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财政税收 > 财政研究 > 财政学研究专业毕业论文

财政学研究专业毕业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财政学研究专业毕业论文

  财政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财政公共管理体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学研究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财政学研究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应用型本科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对于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已经作为此类本科院校日常教学内容而进行开展。然而,在对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课程设置不科学、实践训练内容不真实、实践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实践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针对相关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从而更好地指导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全面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人才的创新性与竞争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

  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了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提供能够满足财政、税务与其他经济部门及企业相关要求的高级人才。然而,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依然采用传统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培养机制,而传统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缺少实践教学内容,并且在相关教学设计方面缺少创新性。因此,在传统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无法培养出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财政管理人才。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等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实现应用型财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1.应用型本科的内涵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区别于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本科院校,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这种实践能力并不等同于高等职业院校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看作是一种“中间型院校”[1]。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一种较为务实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它倾向于培养社会紧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与研究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相类似,在专业建设方面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关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应当以社会的实际需要为指导[2]。因此,不同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差异性。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面,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加强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环节的建设,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在突出专业学科的实践应用特点的同时,还要注意对相关专业学科提供理论支撑,避免因理论支撑不足而导致后续发展无力的现象。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办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根据自身优势进行人才培养,通过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在特色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充分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3]。

  2.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如何培养人才以及培养何种人才是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本科类院校分为研究型本科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两种类型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研究型本科院校占较大比重,因此,在本科院校体系内部有着重学术、轻应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教育部门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相关应用型本科院校成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研究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以基本理论知识为主,培养的是具有理论研究能力的研究型人才。而高等职业院校则是通过基础理论学习,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介于传统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之间,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该类型人才在理论知识、技术水平、素质结构方面都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相关理论知识与研究型本科学生无异,且在实践应用能力方面要远超研究型本科学生[4]。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理论知识转换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这也突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上,应用型本科应当避免精英式人才培养,要强调培养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符的应用型人才,使这些人才在离开校园后,能够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在理论知识培养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要求学生对基本的理论知识要全面掌握,还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个人实践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成为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根据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明确其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专业组织架构,在应用型技术研究领域要加大投入,为地区、国家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提供保障。

  二、目前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的是培养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来说,由于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方法,相关的实践教学体系依然没有建立,导致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教学方式依然以课堂教学为主,而实践教学仅仅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对于应用型的财政学专业来说,实践教学课程应当作为重点内容给予充足的时间安排。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偏向于学生在技能方面的培养,财政学专业学生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国家预算、税收管理、国际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在财政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该类型本科院校一直无法为教学实践提供足够的支持,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方面有待提高。由于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学生无法对其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之间很难做到统筹安排,导致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体系无法形成[5]。尽管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有着足够多的实践活动,然而实践教学的附属地位一直无法得到改变,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实践教学统一安排在毕业前期的做法则无异于临阵磨枪,培养应用型财政学人才的目标也就沦为一纸空谈。

  1.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方法与考评机制

  由于受传统本科教学方式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教学过程依然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方式,即使是实践教学也不例外,实践教学的内容依然是教师口述、讲解,只不过将教学的地点转移到了传统课堂以外的地方。对于财政学专业来说,其专业课程包括对专业计算机软件的学习,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购买的软件仅仅是配套教材的练习工具,实践教学意义并不大。对于财政学专业学生来说,相关专业性软件的使用并不困难,然而对于软件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却不甚了解。并且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考评方面依旧采用传统的考评机制,相关考核内容偏向于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核,而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则被忽略。这种传统的考核机制导致学生平时并不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也仅仅是在考评开始之前突击完成,更有甚者,通过作弊等其他手段通过考评。

  2.财政学专业教师队伍缺少实践教学经验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来说,应当根据各专业需求的不同来配置教师。然而,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相关专业的教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不足,这是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教师从毕业之后就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业务锻炼,甚至没有接受过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培训,这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财政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财政学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类型,其涉及到金融、税务和预算等方面的实际应用问题。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组建财政学专业教师队伍时,应当选用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接受过实践教学培训的专业教师,尽量避免由长期在教育岗位从事研究型教育的专业教师承担财政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

  3.实践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社会定位来看,其培养的人才应当是能够直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用,对工作的适应程度较高,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然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采用传统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也仅仅是流于形式,尤其是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实践工作极不重视,他们认为,财政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应当是政府机关,而企业并不能为其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因此这种实践教学活动根本没有意义。并且即便是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但由于学校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认识不够,导致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专业实践教学路径选择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路径加以解决:

