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 > 大专医学贫血的毕业论文

大专医学贫血的毕业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大专医学贫血的毕业论文

  在医学领域中,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专医学贫血的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专医学贫血的毕业论文篇1

  浅谈现代医学模式在分析老年人贫血中的应用

  关于老年性贫血发病因素的报道并不少见,多数都是从慢性胃肠道疾病、营养不良及肿瘤性疾病的方面加以分析。这些研究对于我们单从生物学角度来分析老年人贫血的病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当代老年人的贫血,仅从生物学角度来分析已经显得不够全面,没有从社会-心理-生物这样的现代医学模式来全面、深入地加以探讨,因而不能主动地指导老年人贫血的防治。我们的这个研究课题,旨在运用社会-心理-生物现代医学模式,对老年人贫血的发病因素加以分析,以便今后更加主动、全面、深入地进行老年性贫血的防治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998年1月~2005年12月间,对以“贫血原因待查”或以其他症状待查入院、但整个诊疗过程主要是围绕“贫血”这个主题、年龄大于60周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要求:有贫血的症状和体征;血红蛋白<110 g/L(男女相同),并且对处于临界状态的患者至少复查两次以上均低于这个标准值;排除水肿等因素所致的假性贫血,明显外伤出血、痔疮出血、已知的恶性肿瘤晚期及肿瘤相关治疗伴发的贫血不在本研究之列。患者意识不清、智障、痴呆等不能正确提供病史者也作为排除条件。

  1.2 研究方法

  对于符合本课题探讨对象的患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①根据调查设计内容询问患者的婚姻状况(有无健康的老伴)、家庭生活方式(独居/与子女一起)、社会地位(干部/知识分子/普通工人/农民)、生活态度(乐观向上/悲观厌世)、生活习惯(自然普通饮食/明显偏食/特殊习惯和嗜好)及经济状况等社会和心理状况;②全面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皮肤、黏膜、巩膜、淋巴结、肝和脾、骨和关节等。实验室检查重点为血细胞多参数分析,骨髓象及幼红细胞铁染色,尿常规和粪常规及其隐血,肝肾功能(包括胆红素),甲状腺功能,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 的放射免疫分析等。其他检查包括胃镜、肠镜、消化道钡剂造影、腹部B超或彩超、CT及MR等。

  2 结果

  2.1 病种分析

  7年间共收入住院或门诊诊疗、符合上述研究条件的贫血患者426例,85例病史资料提供不全或因故自行中断系统诊疗。资料完整的341例中确诊为原发于骨髓造血异常32例,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16例(纯红细胞再障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例和低增生性白血病2例。恶性肿瘤相关的贫血34例,包括胃癌16例、右半结肠癌7例、小肠肿瘤5例和骨髓肿瘤浸润所致的骨髓病性贫血6例(淋巴瘤1例、肺腺癌4例和前列腺癌1例)。良性疾病所致慢性失血性贫血18例,包括钩虫病性贫血8例、消化性溃疡5例、肾性贫血3和肠息肉2例。其余257例为以营养不良为主所致贫血。

  2.2 营养不良性贫血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分析

  在341例老年性贫血当中257例与营养不良有关,占75%。具体分析营养不良的原因:①真正经济困难者只占22%(57/257),有提前下岗而原工作单位破产、又未办养老保险的;也有多子女下岗需要老年父母提供生活支持而致经济拮据的;还有少数无经济来源的孤寡老人等。②慢性胃炎(浅表性和萎缩性各约占一半)38%(98/257)、胃大部切除术后及小肠切除术后分别为12例和3例。这98例慢性胃炎中6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③因恐惧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而导致长期素食者高达26%(67/257),这方面尤以女性知识分子相对多见(占45例)。④原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腹泻性疾病者占6%(15/257)。⑤丧偶独居占2%(5例),这5例均为男性,且往往对生活比较悲观,无有益爱好。另外,有16例(6%)有过分嗜茶的不良习惯及7例家中无铁器餐具,这23例分布在上述诸病因中,未再单独计算比例。

