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补阳还五汤治疗周围性面瘫36例体会

时间: 若木1 分享
作者:路熙盛 谭燕 韩西茜 董平高
周围性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阴阳脸、歪歪嘴、吊线风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表现为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笔者在临床上常遇惧怕针刺疼痛者,多以补阳还五汤治疗,疗效较佳,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8岁,以20—40岁居多。病程最长6月,病程最短1天。其中34例为初发面瘫,2例为复发面瘫;右侧面瘫为20例,左侧面瘫为16例。
2 治疗方法
2.1中药治疗 中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当归10g,赤芍6g,川芎6g,桃仁6g,红花6g,地龙10g,全蝎10g,蜈蚣2条,僵蚕10g,蝉衣10g,防风10g,1剂/日,3次/日。忌辛辣刺激食物,如白酒、大蒜、海鲜、浓茶、麻辣火锅等。
2.2其他 (1)冬季注意避免面部寒冷刺激,每晚用毛巾热敷脸3-4次。(2)自行用患侧手掌按摩患侧面部3-4次,每次5分钟左右。(3)服药期间,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面部多做抬眉、皱眉、闭眼、耸鼻、示齿、努嘴、鼓腮动作,以配合治疗。
3 适应体质
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者使用上方。平和质者,黄芪10g,以防补益过度,致气过旺而生火;阳虚质者,加桂枝10g以振奋阳气,温通经脉。兼夹痰湿,湿热,气郁者,临症化裁。
4 疗效观察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患部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部基本正常,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皱眉时额纹较健侧浅;有效:患部明显恢复,患眼尚闭合不严,口角轻度歪斜;无效:治疗后无好转或略有改善。
结果:本组36例经上法治疗后,治愈34例,显效1例,无效1例,疗程最短7天,最长30天,平均15天,治愈率达97.2%。
5 病例介绍
张某,男,58岁,2010年8月6日初诊。口眼歪斜7天。患者7天前起床后突然感觉左面部不适,左眼不能闭合,流泪。口眼向右侧歪斜,喝水时顺口角外流。鼓腮困难,经当地西医输液治疗,病情未见好转。查体:左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左眼闭合不全,畏光流泪。口角及人中沟向右侧歪斜,左侧鼻唇沟消失,伴耳后疼痛。体温正常。舌质淡红苔白稍厚,脉弦无力。证属气血虚弱,络脉空虚,外受风邪侵袭,风邪痹阻经脉所致。治宜益气活血,通络祛风。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方剂如下:黄芪30g,当归10g,赤芍6g,川芎6g,桃仁6g,红花6g,地龙10g,全蝎10g,蜈蚣2条,僵蚕10g,蝉衣10,防风10g,法夏10g,6剂水煎服,1剂/日,3次/日,忌辛辣刺激食物。8月13日二诊:额纹出现,耳后疼痛消失。闭眼,咀嚼较前好转,但眼睑闭合仍不自如,流泪减轻,仍怕强光。笑时口角仍向右侧歪斜,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原方去法夏,继服6剂,8月20日三诊:额纹稍浅,左眼睁闭可,强光下活动过久,仍感眼睛不舒服,面部表情基本协调,笑时口角基本接近正常。守方再予6剂。8月26日复诊,患者眼睛睁闭如常,面部表情协调,病情痊愈。
6 体会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方中重用黄芪以大补元气,取气旺血行之义,为主药,当归尾补血活血为辅药,兼能祛瘀。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四味,协同当归尾活血祛瘀,同为佐药。地龙通经活络,其性善走,配合诸药以行药势,以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祛瘀通络,诸症可愈。该方以补为通,以通用补,通补兼备,笔者临症又另加祛风通络之全虫、蜈蚣、防风等,正切周围性面瘫脉络空虚,风邪入中之病因,益气活血,通络祛风兼备,扶正与驱邪并进,故临床运用取得良效。临床需考虑体质及辩证,不可一概用之。阴虚体质慎用,以免伤阴,阴虚阳亢者勿用,免助阳亢。兼夹痰湿,湿热,气郁者,可灵活加减化裁。
3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