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医药学论文>医学> 关于预防医学的本科论文怎么写

关于预防医学的本科论文怎么写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关于预防医学的本科论文怎么写

  预防医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预防医学的发展有利于提升人类健康的质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预防医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预防医学的论文篇一:《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培养》

  摘要:

  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将来顺利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事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意识的必备能力之一。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我国现阶段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经过多年摸索,我们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设语言训练类课程和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3方面来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培养,效果显著。

  关键词:语言沟通能力;预防医学;培养模式;医学语言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公共卫生问题日趋复杂,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妇幼和老年人健康问题等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存在相对较低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除了急需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的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外,还对其所从事的医务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与所服务的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良好的语言沟通是协调关系、彼此信任的重要途径,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将来顺利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事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意识的必备能力之一,也是我国现阶段医学教育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1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势在必行

  1.1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实现医疗改革目标的需要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新时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医改)的主要内容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方案立足国情,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将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作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要求“到2020年,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改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不仅了解、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了解、熟悉人群的心理、人格特征等,建立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的医群关系。因此,医群沟通技能培养是实现医疗改革目标的需要,也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2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医务人员的必备条件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这是对所有医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增强,从事基层医疗服务活动的人员必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作为医疗队伍的后备力量,必须掌握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提高人性化医学服务水平,成为现代医学模式所要求的合格医务人员。

  1.3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提高实践质量的有力保障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仅仅掌握书本上的基本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实践中不断验证所学理论知识,锻炼各种能力。因此,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成长必须经历实践阶段。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医学思维、锻炼应变能力的必由之路,而人群是影响实践质量的关键因素。要圆满完成实践任务,提高实践质量,就必须加强与人们的交流沟通,建立和谐医群关系,才能取得人们的信任与配合,获得更多实践经验。

  1.4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高尚医德的本质反映

  “言为心之声,语为情之感”。医学语言运用问题,从形式上讲是掌握医学语言艺术、遵守医学语言规范和要求的问题,实际上它是医务人员对人群情感、态度的体现,是医德医风的本质反映。医务人员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反映出不同的精神面貌与道德修养。医务人员要态度和蔼、真诚,通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来展示自己高尚的医德。

  2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语言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需要综合型、复合型医学人才,除了要求医务人员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外,还在综合素质、人文素养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是医疗改革工作的推进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语言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语言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如下。

  2.1对语言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许多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医群沟通、医群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健康”定义的认识,低估了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目光只停留在医学知识传播上,而忽视了人群心理与情感需求。这种只关心疾病不关心病人的现象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现场实践中普遍存在。有的学生仅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师交给的任务或满足于医学知识传播,不愿真正关心服务对象,不与服务对象交流或交流很少,使后者感觉不到被关注、被关爱、被重视,进而影响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2.2没有掌握必要的语言沟通技巧

  以往医学院校都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三基”上,在语言沟通方面没有针对性训练,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经验与技巧。在与人群接触时,有的学生忽视了对服务对象心理因素的观察与研究,讲解知识时语言生硬、缺乏亲和力,询问病情时只顾收集信息,不能全面考虑病人的感受,让对方心里不舒服。有的学生因说话方式不恰当,导致沟通过程不愉快,无法达到预期沟通效果,从而影响了现场实践的正常进行。

  2.3轻视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

  很多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往往只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忽视了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社会化程度很低,不了解风土人情,对人群缺乏理解、同情与关怀[1]。现场实践时,由于实践内容和方式、生活环境、接触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往往表现出与环境不协调、与人群沟通不畅等问题,大大阻碍了现场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严重影响其将来的就业和发展[2]。

  3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途径

  我院针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上述情况,采取以下措施,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强化实践能力与技巧。

  3.1实施专业能力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在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时,实施专业能力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课程学习、专业实践、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其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综合能力。课程学习理论联系实践,课堂教学中实施PBL、TBL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实践注重培养专业技能,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课题研究要求学生具备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充分运用于实践,通过课题研究与论文(调研报告)写作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公共卫生问题能力。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在不同学期进行,而课题研究则结合教师的课题或者暑期“三下乡”活动,让学生参与进去,培养其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2开设医学语言学课程,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培养