  1.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技能的应用能力,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与综合素质拓展,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将实践教学贯穿大学四年的教学课程之中。通过建立科学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不仅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实现知识向应用方面的转化。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组织、管理观念打下基础。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的课堂已不再单指传统课堂,它还包括了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践课堂。财政学专业教师应当根据这三种不同的课堂模式制定专门的教学方案。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应当对财政学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介绍,并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考察,从而为下一步的实验室教学奠定基础。而实验室课堂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验的一种方法,并且通过实验室课堂可以对财政学专业所涉及的软件等工具进行介绍,为接下来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做准备。而校外实践课堂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培养与考察,财政学专业学生通过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实践,发现自己理论与应用方面的不足,并在后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全面提高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能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指明方向,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为了培养综合能力更高的应用型人才。

  2.丰富实践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机制

  实践教学方法的使用直接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制定实践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为主,在强调理论知识基础地位的同时,应当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方面,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师对财政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的同时,将教学内容中提到的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并通过修改软件中的相关数据,模拟交易过程中的政府业务活动,让学生按照相关要求操作软件,检查其对理论知识与应用的掌握情况。在财政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学生上机操作时间来实现,并且对学生提出的实践学习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给予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建立实验室网上预约系统,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申请上机操作,不仅如此,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将极大地丰富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监督,对其中存在的错误给予批评指正,针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科学评价。针对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效果的考评机制优化方面,可以通过增加考核内容的多样性来实现。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对于该类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相关考核评价内容也应当向此方向倾斜。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全面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而不是像传统考核评价手段那样单纯地以理论知识成绩的高低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的考核结果除了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关以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一定程度上对考核结果产生影响。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专业的教学模式产生影响,对于培养积极、主动、富有创新力的应用型人才有着指导性作用。

  3.加强财政学专业师资队伍自身建设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指导下,财政学专业教师队伍应当同时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能力。因此,为了提高财政学专业人才的理论水平与应用能力,加强财政学专业师资队伍自身建设就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路径的一个选择。在对财政学专业师资队伍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考核制度执行,挑选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较好,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专业的教学队伍。不仅如此,已经建立的教学队伍也应当进行不断的学习,相关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当进行实时更新,以提高财政教学质量,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实践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对于财政学专业教师来说,还应当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实践活动信息,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使其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为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传统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成为保障国家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基地。财政学专业是应用本科院校的重点专业之一,有着较高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财政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锻炼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相信通过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满足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莹.财政学学科建设中的协同创新选择[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4).

  [2]郭玲.财政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1,(4).

  [3]陈德碧,杨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4).

  [4]翟嘉伟,杨双.应用型大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5).

  [5]王世锋.浅谈应用型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训练与提升[J].人力资源管理,2010,(5).

  财政学研究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财政学会计学学科专业共性研究

  摘要:高校作为现代教育制度最重要的践行地,在国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其规定指导下,如何具体理解、设置、调整学科专业,及安排课程教授知识,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财政学;会计

  一、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共性研究的必要性

  (一)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学科分类

  为满足科技政策制定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经费、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于1987年、1993年、1998年、2012年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调整工作,基本形成了比较科学、完整、规范的本科专业目录体系。经过四次调整,财政学专业(含:税收学)归属经济学类,授经济学学位;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由经济学类调归工商管理类,授管理学学位。由此,国家层面完成财政学、会计学专业(简称为两专业)学科门类区划。

  (二)共性研究必要性

  五彩缤纷的世界,美好人生的同时,也成为人类本身不断学习的对象。基于生存需要,无论从生理到心理,人生来就有一种习惯认识、记忆个体差异的倾向,自然性容易忽视或不注意事物间的某些联系,惯用固有、片面的意识去思考、处理现实中的问题。但依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可知,要全面正确把握事物矛盾,不仅需要分析个性,还要研究共性。然而,笔者在财务实践中却发现,人们对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学科过于注重两者差异理解,已造成两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职称评审的困难。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展示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共性,以促使人们对两专业的相通性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

  二、财政学、会计学学科专业财务实践理解

  由于缺乏财政学、会计学专业相结合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大多数时间、场合,企事业单位习惯与坚持采用国家对财政学、会计学专业的分类标准,在财务实践中将两专业作为不相关学科看待,结果正是这种看似合理或正确的理性选择,反而造成了两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与职称评审方面极大的障碍与不公平。

