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护理毕业论文可以写什么(2)

护理毕业论文可以写什么(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护理毕业论文可以写什么

  护理毕业论文篇4

  浅谈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的运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ICU病房2016年6—12月对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11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和风险护理管理,通过比较患者基本资料,参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参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下,从并发症、基础、对症等方面提高医疗水平,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1.2.2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充分了解分析医患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安全有效的防范措施,尽量避免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差错,提高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满意度。常见护理管理的风险主要有:①缺乏行之有效的护理制度[3-4]。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没有遵照执行的标准,护理人员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造成护理人员之间在工作中出现配合性问题如:配液错误、药物发错、患者血液记录错误等,给患者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②护理人员普遍没有风险意识[5-6]。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遵照护理标准执行,把护理标准丢在脑后,实行经验主义,出现无菌操作不规范、文件记录错误等问题,使患者身心受到伤害。③护理人员缺乏基本的素质[7-8]。护理人员缺乏人文基本素质与护理基本素质,在工作过程中态度散漫、仪器操作不熟练、配液出现差错等问题。重视这些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途径有:①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首先要求所有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国家要求的护理制度标准严格执行,分析护理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形成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并按照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执行,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对发现的风险进行讨论,并加入到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中,使护理工作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②护理质控小组的成立。由医护人员按照配置分成小组轮流充当质量控制小组,所有医护人员都有检查和考核的权利,便于自身的提高,做到公平公正。③护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训。由本科室的所有医护人员进行自行培训,把护理人员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分部分,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业务,也培训了其他医护人员,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④医护人员风险意识的强化。定期组织本科室的医护人员开展风险意识培训讲座,搜寻护理失误造成护理风险的具体事例,本科室组织学习讨论,并实行护理风险责任制。⑤医生护士与患者沟通的加强。护理人员需与患者保持交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了解患者的想法,按需护理,避免因护理配合不默契造成的痛苦,减小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两组采用不同管理模式护理,对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常规管理护理和风险管理护理患者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比较

  参照组护理风险与护理投诉50例,风险发生率44.6%;实验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与护理投诉16例,风险为发生率14.3%。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率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常规管理护理和风险管理护理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3.0%,参照组满意率为(85.7%),护理满意率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现阶段,我国的医疗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护理水平也不过完善,随着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护理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压力的增大造成了一些医疗事故的出现,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于医疗知识的了解越来越透彻,对护理要求越来越高而达不到满意,使得现在的医患关系十分紧张,已演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患者的日常护理中,患者的身体素质、患者的疾病情况、护理工作按照标准的执行情况、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都决定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时间、健康状态等,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医院正常的状态、医疗纠纷带来风险。

  患者对医疗的安全、护理设备、护理技术越来越注重,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得到妥善的解决,加入风险管理机制显得越发重要[9-10]。针对护理工作过程中风险问题,加入护理风险管理,主要从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护理质控小组的成立、护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训、医护人员风险意识的强化、医生护士与患者沟通的加强等方面进行[11-12]。为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ICU病房2016年6—12月对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11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和风险护理管理,通过比较患者基本资料,参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发现,风险护理管理患者的护理差错率较常规护理管理明显降低(P<0.05);风险护理管理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较常规护理管理明显提高(P<0.05)。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降低医生和患者的纠纷,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起到了良好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护理毕业论文篇5

  试谈ICU护理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66例ICU患者参与该次探究,就诊时间是2015年8月—2016年8月,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组别是两组,研究组33例患者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23、10例,患者年龄在17~88岁不等,中位年龄为(66.32±3.25)岁,患有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术后心肺复苏治疗、其他疾病的患者例数分别是9、8、6、4、2、4例;参照组中患者例数是33例,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22、11例,患者年龄在18~87岁不等,中位年龄为(65.01±4.05)岁,该组患者中主要包括重症肺炎患者、呼吸衰竭患者、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肺复苏术后并发症患者、其他疾病患者,分别是10、7、5、3、3、5例。该科室中共计40张床位以及80名护士,男女比例是10:70,最大年龄是38岁,最小年龄是21岁,中位年龄是(26.54±3.21)岁,学历是在读研究生、本科、大专的护士分别是1、20、12名。利用统计学分析办法将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传统护理管理:进行床外分配时,告知每一名护士需要负责的工作是患者相邻床位的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在研究组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利用甲乙丙丁分级方式给予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分级,甲级:病危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床边专人护理;乙级:病重患者[1],护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给予对症护理干预,1名护理人员最多可负责3~4例患者的护理工作;丙级:病情稳定患者,1名护理人员最多可负责5~6例患者的护理工作。

  ②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实施各项风险评估并建立床头风险警示标识,分别以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文字给予跌倒标识、压疮标识、过敏标识、禁食禁饮标识以标注区分[2],详细告知患者标识重要性和必要性,各个标志需在风险解除或者患者出院后实施有效清除处理;对利用微量泵输入的药物使用情况设置标识,例如氯化钾以及镇静剂等,利用不同颜色标签给予不同药物加以区分并在注射器、导管末端等部位标好标记;设置耐药菌隔离标识的时机是在接到检验科多重耐药菌报告后,待患者阴转后或者出院后实施标识解除[3],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名护理人员不可同时护理感染患者和需进行保护隔离患者。

  ③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分级情况实施全面有效评估并将护理人力分为:很忙、较忙、中,若同一名护理人员可对2例乙级患者实施护理可判定为很忙,若平均1名护理人员可对3例乙级患者加4例丙级患者实施护理则判定为较忙,若1名护理人员平均给予单纯给予4例乙级患者或者2.5例丙级患者护理,判定结果为中[4]。

  ④对护理人力进行评估,给予各位护士患者床位合理分配时需要遵循轻重搭配原则,一般情况下,1名护理人员搭配3~4例患者,在其余岗位中,护理人员可以给予已经合理搭配的护理人员辅助。完成床位分配后,密切观察是否存在护理人员分配不均衡现象并给予及时纠正和调整[5]。

  1.3判定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时利用医院自拟的调查问卷并将统计结果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1.4统计方法对66例ICU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对比结果时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患者更低,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②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明显更高,对比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据相关性文献报道,给予ICU患者护理分级管理的临床优势很多,不仅仅包括可以促使患者得到整体性护理和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还包括可以促进护理排班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增强,给予患者标识管理,对显著增强ICU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质量以及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病区管理质量均存在积极作用[6-7],可以促使护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并显著提升护理文书质量等,对显著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护理分级可对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准确且稳定的区分并可对ICU护理工作人员工作量进行有效均衡,需要注意的是,若ICU科患者出现特殊情况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方案的有效调整,例如转出患者、新收患者、患者病情恶化等,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护理方案有效调整对显著提高护理人员资源有效使用率存在积极促进提高作用,可有效预防护理人力不足情况,可促使护理工作顺利完成并显著提升患者护理质量。该次探究中,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2.12%,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分别是(98.10±1.54)分、(94.24±2.57)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

  综上所述,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促使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护理质量评分较高,值得在临床上作为有效护理管理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熊小玲,黄苑玲,何绍敏,等.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4):59-61.

  [2]杨中气.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2):162-163.

  [3]周丹.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9):285.

  [4]江晓君,莫清清.护理标识对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45):168.

  [5]刘爱婵.颜色标识化管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2):236-237.

  [6]邱孝兰.护理标识在ICU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19):4356-4358.

  [7]司琴.特殊标识在ICU血液传播疾病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6,23(11):24-25.


猜你喜欢:

1.护理毕业论文5000字范文

2.护理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3.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4.护理毕业论文3000字

5.关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6.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3305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