  医学语言学是一门研究医学活动中医务人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学科,和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联系[3]。学习医学语言学,不仅是医学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医学模式转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医学语言学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广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正确认识医学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运用医学语言的基本技能,把握医学语言职业变体的客观规律,提高医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适应各方面对医学语言的要求,尤其是医疗改革对语言沟通能力的要求,为今后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传统医学教育体系中没有医学语言学课程,普通的人文学课程又脱离医学专业实际。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对医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专门训练,完全是在毕业后漫长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4]。由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致使一部分学生语言素养差,与人沟通时语言简单,缺乏条理性、逻辑性,和群众交谈时语意模糊不清,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方式缺少创造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群关系的和谐发展。我院针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客观情况,面向大二以上学生开设医学语言学选修课,分别从医学语言的本质、特征、类别、应用等几方面进行介绍,重点讲述医务人员加强语言修养的必要性、语言修养的内容及途径。从医务人员和人群的语言沟通入手,结合实际,通过课内外大量实践训练,提高学生书面语和口语表达能力。课堂上我们设置特定场景由学生演示再展开讨论,课外组织学生结合实习、见习生活围绕某一主题开展辩论活动,从而加强语言沟通能力训练。课内外语言沟通能力训练不仅使学生从理论上深入理解了医学语言,而且提高了其口语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有意识地运用语言具体、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3.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现场实践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知识和能力都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尤其重要。我院根据教师专业和研究方向,组成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与生殖健康、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等导师团队,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着力点,建立了一批以课题研究(重点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农村学生营养改善与营养健康状况监测等)为中心的现场实践基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实践性预防医学专门人才。

  3.3.1农村社区妇幼保健课题研究从2010年开始,我们就建立了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妇幼保健项目为中心的陵水县农村社区妇幼保健实践基地,每年承担美国犹他大学医学生社会实践带教任务,利用暑期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课题研究,2006—2009级部分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也全程参与。4年来,我们和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一起与陵水县妇幼保健院合作开展农村社区妇幼保健工作,包括收集妇幼人群健康信息、主要健康问题与原因调查分析以及健康干预等;同时,还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技术指导。在陵水县妇幼保健院及各乡镇卫生院开展的中美大学生联合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到目前为止,我院与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共同撰写发表科研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两篇。我院长期与美国犹他大学合作开展农村妇幼营养改善工作,将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运用于基层,同时也使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一开始就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合作经验,不仅学会如何与国际同行交流、与基层群众有效沟通,而且提高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3.2城市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控课题研究海口市美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示范区,承担辖区内城市居民的社区诊断、慢性病监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高危人群发现与干预及患者管理等综合防控工作。我院已与海口市美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该单位成为我院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城市社区慢性病防控实践基地。我院2007级两名学生在该疾控中心实习,由于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都非常突出,毕业后留在疾控中心工作,一年后成了单位的骨干力量。

  3.3.3农村学生营养改善与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健康教育课题研究2013年,在海南省教育厅和海南省卫生厅的支持与领导下,我院开展了海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项目,对琼中县1440名中小学生的营养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协助琼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现场工作。同时,与琼中县教育局合作开展中小学学生营养问题调查和营养状况监测,主要工作包括学校营养午餐的食谱制定、师生及家长的营养健康教育、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和学校营养午餐的效果评估等。琼中县也为我院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在该县的中小学长期开展学生营养监测、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治等课题研究。在这些课题实施过程中,从课题总体策划、调查问卷设计、调研过程具体实施到后期数据处理、论文(调研报告)撰写等,全部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从没有头绪到思路清晰,从羞于现场问卷调查到轻车熟路,从看着一堆数据无从下手到多种统计方法、统计软件运用自如,进步非常明显,不仅锻炼了项目策划能力、现场实践能力,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下,我院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已逐渐成为海南省各级公共卫生机构独当一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均得到用人单位较高的评价。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培养是因为其将来服务的对象是渴望得到关怀、渴望解决健康困惑的人群,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与人群健康息息相关。医学以人为本,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就必须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储备、语言沟通能力、现场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实践性预防医学专门人才,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婷,倪虎波.浅析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途径[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23(6):58-59.

  [2]张芳贤.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23(12):239-241.

  [3]李永生,朱海兵.医务语言学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4]程晶.从课程的视角看我国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滁州学院学报,2012,14(6):109-111.

