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26例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CT诊断分析

时间: 姜海波 李猛 贺亮1 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X线、CT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MM患者的X线、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M最常见的X线、CT表现为好发于红骨髓的骨骼,如颅骨和中轴骨及长骨近端广泛的骨质疏松、多发性的骨质破坏。结论 MM起病隐匿缓慢,临床表现多样化且缺乏特征性,X线、CT检查应作为MM初诊常规筛查手段,对可疑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进一步检查,尤其是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测定、尿本周蛋白及多部位骨髓穿刺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1]。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MM) X线、CT表现 骨质疏松 骨质破坏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原发于骨髓浆细胞单克隆异常增生所引起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缓慢,累及多个系统,可引起较复杂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误诊、漏诊率较高,为进一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现将我院2003年~2010年经骨髓涂片及其它实验室检查病理证实的26例MM患者的X线、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MM患者是,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39~78岁,平均58.5岁,临床表现为全身性疼痛17例,疼痛部位多在腰骶部,其次在胸廓和肢体;贫血15例;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感染6例;高粘滞综合征9例,表现为头昏、眩晕、眼花、耳鸣、手指麻木,慢性心衰等;肝脾肿大3例;肾功能损害5例。本组所有病例均摄有全胸片、脊柱X线平片,同时选择性摄有其它部位,头颅及肋骨斜位片23例;骨盆19例,肩关节7例,股骨12例。23例MM患者做了胸部CT及脊柱检查,16例做了脑部CT检查。
2 结果
2.1 26例MM患者全胸片、脊柱X线平片表现为骨质疏松21例,伴有肋骨溶骨性骨质破坏6例,双侧肱骨上段溶骨性骨质破坏2例,脊柱溶骨性骨质破坏11例,多发生下部胸椎及腰椎,8例合并病理性骨折而椎体塌陷呈楔形变,椎间隙多保持完整;肋骨斜位片23例表现为骨质疏松21例,伴有肋骨溶骨性骨质破坏9例,多位于第7~10肋的腋中线附近,可为小的囊状溶骨性破坏,有时肿瘤较大可产生骨皮质的轻度膨胀,常发生病理骨折;头颅正侧位23例中表现为骨质疏松19例,产生溶骨性破坏13例,多为圆形穿凿状或鼠咬状缺损,大小不一,边缘清楚锐利;骨盆19例表现为骨质疏松15例,产生类似头颅溶骨性圆形穿凿状或鼠咬状缺损7例;肩关节7例均表现为骨质疏松,双侧肱骨上段溶骨性破坏2例;股骨12例均表现为骨质疏松。
2.2 23例MM患者做了胸部CT及脊柱检查均表现为骨质疏松,显示肋骨溶骨性骨质破坏13例,脊柱溶骨性骨质破坏16例,共有4例全胸片及肋骨斜位X片未发现的肋骨细微溶骨性破坏CT扫描得以发现,5例脊柱X平片未发现的椎体细微溶骨性破坏CT扫描得以发现;16例脑部CT检查均表现为骨质疏松,显示颅骨溶骨性骨质破坏15例, CT扫描得以发现2例头颅正侧位片未显示的溶骨性破坏。
3 讨论
MM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以浆细胞恶性增生,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并伴有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以及广泛溶骨性病变和(或)骨质疏松为特征的肿瘤[2],本组资料显示发病的中位年龄为58.5岁,与国内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MM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且症状缺乏特异性,所以常发生误诊、漏诊,早期可无临床症状,发病期主要临床表现由三方面病理变化所致:①骨髓瘤细胞增殖、浸润和破坏骨髓及骨组织产生的症状:骨痛、贫血及病理性骨折;②骨髓瘤细胞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所致的不良后果:感染、高钙血症及肾功能损害等;③骨髓瘤细胞髓外组织浸润产生的症状:肢体放射性疼痛和感觉运动障碍、骨髓瘤性脑膜炎、脑神经麻痹等[3]。
MM在X线平片上可有多种表现,早期MM患者可无阳性发现,中轴骨的骨质疏松是本病较常见的X线征象,它的形成可能与大量浆细胞刺激了破骨细胞使骨代谢加快、破骨作用增强以及骨髓瘤细胞在红骨髓内弥漫性浸润有关。骨质破坏是本病最重要的X线表现,它可和骨质疏松并存。中轴骨及肱、股骨近端出现多发小圆形边缘清楚的破坏灶具有定性诊断的价值,约60%的病人在脊柱和(或)肋骨等处出现病理性骨折。CT表现与X线平片表现相似,当骨髓瘤细胞仅浸润于骨髓内,尚无明显骨小梁破坏或仅轻微侵蚀而而使骨小梁变细小时,X线平片可无异常或仅表现为骨质疏松,此时CT有明显的优势,可检出一些X线片无法显示的细微的骨质破坏。
M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多以某一系统病变就诊,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忽视鉴别诊断,易误诊为常见病、多发病。要提高MM的正确诊断率,应首先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MM中老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骨痛为MM的最常见症状之一,接诊此类患者应及时行X线多部位平片检查:头颅+骨盆+腰椎+胸片+骨痛部位,或CT进一步检查,有条件行MRI检查及ECT全身骨扫描,如发现骨质破坏需完善血及尿常规、肾功能、血清蛋白电泳及尿本周蛋白、轻链的检查,骨髓抽吸细胞涂片或活组织检查具有定性诊断意义。少数患者影像学无异常发现或仅表现为骨质疏松而临床症状明显的亦应进行上述实验室检查,将会大大提高MM的准确诊断率。此外MM瘤细胞在骨髓中分布不均匀,不易取出,不能以一次骨髓穿刺涂片中的浆细胞比例高低为定论,故部分患者必须经多次、多部位的骨髓穿刺方能最后诊断。
参 考 文 献
[1]田永芳,贾海英,田洪燕.47例多发性骨髓瘤综合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23(8):473-474.
[2]朱正娟,计成年,李强,等.98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5):2615-2616.
[3]周康荣,陈祖望.体部磁共振成像[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202.
38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