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十二指肠布氏腺增生X线诊断

时间: 张萍 1 分享
【关键词】 十二指肠 布氏腺 放射摄影术
1995年1月~2005年5月,我院放射科诊断十二指肠布氏腺增生5例,其中4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1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现将其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例均为男性,年龄42~68岁。临床表现:1例无明显症状,经健康查体发现;1例食欲不振;3例上腹饱胀不适伴消瘦、纳差及腹泻半年,偶有黑便史。
1.2 检查方法
5例均行X线钡餐透视,1例行胃镜检查。
1.3 检查结果
X线表现:①病变部位:十二指肠球部4例,降部1例;②病变数量:单发1例,多发4例;③病变轮廓:清晰;④病变形态及变化:单发者呈类圆形充盈缺损,多发者呈结节状卵石样充盈缺损且加压后形态不变。胃镜检查示结节状隆起,表面出血组织较脆或质中。手术或胃镜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5例均为十二指肠布氏腺增生。
2 讨 论
十二指肠布氏腺增生罕见,多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也可累及降部,病因不明。十二指肠腺为布氏腺,位于黏膜下层,分布于幽门至十二指肠段,过度增生的腺体局限性堆积连同黏膜突入腔内形成结节或包块。有人认为是对胃酸浓度过高的反应性增生,有人认为是十二指肠的一种炎症[1]。
WEINBERG等[2]将布氏腺增生症在病理上分为3型:①弥漫性结节状增生型:表现为由十二指肠肠腺所构成的多个结节,界限不清,广泛分布于大部分十二指肠,表现为十二指肠皱襞增粗;②界限清楚结节状增生型:表现为由多个布氏腺所形成的孤立性散在结节,分布于十二指肠乳头上端,其间的腺体常萎缩;③单发瘤样增生型:表现为有蒂或无蒂的单发结节,大小不等,大者可达数厘米,常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国内有人将此3型转化为2型,即多发型与单发型。者表现为球部或降部弥漫结节状充盈缺损,直径约数毫米至数厘米,边缘光滑,呈圆形或卵石样,加压形态变化不大,有时中央有一陷窝。单发型表现为单发结节状、大小不等,可有蒂或无蒂。肿物常位于球内,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锐利,有蒂者可随蠕动或推压移动,周围黏膜皱襞一般较规则,有时可受压变平。偶有肿物表面发生溃烂现象。如果瘤体较大,而且有蒂则可导致梗阻。
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本文5例年龄均在42岁以上且均为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黑便,溃疡样不适和胃肠动力紊乱,少数病例由于肿物较大而引起梗阻症状,发生呕吐、呕血。本文5例均发生呕吐,呕血、便血2例。本病未见报道有发生恶变者。本病诊断不难,单发者应与十二指肠腺瘤鉴别[3],多发者应与多发性息肉和非特异性十二指肠炎网状黏膜增生区别[4]。布氏腺增生病灶轮廓清楚,加压后缺损形态不变,且无刺激征,这可与十二指肠炎引起的网状黏膜增生鉴别。腺瘤起自黏膜上皮,可为腺瘤性息肉和绒毛状腺瘤。后者有比较特征的菜花状表现。十二指肠腺瘤性息肉一般较小,偶见长得很大者,多为单发,可以带蒂也可以不带蒂,带蒂腺瘤可逆行至胃幽门区。多发腺瘤较少见。若多发腺瘤性息肉发生于十二指肠球内,从X线上难以与布氏腺增生鉴别,要靠病理检查才能确定。
【参考文献】
[1]高育璈,高元桂. 胃肠双对比造影术[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175.
[2]WEINBERG P E, BERIN B. Hyperplasia of Brunner?s gland [J]. Radiology, 1985,84(2):259.
[3]SCHULMAN A .The cobblestone apprance of duodenal cap, duodenities and hyperplasia of Brunne?s gland[J]. Br Radiology, 1970,43:783.
[4]荣独山. X线诊断学腹部[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106.
37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