  预防医学的论文篇二:《论预防医学和预防医学道德》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 经济的快速 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人们的求医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从过去的有病求医,到现在的提前预防疾病,这就向我们提出了如何预防疾病即预防医学的问题和由此引申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预防医学;预防医学道德;道德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人们吃的比以前更好了,但是得 现代病的人,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的人比以前更多了。年轻人中得病人数不断攀升,肥胖人数比以前增多。而现在的人们更加希望自己活得健康长寿,这就由此引出了预防疾病即预防医学的问题。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

  预防医学(prevention medicine)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医学学科,它以人群为重点研究对象,侧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乃至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的 规律,探讨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减少危害因素,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概念是:“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医学的目标已从减轻病人痛苦与恢复健康,扩展到维护健康,进而发展到促进健康。预防医学担负着预防、控制疾病和促进健康的重任。这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预防医学发展史

  预防医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 历史过程。我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临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记述。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更明确了“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在《空气、水和土壤》一书中,明确阐述了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奠定了预防医学的思想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发展使得婴幼儿、儿童死亡率降低,人口寿命延长,社会出现老龄化趋势。伴随着技术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国际卫生问题,迫切要求加强国际间合作。预防医学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更高的目标。即“使所有的人都尽可能地达到更高的健康水平”。近年来,完成了从个体到群体,再到全人类为对象的三个发展阶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

  三、三级预防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也在相互渗透和互相促进。预防的概念已融入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全过程。针对致病因素,疾病前期及发病期进行的预防措施称为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预防医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核心策略。

  (一)第一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即在发病前,针对致病因素所采取的根本性预防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宏观措施,针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措施,以及针对个体的健康和特殊防护措施等。第一级预防是投入少、效率高,最积极的社会预防措施,也是预防医学最重要的奋斗目标。

  (二)第二级预防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疾病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 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慢性疾病多是致病因素经过长期作用引起的,而且疾病的发展过程较长,可通过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以及设立专科门诊等办法做到早期发现疾病。

  (三)第三级预防

  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又称发病期预防。是针对已明确诊断的病人,采取的适时、有效的处置,以防止病情恶化,促进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能力者则通过康复医疗措施,使之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四、预防医学道德

  由预防医学 自然就引出了预防医学道德的问题。预防医学道德是探讨在预防医学工作中来调节预防医学工作者与人群、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预防医学工作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它通常包括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识的锻炼、道德信念的树立、道德习惯的养成等。 (一)道德认识的提高

  道德认识也就是对医学道德关系以及调节这些关系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知理解和接受。认识是行为的先导,医学道德行为总是以一定的医学道德认识为基础或前提的。这是道德认识的意义所在。医学道德情感是指医学工作者对医学事业所产生的爱慕、憎恨、喜好或厌恶的内心体验和 自然流露。道德意志更难获得,作为一种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和障碍的决定和毅力,它对于保障医生的道德品质而言至关重要。除了意志,还有一种更为“高尚”的东西,那就是道德信念,或者说一种对医学事业坚定不移的信仰和追求。它是推动医学工作者产生医学道德行为的动力。医学道德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一旦习惯养成,它应该也是不容易被改变的。

  (二)道德修养的提高

  对于医学工作者而言,光有 教育当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道德修养。如果说教育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外在力量,那么道德修养可谓是一种内在支撑。道德修养第一层“大公无私”,在这种人心中,患者利益至上,大众的健康至上,而个人利益永远没有位置。第二层次并不否认个人利益的位置,但是优先考虑患者的利益,因此被称为“先公后私”。道德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实践智慧”,通过不断的实践,一种恰当的修养才能被培育。一方面,医务工作者只有在为患者服务时,尤其是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的过程中,才能认识到哪些行为是符合道德的,哪些行为又是违反医学道德的,因而培育自我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医学与社会的 发展实际上不断提出新的道德问题,可以说医学实践本身也是不断推动着医学道德的发展与变化,因此,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也是医学本身的发展要求。

  (三)道德监督

  除了道德教育、自我修养之外,道德监督对于医务工作道德品质的培育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为道德感的形成与外在“舆论”的制约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在此主要讨论“道德评价”问题。医学道德评价是指在医学道德活动中,人们依据道德原则、规范而对医疗行为作出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它通常分为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自我评价是医务人员对自己进行的评价,而社会评价是指“他人”——包括同行、上级、患者以及社会上的其他人——对医务工作者所进行的评价。自我评价一般通过内心信念来实现,属于医学道德自律;社会评价一般通过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来完成,属于医学道德的他律。通过社会性的评价,医学道德的善恶标准与是非准则会更为深刻地传达给医务人员,道德与不道德的界限也变得生动起来。在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传播方式的高度发达已经让社会舆论成了一个显微镜,使得任何引人注目的话题都无法逃脱公众的视野。社会舆论在医学道德中的评价作用,往往也成了大夫们反省自我的助推器。

  总之预防医学和预防医学道德是紧密联系的,它们是互为辅助的关系。对这两者的研究讨论对医务工作者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 文献:

  [1]周海婴.预防医学[M].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8.

