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高血压患者护理论文(2)

高血压患者护理论文(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高血压患者护理论文

  高血压患者护理论文篇2

  浅谈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护理

  【摘要】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对于此类患者,除了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治疗外,还需要在掌握患者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结合实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护理加以探讨,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血压心脏病;护理;健康教育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指高血压病人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病变,是由于长期血压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一般出现在高血压病起病数年至十余年后,根据心功能变化情况可分为心功能代偿期和心功能失代偿期。在心功能代偿期,病人无自觉症状;在心功能失代偿期,则逐渐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开始时仅在劳累、饱食或说话过多时出现心悸、气急、咳嗽,以后症状逐渐加重,病人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如何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合理治疗及生活方式指导,以便使病人的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并尽力避免高血压病进展和发展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则是当前优质降压的新课题。下面结合实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护理加以探讨。

  1基本概念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指高血压病人并发或伴有心脏病变,是由于长期血压升高使左心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为代偿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各型高血压达到一定的时间(高血压起病数年至十余年后)和程度使左室负荷加重,继而发生左室肥厚、增大或/和功能不全者,均可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此外,也可能有冠状动脉纤维素样坏死,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病率为7.11%,比正常人高出4.56倍[1]。

  2诊断协助

  2.1心负荷加重:随高血压病程的进展,左心室肥厚扩大,心脏收舒功能减退,病人在劳累,饱食或说话过多时感心悸,气喘,咳嗽,以后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左心衰。

  2.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肌氧供需失衡引起一时性缺血而产生的心绞痛,大多在劳动、情绪激动、饱餐或受冷时突然发作。最常见的疼痛部位是胸骨后或心前区,痛的性质可为剧烈的绞痛、挤压痛、压迫痛、紧束痛,或疼痛很轻。

  3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左心室负荷加重,代偿逐渐肥厚及扩张所致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确诊后极易出现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则极易导致内患者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上升,进而使得患者血压升高,导致病情加重。因此,要重视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为此,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性格以及家庭状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学会保持心态平衡,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避免情绪激动、抑郁,遇事要冷静、沉着,告知高血压是慢性病,需要终身长期服药,治疗应坚持“三心”即信心、恒心、决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

  3.2心电监护

  高血压性心脏病有发作突然、病情重且进展快的特点,需及早发现、及时抢救、观察细致、护理得当。一般情况下将病人安置在监护病房,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给氧。除常规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出入量外,还应定时复查血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等。重视生命体征的微小变化,如心率增快、变慢,都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3用药护理

  高血压性心脏病病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保持稳定的血压,不可随意自购买药品服用,应该正规用药,患者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在用药期间,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服药期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服药时间安排要合理,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服降压药物。

  (2)降压过程要科学适度、缓慢温和,药物剂量从常用剂量的1/3~1/2开始,逐渐加量,2个月~3个月使血压达标。

  (3)定期测血压,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科学用药。

  (4)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

  3.4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居住安静的环境,避免噪音及强光,室内温湿度适宜。日常活动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的起立、转身等动作,症状重时应卧床休息。

  3.5饮食护理

  建立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少食多餐,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饮食要多样化,要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瘦肉、鸭、鱼,含钾、钙低钠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多吃新鲜水果,如香蕉、苹果、葡萄。为了预防高血压患者便秘,每天要多吃粗粮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

  3.6体育锻炼

  研究显示,48.33%的病人不经常运动。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可巩固药物降压效果。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建议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门球、骑自行车、游泳等。

  4健康教育

  加强与患者沟通,采取通俗易懂、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恐惧感,让其更多的了解相关知识[2],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理念,教会患者掌握测量血压的方法,三固定:固定使用同一血压计,采用同一体位,固定同一人测量,学习并了解正常的血压范围,认识血压和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

  5小结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血压长期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的转变及人口的老龄化加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3]。要想使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要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对其进行治疗,还需要重视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如加强心理护理,以使患者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防止并发症,增强患者自我康复意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4];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治疗要点以及正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饮食、生活、娱乐行为等计划。通过加强护理,以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科学正确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他们的保健能力,以确保治疗效果,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玉波.心理干预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08)253-254.

  [2]朱春兰.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7(07)119.

  [3]张廷杰,徐俊波.高血压防治趋势与思考[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1001-1005.

  [4]尤黎明,孙国珍.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2-175.

猜你喜欢:

330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