  2.3 营养不良性贫血的发病因素分析

  257例营养不良性贫血中以缺铁为多,占148例(58%),BCA示Hb及MCV减低,RDW增高,骨髓幼红细胞明显增生,铁染色消失或减少,少数伴有白细胞及血小板轻度减少,血清铁蛋白<12 μg/L。单纯叶酸缺乏者51例(20%),单纯维生素B12缺乏者32例(12%),叶酸和维生素B12同时缺乏者26例(10%)。叶酸和(或)维生素B12所致巨幼细胞性贫血,BCA示Hb降低、MCV增高,约半数的患者同时有白细胞和血小板不同程度的减少,骨髓幼红细胞明显增生,可见一定比例的巨幼红细胞,部分病例可见血小板及白细胞也呈巨幼改变。血清叶酸<12 μg/L,维生素B12<12 μg/L。此外,有38%(41/109)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出现轻至中度的黄疸,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增高。

  3 讨论

  老年性贫血的定义尚不明确,一般高等院校教材规定成年男性Hb<120 g/L、女性 Hb<110 g/L,称为贫血[1]。这种男女差别适用女性为育龄阶段,是由于月经和体内性激素对造血的影响所致。进入更年期以后的老年阶段,生理性内分泌影响较小,并且老年人的骨髓造血功能和其他器官的生理功能一样也在减退,所以老年贫血的标准男女不再区别,而以张纯等提出的小于110 g/L为标准较为合理[2]。老年人贫血表现往往比较隐蔽、症状不典型、并且往往与其他疾病相伴发,所以老年人贫血特别容易漏诊或误诊[3]。一般人对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较为重视,往往忽视了进展相对缓慢的以贫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已有学者分析了老年人贫血的病因[4],多数是因缺铁,其次是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而这些贫血的基础性疾病有一半以上直接或间接与胃肠道疾病有关[5],本文研究结果也与这些文献资料类似,提示防治老年性贫血要积极防治胃肠道等疾病。

  我们对老年性贫血患者的社会和心理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真正经济困难所致的营养不良性贫血约占1/5,这些患者主要见于自然条件较差、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农村和企业破产倒闭、没有养老保险、多子女同时下岗的城市老人,他们往往文化程度较低、没有特殊技术专长,所以很少有补充性经济来源。这部分患者贫血的预防,在农村要靠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和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城市则要靠社会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和优化。

  丧偶独居的老年人发生的营养性贫血主要与其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和饮食搭配不当有关,丧偶老人的子女及全社会都应尊重老人的意愿、支持老人再婚,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对预防包括贫血在内的多种疾病都有益处。心理因素在老年人营养不良性贫血的发病中占26%,主要与这些患者原有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胆囊等疾病有关;或者有这些病的家族史;或者担心发胖等,过分相信“病从口入”的理念,严格控制“入口”关,多年以素食为主,最终导致营养不良性贫血。防治这些患者的贫血要教育他们合理、均衡地摄入营养物质。还有部分患者听信一些毫无道理的所谓“科普”宣传,如长期洗胃、洗肠,嗜茶废食等。

  总之,我们认为老年人贫血的发病率较高,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应引起重视。除了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所致的AA和MDS以外,对老年性IDA患者要特别注意胃肠道肿瘤等疾病的检查和治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在老年人贫血的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指导患者并向所有老人宣传正确、合理的膳食方法。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86-590.

  [2]张纯,彭孝廉.老年人贫血诊断标准的探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0,13(5):26-27.

  [3]谢元芳,潘丽萍,李承荣.604例老年人贫血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01,16(9):402.

  [4]王力坚,李雪,李婷婷.老年血液病病因[J].临床军医杂志,1999,27(1):42.

  [5]方志坚,李德津.以贫血为首发症状消化道肿瘤94例临床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2,16(2):133-134.

  [6]王海琴,韩卓辉,霍继荣.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消化道疾病病因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4,6(6):809.

