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时间: 杨莉1 分享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最常用的成人髋关节重建手术,随着骨科微创技术概念的兴起,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MISTHA)也在临床广泛开展。本科采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融入近代微创外科理念,减少手术创伤、减小手术瘢痕,提高手术疗效[1] ,使患者有信心进行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中起着主导作用,护理过程中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病人、不同时期,有针对性的指导,加强护士、病人、家属之间的沟通,使病人及家属了解术后早期活动、早期离床、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现对80例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科共对80例患者实施了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8-82岁;股骨颈骨折3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6例,其他如髋臼发育不良伴创伤性关节炎等20例;全部病人均无手术禁忌证。
1.2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12天,术后无感染、髋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
2 术前准备
2.1心理护理 护士运用图文并茂的宣教图册给患者阅读等方式向患者或家属讲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目的、方法、以往的相同手术成功的病例和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增强病人治愈疾病的信心和决心,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2术前床上排便指导 术前指导病人掌握床上排便的方法和要领,练习床上大小便。
2.3术前功能锻炼指导 术前指导患者学习并掌握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股四头肌静态收缩,患肢直腿抬高等训练,教会患者平卧抬高臀及呼吸功能训练。
3 术后护理
3.1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常规持续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是否清醒(24小时),每日监测体温2次,结合其他表现判断有无感染的可能,并给予对症处理。
3.2患肢的观察 下肢常规冰敷48小时,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保持患肢血运。
3.3体位指导 病人术后回病房过床应保持患肢外展30度中立位[2],患肢膝关节下垫一软枕防患肢过度屈曲和伸直,以防止股骨头脱出。本科室应用楔形枕,患者平卧或翻身时对肢体有阻挡和支持作用,能帮助患肢维持外展体位。此法简单易行、效果好,护理方便。
3.4饮食指导 病人术后卧床时间长,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弱,易发生便秘。护士应指导病人进食高营养、含钙质、粗纤维及多种维生素饮食,以促进骨与伤口愈合、软组织的修复,减少便秘的发生。
3.5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积极的功能锻炼是促进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关键,由护士或者家属配合挤压腓肠肌,并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屈伸运动,每个动作保持5s,然后放松,重复练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教患者做扩胸运动,深呼吸运动、有效咳嗽排痰运动,每次10min,每日3~4 次,以增加肺活动,防止术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6功能锻炼
3.6.1术后1-2天 做患肢肌肉的静态收缩运动和远端关节的活动(1)屈伸患肢小关节及带动小腿肌肉运动:做踝关节、足趾的背伸、跖曲运动。(2)股四头肌训练:患肢外展30度中立位,保持大腿肌肉收缩状态10 秒钟。(3)臀肌收缩运动:收缩臀肌保持10s,放松。
3.6.2术后3-5天 做患肢肌肉和髋、膝关节活动度的训练[3]。每组动作做10-15次,每天2-3组为宜。(1)屈髋、屈膝运动:患者仰卧伸腿位,收缩股四头肌。护士一手托腘窝,一手托足跟,缓缓将患肢足跟向臀部滑动,使髋屈曲,屈髋屈膝不超过90度。(2)直腿抬高运动:患者平卧位,患肢伸直向上抬起,要求足跟离开床面20cm以上。(3)髋关节伸直练习:患者平卧位,屈曲健侧髋、膝关节,做患肢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充分伸展屈髋肌。(4)髋部外展练习:卧床保持足趾向上,下肢伸直,使患肢向外滑向床沿,然后慢慢恢复原位。
4 出院指导
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出院后自行康复护理对于患肢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嘱患者继续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病人出院后做到不盘腿坐,不坐沙发或矮椅:排便不能采用蹲位;不要弯腰拾物;术后6~8周内避免性生活;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爬山、爬楼梯、跑步等有损人工关节的运动建议不做或少做。术后1、2、3、6、12个月随访,以后每年1次,目的在于指导患者进一步的康复训练和保护人工关节的使用,以达到手术的最佳效果,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唐新,沈彬,裴福兴.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杂志,2006,14(2):135-138.
[2]陈治,晏水红.使用外展枕时应注意正确处理躯干和下肢的关系[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406.
[3]燕红卫,刘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26(2):279-282.
36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