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医药学论文>医学>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护士管理模式交接班改革 》

  【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下的护理交接班形式和质量管理方法。方法:在医院对不同级别护理人员实施针对性的分配及监管,对交接班的时间、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改革,通过护理组长负责制,实现对护理交接班质量的控制和管理。结果:明确了交接班中的岗位职责,使护理组长起到了骨干作用,促进了低年资护士的专业素质的提高。结论:规范了交接班流程及指引,减少了交接班的次数,保证了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下的交接班质量,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护士风层级管理;护理交接班

  临床护理交接班是病区的常规工作之一,是对前一天治疗护理工作和患者情况的概括和评价,也是保证患者治疗护理不间断的必要措施。临床护理交接班的规范性和认真程度直接影响整个病区的护理质量,而其规范性和认真程度需要一种健全的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来实现医|学教育网整理。因为此模式有助于明确交接班中的岗位职责,使护理组长发挥其作用,由此加强护理工作效率,避免各种护理隐患[1].现针对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下护理交接班的改革总结报告如下。

  1、改革交接班时间:

  落实护士分级管理制之前实施的制度的是白班、连班、前夜和后夜分段值班制,每天需要交接班5次,相关人员多,次数也多。落实护士分级管理制之后,采取了三班连续责任制,每天需要交接班3次即可。

  2、改革交接班形式:

  2.1传统交接班模式存在缺陷:传统的护理交接班一般由疗区护士长带头进行床边交接班,巡视病房时重点不够突出,接班者对皮肤、病情、管道等内容了解欠清晰,不能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无法评估上一班工作质量,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一天中交班次数多(5次/d)容易发生错漏。

  2.2护士分层级护理下交接班形式:我院实施了护士分层级管理APN弹性排班后,护士的工作时间调整为8:00~16:00(A班);15:30~22:00(P班);21:30~8:00(N班)。护士长仍按行政工作时间。

  护士长调整工作方式,加强对护理组长的培训和检查,重点抓好每天15:30的护理交接班,将护理查房、工作布置等工作放在下午交接班时间。基于确保交接班护理质量的目的,我们实施了护理组长责任制。交接班时由护理组长带领交班护士进行床边交接班,按交接班规范进入病房。进入病房顺序:交班者—接班者—护士长,A组组长向P组组长交接。交班者站立位置:交班者站左边,接班者站右边;组长:评估患者,观察心电监测、听心率,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问。责任护士:检查穿刺部位,检查足背动脉波动等治疗、护理。助理护士:监测生命体征、记录,检查患者指甲,查看患者皮肤,整理床单位等基础护理,护士长点评。

  接班护理组长在交接班同时进行质控:接班时掌握患者病情、治疗和护理,检查下级护士工作质量,对护理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方法,指导交接班护士工作和业务。

  为了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其他班次的护士不参加交接班,继续负责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下午15:30交接班时护士长可对交接班质量进行点评,对交接班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提出改进措施。

  3、讨论:

  3.1明确了交接班中的岗位职责:通过实施对护理交班模式的改革,明确了交接班中的岗位职责,做到了每一层级护士分工明确,保证把有限人力用在最需要、最重要的岗位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真正体现了用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原则,保证护士人力的合理使用和分配,确保了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并且有明确的培训目标,考核可具有针对性,从而提升了护士的管理能力。

  3.2发挥了护理组长的骨干作用:交接班护理质量的水平的高低与护理组长的掌控能力有密切关系。护理组长可以与医生、护士、辅助科室、后勤单位、卫勤人员等良好沟通,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确保护理工作团队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护士长不在时可行使行政管理权,随时就患者的病情变化及下级护士的工作情况向护士长报告,可监督下级护士对各项应急预案的掌握情况,起到骨干带头的作用[2].

  3.3减少了交接班次数:每天只需交接3次,而且两个班次有半个小时的时间重叠,可以仔细交接,避免了交班护士急于下班而草率交班的情况,同时对于危重患者病情的交接更清楚了,并且由护理组长亲自床头交接班,以及当日需要特别关注及解决的护理问题,做到人人参与管理患者的目的,杜绝安全隐患。另外不同的层级岗位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要,对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了护理骨干的作用,确保护理质量;同时减轻护士压力、促进护士身心健康,由于实行连贯性服务,患者家属对自己孩子的管床护士有较清晰的认识,健康教育的落实较前到位,尤其是对于住院时间较长的血液、肾脏病患者,家属对孩子的病情了解,满意度提高了,增加护患沟通时间,护士与患者成为朋友[3].

  分层级护理管理后交接班模式的转变,规范了护理交接班的工作规范及指引,减少了交接班的次数,保证了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下的交接班质量,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减少了护患纠纷,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4、参考文献:

  [1]古成瑶,刘雪翠。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下护理交接班改革与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09,31(1):2.

  [2]杨美华。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0.

  [3]于勤,杨桂文。实施病区护士交接班程序标准化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58.实处,如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实施健康教育;每班都有责任组长或小组长加强护理工作的督促和管理,避免护理工作部分时段脱节;晚班都有双人查对,增加了各项治疗的安全性,真正做到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无缝隙,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 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 》

  【导读】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多发生于青年人,以20一30岁为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6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9例,诊断为2-4的所有阑尾炎切除术,绥德医院2009.1-2010.1共收治急性阑尾炎55例,男38例,女17例。操作成功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在7-15天,住院9天的平均长度。

  1.2临床表现:急性阑尾炎的右下腹痛转移的典型的发现,始于上腹部,逐渐趋向于肚脐,转让和有限的右下腹,且无转让右下后数小时腹痛史。如果持续疼痛范围,蔓延各地的网络,可能是阑尾坏死或穿孔与腹膜炎。当阑尾化脓或坏疽,体温升高,脉搏,呼吸急促,抑郁症和中毒等全身症状。