  大专医学贫血的毕业论文篇2

  浅析溶血性贫血护理

  【摘要】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是指红细胞遭破坏致使其寿命缩短,且溶血程度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时所引起的贫血。临床表现特点是贫血、黄疸、脾肿大、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细胞增生。当骨髓造血功能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破坏时,可不发生贫血称为溶血性疾病。

  【关键词】 溶血性贫血 护理

  【临床表现】

  溶血性贫血表现与起病缓急、溶血程度及溶血场所有关。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一)急性溶血

  起病急,如血型不合输血。早期表现腰背四肢酸痛,且逐渐加重,伴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寒战高热等。这些表现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后分解产物对机体毒性作用所致。急性溶血主要在血管内溶血者可出现血红蛋白尿,患者多有明显贫血、黄疸。严重溶血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休克,溶血产物可造成肾小管细胞缺血坏死及管腔阻塞,最终导致急性肾衰。

  (二)慢性溶血

  起病缓慢、症状较轻,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黄疸,肝脾多肿大,在疾病过程中常可并发急性溶血。由于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可合并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

  【主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密切注意溶血性贫血患者贫血、黄疸、尿色的变化,询问患者主诉,了解有关检查结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休息与活动

  严重贫血或正处于疾病发作期应卧床休息,慢性期及轻中度贫血可以休息与活动交替进行,以休息为主。

  3.疾病知识指导

  向病人讲述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受损破裂而溶血,要认识其受损诱因,且必须避免,如患G6PD缺乏症者,不可食用蚕豆,不能服用伯氨喹啉、磺胺类及镇痛药,以防诱发本病。上述疾病为遗传性疾病,不能去根,加强预防诱因可减少发作,不发作时可与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4.药物护理

  糖皮质激素多用于 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该药物使用时间长,应注意副作用,定期测血压、血糖,观察大便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库欣综合征一般在减药及停药后可逐渐消失。

  5.输血护理

  (1)避免发生血型不合输血:输血前护理人员认真核对配血单姓名、床号、血型。应与血袋纸牌一致。输血后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血型不合输血反应早期表现为腰背四肢酸痛,畏寒发热、头痛、恶心腹痛,重者出现酱油尿、血压降低甚至休克,最后可出现急性肾衰(表现少尿、无尿)。上述症状轻重与输入血量有关,故对输血患者有不适反应,一定要认真对待,可疑血型不合时,应立刻报告医生,同时停止输血。对输血病人发生反应不可掉以轻心,以往不少经验教训表明,不重视病人反应,有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2)及早发现溶血加重:溶血性贫血患者如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输血时,即使血型相符,也可能输入补体或红细胞而使溶血加重,故在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反应,贫血、黄疸是否加重,可疑时,立即向医生报告。 【健康 教育】

  1.普及疾病常识

  医护人员有责任将疾病知识向蚕豆病(GGPD缺乏症)高发区人群做广泛卫生宣教,蚕豆病是由于进食蚕豆后引起该病溶血发作,嘱病人不能吃蚕豆及蚕豆制品和氧化性药物(如伯氨喹啉、奎宁、阿的平、非那西丁、磺胺药、呋喃类、氯霉素等),因为上述因素可诱发溶血发作。加强预防宣传,可大大减少疾病的发作。另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忌食酸性食物和酸性药物,以减少溶血发作。

  2.教会患者自我护理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依据贫血轻重、每天活动量要适度,以不出现心悸、气短及过度乏力为宜,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饮食要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以保证营养。自觉不适时,要观察贫血、黄疸是否加重,注意尿色是否加深或呈酱油色,可疑病情加重应及时就诊。遗传性溶血患者应去遗传门诊咨询,特别是对婚前、婚后的指导尤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1]陈维英.基础护 理学.1997.

  [2]陈志哲.陈君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的临床问题[J].中华内科杂志.

  [3]安青,安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中应注意的问题[J].山东医药,1999,39(11):12.

  [4]姚尔固.特殊血液病诊断与 治疗[M].北京: 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社,2002.24.

