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理学论文 > 数学 > 数学院的本科生论文

数学院的本科生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数学院的本科生论文

  数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生活中数与形的夺目光芒。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院的本科生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数学院的本科生论文篇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但有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其最佳作用点:

  1 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笔者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 ……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 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 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 在教学重点处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 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3 在教学关键处

  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电教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教学1/ 2+1/3时,我设计了这样两框投影片。教学时,首先展示第一框,启发提问:1/2+1/3结果是多少呢?是2个1/2吗?是2个1/3吗?同时旋转动片, 从1/2片的阴影使学生看清2个1/2的阴影面积便是整个圆;然后旋转1/3片,使其占有2个1/3的阴影面积,此时 再将1/2阴影面积与1/3阴影面积相加后,与上两次2个1/2与2个1/3面积所得圆的阴影面积均不同,然后再旋转 它们各复原位。使学生直观观察到1/2+1/3既不是2个1/2,也不等于2个1/3。从而自然得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 ,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结论。明确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迁移的启示, 就会立刻联想到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待学生答出各分数通分后的结果时,展示第二框,并将两框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这样,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容于一框投影片中,不知比传统媒体——由几个不透明的图来讲述效果 要好多少呢。

  4 在学生思维转折处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 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又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 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 “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5 在学生思维困惑处

  教者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 力的培养。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cm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 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cm3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 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 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教学 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弄成了电教“满堂灌”。

  数学院的本科生论文篇2

  浅析初中数学教师培养科学的数学观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一代新人。而数学教师的自身素养以及人格魅力会对数学学科新课程教学效益产生相应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师除了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之外,还应树立科学的数学观。

  一、数学教师应认清数学的形态,树立开放的数学教材观。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以原始形态、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三种基本形式存在。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等原因,教师应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把数学的学术形态适当回归原始形态,融合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融合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入教师的理解,赋予数学知识新的意义、价值。这样就把数学的学术形态激活,使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和容易理解的数学的教育形态,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就要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并且用生活化的语言表现出来;要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中去,从而使数学具有现实生活的原汁原味,从而形成具有色彩、乡土气息浓厚的数学。

  二、数学教师应理解数学的本质,树立科学的数学教学观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但缺乏对数学本质清楚的认识。从宏观讲,认识数学首先得认识数学的本质。因为数学的本质问题是学习和研究数学所不能回避、首要的和最基本的问题。当代对数学本质的较为普遍的描述是: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数量关系、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人类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是掌握自然的一把钥匙。

  三、数学教师应掌握数学的作用,树立创新的数学应用观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让数学回归数学的教育形态,关注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而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水源的问题。学习数学就是要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教育形态。从而探寻数学的本源,理解数学的本质。数学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源于社会。人是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中的,认识、理解和体验数学就是要探寻数学的生活、自然和社会本源。

  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的数学观,对教师实施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至今天仍处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两难境地之中。但是,我相信:我们只要具有新课程理念与科学的数学观,拥有较强的数学教学创新实践能力,就一定有能力在追求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与素质提升之间实现最佳平衡。

数学院的本科生论文相关文章:

1.本科生数学毕业论文

2.本科数学专业毕业论文

3.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4.本科数学系毕业论文

5.数学系毕业论文范文

344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