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耳后注射德宝松治疗突发性耳聋15例分析

时间: 熊灵峰1 分享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少数患者可在3天以内;可同时或先后伴有耳鸣及眩晕;除第Ⅷ对脑神经外,无其他脑神经症状[1]。本文就对突发性耳聋中低频下降型患者进行耳后德宝松注射治疗之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住院治疗的1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均为单耳,其中左耳8例,右耳7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6~58岁;病程最长3周,最短1天;其中3例为糖尿病患者,2例为高血压病患者。其余无其他特殊病史。
2.临床表现:此15例患者均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均能描述处听力下降的具体时间。12例患者伴有较明显耳鸣症状,其中8例为吹风样或“嗡嗡”声低调性耳鸣,其余耳鸣患者为高调性或多种音调性耳鸣。2例患者伴有眩晕。
3.辅助检查:经纯音听阈值测定为感音神经性耳聋(低频下降型)即主要为250~500HZ处听阈下降,平均250、500HZ处听阈为55.25dB,最小为35dB,最大为7dB0。8例低调性耳鸣患者耳鸣匹配为500HZ接近。声阻抗均为A型图。耳声发射3例未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为Ⅰ波或Ⅰ~Ⅲ波潜伏期延长,各波波幅低矮。CT检查均未见明显内耳畸形、内听道扩大或颅内占位。
4.治疗方法及疗效:在给予溶栓、抗凝,扩血管及高压氧治疗的同时,入院后即于耳后注射德宝松。注射方法如下:于患者耳后沟平外耳道口水平皮下注射7mg德宝松,注射一次后30天内不能再次注射。15例患者听力下降情况于7d内明显好转,其中13例患者听力恢复的与对侧耳相同水平,自觉与原始听力相当。2例患者在125、250、500HZ三个频率上升大于15 dB以上。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1996)疗效分级标准,15例患者均治疗有效,有效率100%、痊愈率86.7%。耳鸣症状随听力好转均明显改善,眩晕症状消失。
讨论 耳鼻喉科中突发性耳聋为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目前国外医学主张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分型,因为突发性耳聋其听力下降类型不同,其发病机制也是不同的。故临床上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听力下降类型来采取个性化的不同的治疗方案。德国将突发性耳聋分为六型[2]:
1.低频下降型:是指250~500HZ处的听力下降,此型可能的发病机制是膜迷路积水。
2.中频下降型:是指500~4000HZ处的听力下降,此型患者语言频率的听力损失最为明显,目前有观点认为此型特别是1KHZ处的听力下降可能与遗传有关。
3.高频下降型:4KHZ以上的频率听力下降,可能与毛细胞的损伤有关。
4.平坦型:所有频率的听力都下降。此型可能与迷路血管痉挛所致。
5.全聋性:所有频率发生极重度以上耳聋。其发病机制可能为内耳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有关。
6.不规则型:指在治疗过程中,听力仍有波动,或进一步下降。目前认为此型可能与颅压的变化及免疫性疾病有关。
我们根据上述分型,挑选出15例低频下降型的患者,应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膜迷路积水,采取耳后注射德宝松激素治疗。德宝松与耳后经乳突导血管进入内耳,在内耳形成较大的药物浓度,且药物疗效能持续21天,所以在临床上为一种新的且具有较多优势的给药方式。特别是糖尿病病人也可用此途径给药。我们在本科运用此技术治疗突发性耳聋(低频下降型),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汪吉宝,黄兆选,孔维佳等.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88-989.
[2]Ganzer U.Leitlinie“Horsturz”.Konsensusbericht im auftrag desprasidium der deutschen gesellschaft fur hals-nasen-ohren-heikunde,kopf-und hals-chirurgie.HNO Information,2004,4:302-308.
3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