  大专医学贫血的毕业论文篇3

  浅谈溶血性贫血护理

  【摘要】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是指红细胞遭破坏致使其寿命缩短,且溶血程度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时所引起的贫血。临床表现特点是贫血、黄疸、脾肿大、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细胞增生。当骨髓造血功能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破坏时,可不发生贫血称为溶血性疾病。

  【关键词】 溶血性贫血 护理

  【临床表现】

  溶血性贫血表现与起病缓急、溶血程度及溶血场所有关。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一)急性溶血 起病急,如血型不合输血。早期表现腰背四肢酸痛,且逐渐加重,伴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寒战高热等。这些表现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后分解产物对机体毒性作用所致。急性溶血主要在血管内溶血者可出现血红蛋白尿,患者多有明显贫血、黄疸。严重溶血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休克,溶血产物可造成肾小管细胞缺血坏死及管腔阻塞,最终导致急性肾衰。

  (二)慢性溶血 起病缓慢、症状较轻,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黄疸,肝脾多肿大,在疾病过程中常可并发急性溶血。由于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可合并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

  【主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密切注意溶血性贫血患者贫血、黄疸、尿色的变化,询问患者主诉,了解有关检查结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休息与活动 严重贫血或正处于疾病发作期应卧床休息,慢性期及轻中度贫血可以休息与活动交替进行,以休息为主。

  3.疾病知识指导 向病人讲述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受损破裂而溶血,要认识其受损诱因,且必须避免,如患G6PD缺乏症者,不可食用蚕豆,不能服用伯氨喹啉、磺胺类及镇痛药,以防诱发本病。上述疾病为遗传性疾病,不能去根,加强预防诱因可减少发作,不发作时可与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4.药物护理 糖皮质激素多用于 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该药物使用时间长,应注意副作用,定期测血压、血糖,观察大便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库欣综合征一般在减药及停药后可逐渐消失。

  5.输血护理

  (1)避免发生血型不合输血:输血前护理人员认真核对配血单姓名、床号、血型。应与血袋纸牌一致。输血后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血型不合输血反应早期表现为腰背四肢酸痛,畏寒发热、头痛、恶心腹痛,重者出现酱油尿、血压降低甚至休克,最后可出现急性肾衰(表现少尿、无尿)。上述症状轻重与输入血量有关,故对输血患者有不适反应,一定要认真对待,可疑血型不合时,应立刻报告医生,同时停止输血。对输血病人发生反应不可掉以轻心,以往不少经验教训表明,不重视病人反应,有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2)及早发现溶血加重:溶血性贫血患者如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输血时,即使血型相符,也可能输入补体或红细胞而使溶血加重,故在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反应,贫血、黄疸是否加重,可疑时,立即向医生报告。 【健康 教育】

  1.普及疾病常识 医护人员有责任将疾病知识向蚕豆病(GGPD缺乏症)高发区人群做广泛卫生宣教,蚕豆病是由于进食蚕豆后引起该病溶血发作,嘱病人不能吃蚕豆及蚕豆制品和氧化性药物(如伯氨喹啉、奎宁、阿的平、非那西丁、磺胺药、呋喃类、氯霉素等),因为上述因素可诱发溶血发作。加强预防宣传,可大大减少疾病的发作。另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忌食酸性食物和酸性药物,以减少溶血发作。

  2.教会患者自我护理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依据贫血轻重、每天活动量要适度,以不出现心悸、气短及过度乏力为宜,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饮食要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以保证营养。自觉不适时,要观察贫血、黄疸是否加重,注意尿色是否加深或呈酱油色,可疑病情加重应及时就诊。遗传性溶血患者应去遗传门诊咨询,特别是对婚前、婚后的指导尤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1]陈维英.基础护 理学.1997.

  [2]陈志哲.陈君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的临床问题[J].中华内科杂志.

  [3]安青,安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中应注意的问题[J].山东医药,1999,39(11):12.

  [4]姚尔固.特殊血液病诊断与 治疗[M].北京: 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社,2002.24.


猜你喜欢:

1.药学毕业论文3000字

2.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3.护士毕业论文全范文

4.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5.护理毕业论文5000字范文

6.公共卫生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2848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