  [2]魏双平.预防医学[M].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8.

  [3]李本富.医学伦 理学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

  [4]吴晓露.谷道宗.医学伦理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8.

  预防医学的论文篇三:《浅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关系》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都是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主体,两者有着共同的对象,即人民,但两者的出发点不尽相同,在工作角度与主题内容上有着较大的差别。

  一、我国公共卫生的发展趋势

  公共卫生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时代对公共卫生内涵和外延界定不同,多年来,关于公共卫生的定义很多,每一个定义对于我们认识公共卫生是什么、做什么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公共卫生这一社会事业的重要性。

  1.彻底转变政府职能

  公共卫生分属于专业技术性较强的领域,公共卫生系统的管理也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政府需要对我国的公共卫生系统进行授权。政府应该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对公共卫生系统的管理,也应该主要体现在监督该系统的运作,确保公共系统内的各项具体措施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同时,还应该将政府的投入转变为政府购买社会的公共卫生服务产品,这样就能有效的提高公共卫生的服务效率。

  2.逐步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自下而上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仍然缺少可靠的基础数据和懂技术的懂网络运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还不能完全避免报告可能出现的错误,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公共卫生系统的预警和监测机制,并对现有的卫生系统的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疾病监控系统。

  3.转变“重治轻防”的思想误区

  “重治轻防”是我国传统的公共卫生观念,它的长期存在造成我国大量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以及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局面的出现,至今仍不能适应现代公共卫生以预防为主的要求。我国是人口大国,以“预防为主”能够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蔓延,极大地减少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大力开展预防保健工作,有利于卫生服务公平性的实现。政府是公共卫生的主体,只有政府重视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才能将更多的投入转移到公共卫生领域。在卫生政策的制定方面,也要重点体现“公共”的特点,做好基本医疗和疾病的预防工作。

  4.加快公共卫生机制的改革

  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改变卫生机构条块分割的状况,实行全行业统一管理。推行公共卫生体制的改革,不仅要理顺卫生监督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还要解决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能划分问题,加强对卫生系统的宏观调控和技术指导等能力。为了充分保证卫生服务的公众性,对于卫生事业的投入主要由政府承担,确保全国各个地区的居民都能公平的享有公共卫生服务。

  二、预防医学发展的新途径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独立的学科群。它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疾病发生与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定预防对策和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医学是在人类为求生存和发展、与危害健康的各种因素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要坚持以健康为中心

  这已经成为了公共卫生发展一大极其重要的特征,健康已经成为了生命物化的标志,作为唯一一种能和亲人以及社会共同进行分享和积累的最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并且是一种个人拥有的资源,健康一直成为了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就单独的一个社会来说,健康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标志,并且是人类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以及物质文明建设的保证。健康是一种最为基本的人权,健康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之内一项极其重要的社会性目标,同时也是一种资源,是劳动力再生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健康的投资有利于将劳动力工作时间进行延长,能够将劳动者因为病而缺课缺勤情况减少,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合格的劳动力,最终增加了国民收入。所以,在进行经济活动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健康进行投资,以便发展和恢复人们最普遍、最基本的劳动生产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健康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并且回报丰厚的生产性投资,就好像发展本身推动了卫生工作的同时,卫生工作也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卫生工作和发展这两者必须是齐头并进的。

  2.强调综合性服务

  在卫生服务中,我们要始终强调综合性服务,不管是对群体还是个人,对于人群健康所提供的服务都必须是综合性的,并且保健和预防必须要在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要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三级预防原则。

  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关系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概念及内容进行了讨论,有的学者认为公共卫生是预防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的则认为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有的仍坚持认为两者是一回事。但我们要清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并非同一概念,尽管两者的目标是保证人民健康,工作对象均为群体,在工作内容上有难以分割的部分,但两者的本质、角度和主体工作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另外,公共卫生从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医学,发展到以群体为中心的社区医学,具有以人为本,以全体人群为对象,以社区为基础,以政策为手段,以健康促进为先导的特点,已演变为一种社会管理职能,严格说它已不属于医学范畴,而预防医学则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不管它的外延多么广阔,社会性多么强,其本质仍属于医学。

  四、结束语

  总之,作为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的工作者应直面挑战,积极思考如何将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为人民服务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和贡献。


猜你喜欢:

1.预防医学自荐信范文

2.预防医学实习总结范文

3.有关社会医学论文

4.临床医学毕业论文5000字

93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