸衰竭死亡。

  2.7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护理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重症肝炎的重要和常见的方法之一。9 例患者分别接受了 3~5 次不等的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全部采用股静脉置管、留置管道时间为9~16 d,平均 13 d。术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人工肝治疗的原理、目的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备齐所需物品和急救药品。

  术中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有无穿刺点出血、过敏反应、低血压、失衡综合征等并发症,并及时处理。术后 24~48 h 内仍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护士应加强观察,每班重点交接。股静脉留置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脱落,每日更换敷料,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炎性渗出。本组病例有 1 例患者穿刺点出现脓性分泌物,予以及时拔管,并予头孢西丁抗感染治疗,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2.8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慢性重症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大部分药物需经静脉输注,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不仅减轻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也有利于及时的治疗和抢救。我们选用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保留时间最长不超过 5 d。经查阅大量文献及长期临床总结,我们认为留置针保留 5 d 是比较安全、有效的,其间如果发现穿刺点周围及沿静脉走向有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或输液不畅,应及时拔管,重新穿刺。每次输液结束后用 5 ml 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后,采用可来福接头正压封管。9 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2.9 出院指导

  予饮食指导,注意卫生,防止感染,注意休息,可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教会患者及家属学会注射胰岛素,监测血糖,知道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口服核苷类药物,增加服药依从性,不能随意漏服、停服。定期门诊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慢性重症肝炎并发糖尿病增加了救治难度,但经我们的积极治疗和综合护理,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治疗依从性,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杨绍基. 传染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

  [2] 强春倩,荆进红. 糖尿病对亚急性重症肝炎的影响. 临床荟萃,2001,16(11):493-494.

  [3] 洪尚游,万漠彬,赵汉美.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低血糖临床分析. 肝脏,2005,10(2):98-99.

  [4] 李淑惠,陈泳如,陈慧文. 失代偿期肝硬化肝性脑病 120 例预见性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1):57-58.

  <<<下页带来更多的关于护理学的毕业论文

330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