  (一)财政学、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

  当前,国内两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四个方向:一是行政单位,指国家政府部门;二是事业单位,代表为科研院所、学校与医院;三是金融机构,指银行、保险公司、投资机构;四是公司企业,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表1是对两专业毕业生四个方向的就业情况展开的统计分析。通过分析表1可得出如下结论:其一,财务工作专业性强,大多数单位招聘财务人员会自然遵循国家学科分类,专业要求多限于会计学、财务管理两专业,较少招聘财政学、审计学专业学生;其二,政府、财税审计部门、事业单位是招录财政、审计学专业的主力军,但不排除财会类专业;其三,外资企业中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较重视个人素质,会招聘财政学、审计学专业优秀毕业生;其四,较高层级的单位招聘财务人员会给学习财政、审计学专业人员招考机会,可能此类单位领导人与人事部门学科专业阅历相对丰富或更关注应聘人综合素质;其五,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能适合于各类型单位财务工作,财政学专业多适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这些结论本身就是问题症结所在,财政学、审计学专业就业范围远不及会计学专业广泛。从学习为最终就业目的看,会计学是较财政学、审计学更具选择价值的专业,理性应当选择会计学,如此可能影响高校财政学、审计学专业的发展,若选择财政学、审计学专业,则需要自身承受一定程度的就业不公平。

  (二)财务人员职称评审问题

  职称评审跨度时间长,条件要求高,牵系每个人切身利益,几乎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整个职业生涯都必须加以应对的问题。然而,相对于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财务人员却面临职称评审系列选择单一,会计职称评审困难,部分省市无正高级会计师职称等问题困扰。

  (1)职称系列选择单一。笔者对四川省部分事业单位调研发现,人事部门对财务人员职称评审,通常不考虑财务人员原所学专业对应的职称类别,均要求参评会计师职称类别,即财政学、金融学专业,虽属经济学门类,可一旦从事财务工作,职称评审就只能走会计职称系列。而事实上,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所包含的内容看,财务人员更应走经济职称系列,而不是会计职称系列;更可以走经济职称系列,而不是其他与经济不太贴切的岗位却走经济职称系列。

  (2)会计职称评审困难。会计职称评审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资格考试通过难。据财政部信息显示,自1992年开始至2014年22次、累计3343万人报名参加的各级全国会计资格考试中,仅515.60万人通过考试取得相应级别的资格证书,年均通过率15.42%,只略高于2005年以来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所有科目14.70%的平均合格率。由此可见,各级会计资格考试难度非同一般,并且随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会计准则变革,考试内容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通过难度变得更大。二是评审资格条件要求高。职称评审包含有学历、年限、科研成果、计算机水平、外语能力与工作经验方面的要求,相对财务岗位繁忙、严格的工作特性,财务人员达到会计师职称评审所要求的全部条件并非易事。而且,相对其他学科专业,会计师职称评审的有些具体条件还会更加严苛,如经济师考试报名:获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年即可参加,而会计师则要求两年。

  (3)部分省市无正高级会计师职称。汇总分析各省、市、区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条件的通知或试行办法可知,截至当前,我国还有山东、四川、浙江、北京、新疆、西藏等14个省级区域未完成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试点改革工作。事实上,其中相当一部分省、市、区,无论从经济发展水平,还是财经人才培养情况,均更早满足完成此项工作的条件。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作为这些区域的会计岗位从业人员,无论个体条件何等优秀,职称发展均没有机会达到同专业高校教师岗位教授级职称级别。

  三、财政学、会计学学科专业共性分析

  (一)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同一性

  从研究范围、对象、理论基础与假设前提看,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应视为不同的专业,如财政学理论基础是经济学,而会计学是管理学;经济学学科前提是理性经济人假设,而管理学科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定义的人、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等等。但若从财务实践角度分析,两专业则可归为同一专业。

  1.共同的职业道德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这是国家层面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的规定,也是修订后《会计法》在原法第二十三条关于“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规定的基础上充实、强化的一项重要内容。1996年6月财政部发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一步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进行明确,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爱岗敬业;②熟悉法规;③依法办事;④客观公正;⑤搞好服务;⑥保守秘密。这些法规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本身及教育问题的重视,具体到用人单位则更加重视财务人员职业操守,常把之作为考核财务人员工作能力的首要指标。因此,从此意义上,作为培养财务从业人员的主力军,财政学、会计学已不再是一门单纯教授专业技术的学科,更像是一门融入整个专业知识学习过程的品德教育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要求已经成为两专业学习历程的共同起点与归宿点,据此两专业就可以视为同一专业。