  1.3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一旦早期手术治疗,这是安全的,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诊断。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应急诊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一般先非手术治疗,禁食,补液,抗感染,局部物理治疗,如肿瘤大小,体温正常,阑尾切除后3个月;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温度的升高,肿块增大,疼痛不缓解,应与脓肿引流治疗,切口恢复3个月后,再行阑尾切除术。

  2.护理措施准备:

  2.1术前患者的急性阑尾炎:禁食后综合性医院,灌肠绝对禁止。做患者的心理护理,生怕患者的手术,手术做的不是很好的功能,如病人解释,减轻患者的恐惧。好器械,敷料和准备的货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胃肠减压手术的患者应进行前,抽吸胃内容物,以防止麻醉和术后腹胀时误吸。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的患者,应高度针对性的术前检查和治疗,包括心脏,肝,肾,肺功能测试和血液测试,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一个短周期。一个感染性休克表现,术前应给予吸氧,抗休克治疗。

  2.2术后护理:患者根据麻醉选择合适的位置,全身麻醉是困难的,生命体征,血压,每小时脉冲时间,测量三次。脉搏或血压,伤口出血,应考虑,观察,采取必要的措施。单纯切除或坏疽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手术,血压应改为半卧位,排水和防止炎性渗出物进入腹腔。每天,后应禁食,流质饮食,术后第一天,第二天进软食,在正常情况下,普通食品第三十四天。停用泻药和灌肠肥皂强强烈的刺激,以免增加肠道蠕动,阑尾残端结扎缝线裂开或三天。如手术后口服泻药便秘。在24小时内,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的恢复,防止粘连,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手术要注意保暖的老年患者,以帮助防止坠积性肺炎咳嗽。

  2.3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3.1切口感染的操作:因为当污染减排和外汇储备,排水不畅引起的血肿。3-5后,温度继续上升或下降和上升,感到疼痛,切口皮肤发红和压痛,促使伤口感染。

  2.3.2腹腔出血:阑尾系膜结扎附录动脉出血,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腹痛,腹胀,脉速,出冷汗,血压下降,休克症状,应立即平卧,镇静,吸氧,静脉输液和交叉配血,准备手术止血。

  2.3.3腹腔脓肿:患者持续有发烧,腹痛,腹胀,中毒症状,应采用半卧位,以利排水,排污,或盆腔脓肿排水畅通,降低毒性,同时加强抗生素治疗建议更好。

  2.3.4瘘管或手术治疗阑尾残端结扎,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治疗后可能最终伤口愈合。

  3.经验

  55例急性阑尾炎的护理,我们认识到,在治疗过程中,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非常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67.

  [2]顾沛。外科护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99—202.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 议呼吸衰竭临床护理 》

  【关键词】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现将其护理要点概述如下。

  1.一般护理:

  (1)做好基础护理,重视口腔、皮肤的护理防止并发细菌感染,加重病情,预防医源性感染;

  (2)为了便于抢救,应住单间,并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度与湿度适宜。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和药品,如呼吸器、吸引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呼吸兴奋剂、强心利尿剂等;

  (3)保证营养摄入,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4)禁用或慎用镇静剂,以防抑制呼吸。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稀释痰液;

  (2)刺激咳嗽;

  (3)辅助排痰;

  (4)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静脉输入氨茶碱,扩张小支气管,使呼吸道通气增加,应注意速度不宜过快,浓度不宜过高,否则可出现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

  3.呼吸兴奋剂的使用及观察:

  应用可拉明注意剂量不可过大,出现多汗、呕吐、面潮红、面肌抽搐、烦躁不安要减少用量,减慢速度。洛贝林过量时可致心动过速,呼吸麻痹、血压下降等。氨茶碱剂量过大可引起恶心、呕吐、心动过速。若有条件可以抽血监测药物浓度。静脉滴入时宜缓慢,以防心律紊乱。

  4.给氧:

  (1)Ⅰ型呼吸衰竭无二氧化碳潴留,中枢对二氧化碳有正常的反应性,根据缺氧的轻、中、重度程度,可分别给予低浓度到高浓度吸氧,即1~5L/min;

  (2)Ⅱ型呼吸衰竭病人低氧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主要靠缺氧来刺激,只能采取控制性给氧,即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

  (3)急性呼吸衰竭,如呼吸心跳骤停、电击、溺水、中毒后呼吸抑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给予50%以上高浓度氧或行高压氧治疗。

  5.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1)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固定要牢固,松紧适宜,防止脱落或扭曲。

  (2)保持气管切开伤口处清洁,每日更换敷料1~2次。

  (3)充气气囊每4h放气一次,以防止气囊长期压迫气管黏膜,引起溃疡或坏死。为防止气囊以上部位分泌物流入下气道,加重感染,气囊放气之前应吸净口咽部的分泌物。

  (4)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每根吸痰管只用一次,用毕煮沸消毒。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避免黏膜损伤,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以免加重缺氧。痰液粘稠时,吸痰前先注入生理盐水3~5ml,以稀释痰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吸痰后可滴入抗生素以防止感染。

  (5)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的湿化作用丧失,吸入气体必须加温湿化,可采用蒸气或超声雾化吸入等措施,防止痰液干燥结痂。

  6.监测血气分析与电解质:

  及时纠正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

  7.防止误吸:

  神志清醒的病人在进食时采取半坐卧位或坐位,减少食物呛入气管的机会。如有吞咽障碍或昏迷病人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净口咽部位的分泌物,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

有关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有关医院护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2.有关临床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3.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医院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关于大专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6.医院护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护士管理模式交接班改革 》 【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61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