  2.统一的发展指导思想我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财政、会计的思想由来已久,如西周时期就设置会计官职“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财物。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有限,财政、会计主要是国家记量、核算经济成果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分工专业化,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财政、会计理论、方法的重大变革,两者分别演变成不同的学科专业,一个与国家经济活动相联,另一个与工商业活动密切相关。尽管如此,作为财务实践中的核算方法,两者又有统一的发展指导思想,以单位收支确认、折旧计提原则的发展情况为例,当前,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遵循权责发生制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与计量,并对本单位固定资产采用一定方法计提折旧;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则采用收付实现计量经济活动,对固定资产不提折旧。然而,随着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向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原则方向发展已成趋势,相关文件正在商讨之中。但这些仅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部分内容,未来国家财务会计发展是一个大财务体系,即《会计法》制定大原则,各类单位财务工作都在这些原则指导下运行。同时,统一发展思想不仅是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也可能成为国家各类经济管理制度的发展方向。

  3.相同的财务核算原理会计核算管理是财务实践中最为基础,但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无论管理会计、决策会计,还是财务管理、财务审计都离不开核算管理,它是财务岗位核心工作能力之一。按照国家学科分类,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存在明显区别,但具体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公司企业会计,两者核算原理基本相同:其一,经济计量共同要求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其二,报表编制都要求试算平衡;等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国家相关部门正积极研讨,预借鉴企业会计报告的编制经验,将财政预算会计中的收支明细表并入资产负债表之中,统一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相信,不远的将来,两者报表编制体系会变得更加趋同。

  (二)“大”财务思想的提出

  1.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相关性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相当于一人两个名称,在许多高校,两专业课程设置几乎相同,属于完全财务类专业。同样,会计学与审计学专业也属于完全财务类专业,两专业所学内容基本相同,仅差别于一两本专业书。同时,实践中会计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工作经验也是实施审计监督的重要基础。因此,该三个专业都属同一类专业,均应归入财务类科目。

  2.“大”财务思想观点通过上文分析可知,从财务实践角度,财政学、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专业间存在明显共性,完全可以归属为同一财务类专业,通称大财务专业。为有助于消除这些学科专业差异性的习惯认识与理解,并促进不同岗位人才交流,以上述专业间共同性为基础,本文提出财务实践中的“大”财务思想观点: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财政学专业都是大财务类专业,这些专业在财务实践中可视为等同,关于它们的一些规定不应做过度区分,反而还应简化合并与相互借鉴使用。

  四、提高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共性认识的建议

  (一)修订高校专业目录

  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其规定,作为各高校专业设置及其调整遵循的准绳,也成为用人单位设置岗位要求依据的指南。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满足人才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共进行了四次大规模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调整工作。基于国家第五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笔者建议如下:其一,新目录规定中增加说明财政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都是财务类专业的内容;其二,授予学位信息中增加标注财政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都可授经济学、管理学学位的内容。通过如此调整,进一步体现科学、规范、拓宽的目录修订原则,改善以往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教育观念与模式。

  (二)完善相关职称评审制度

  提高两专业及大财务专业共性认识,体现在职称评审过程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职称评审制度。首先,国家关于大财务专业的技术资格考试规定过于条块分明,影响大财务专业共性认识提高与专业技术人才流动,若按照“大”财务思想,相关主管部门应考虑对各条块考试管理规定进行整合,形成统一大财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办法;其次,职称评审中岗位聘任存在专业过分限制,不仅影响专业间共性研究,也会造成岗位设置不公平,如会计岗位职称评审只认同会计资格考试,而不认可相应级别审计、经济、统计资格考试。并且,同一专业不同工作岗位,对应的职称级别也存在较大差异。

  (三)调整财务类专业课程设置、改变教学理念

  高校作为现代教育制度最重要的践行地,在国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其规定指导下,如何具体理解、设置、调整学科专业,及安排课程教授知识,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强调办学特色基础上,就“大”财务思想,高校可以增加两专业互补内容,如财政学专业增加会计核算、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课程,会计学专业增添财政预算、宏观经济、经济法规教学内容;同时,毕业、学位证书作为传递学生所学专业信息的重要载体,也可以在证书内容填写上有所调整,增加兼容学位、学科及有利用人单位全面选择的信息。源于财务实践中的“大”财务思想,不是抹杀财政学、会计学等大财务类专业之间的差异,而是联想到财务类专业人员就业、职称评审所面临因难的一种体会和思考。当前,经济业务的复杂度越来越高,随之对财务人员的知识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于是,高校如何培养高素质财务人才,用人单位如何选择、发展财务人才变成了时代课题。因此,笔者认为,若国家、高校、用人单位到具体工作人员,都以“大”财务思想为指导开展日常工作,也许对此类问题的解决将会大有裨益。

财政学研究专业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财政学毕业论文参考

2.关于财政学毕业论文范文

3.财政学专业论文

4.财政学毕业论文范文

5.财政学本科毕业论文

6.有关本科财政学毕业论文

14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