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思修论文>

有关儒学人生价值观的思修论文(2)

时间: 坚烘0 分享

  有关儒学人生价值观的思修论文篇二

  《儒学的人生价值观探讨》

  摘要: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就在于在如何看待人、如何重视人、如何尊重人等问题上进行了论述,特别是中国儒学家对人的存在、发展、作用、地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阐述,并在近现代中西文化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这在当代对中国提出和贯彻执行“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人;仁;人生价值;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185-03

  人生价值问题是中国儒学所论述的中心问题,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的特色所在。中国儒学的思想家们对人的生存、发展、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作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并对近现代哲学的形成、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代政治家、思想家特别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提出“以人为本”思想,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真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不能说与此不无关系。

  一、人是世界上最高贵的

  中国历代儒学家最强调人在世界上处于最高贵的地位。先秦儒学创始者孔子首先提出人是世界上很可贵的。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可是,道学庄子认为人很藐小,与微生物相去几何?然而,老子不同意庄子的看法,他认为人是世界中四大之一,与天地同为一大,而非与万物同等,实为高出于万物之上。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经》上篇)而荀子站出来直接否认道学庄子的看法,肯定人在世界上的卓越地位。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王制》)他又说:“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礼运》)人是天地万物中有德者,是五行之源,是五行所成的物类的最高峰。秦汉的儒学家董仲舒更认为人在世界上有很崇高、很重要的地位。他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春秋繁露·立元神》)“人下长万物,上参天地,故其治乱之故,动静顺逆之气,乃损盈阴阳之化,而摇荡四海之内。”(《天地阴阳》)这是说,人与天地同为万物之本,人是形成万物的,无人则万物无以形成,因此,人成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王充认为:“人,物也,万物之中有智慧者也。”(《辨崇》)“倮虫三百,人之为长。”(《商虫》)人与万物是不同的。隋唐的刘禹锡也认为,人是动物中最优异的,他说:“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论》上)

  宋代的周敦颐强调人是很优越的,为万物所不能及。他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邵雍赞同周敦颐的看法,他说:“人之所以能灵于万物者,谓其目能收万物之色,耳能收万物之声,鼻能收万物之气,口能收万物之味。”(《皇极经世·观物内篇》)“唯人兼乎万物,而为万物之灵,如禽兽之声,以其类而各能得其一;无所不能者人也。推之他事亦莫不然。唯人得天地日月交之用,他类则不能也。人之生,真可谓之贵矣。天地与其贵,而不自贵,是悖天地之理,不祥莫大矣。”(《皇极经世·观物外篇》)唯人兼有万物之能,完备无缺,所以,人真可谓万物之贵。胡五峰也认为人是世界上最优者,他说:“人也者,天地之全也。”“万物各正性命,而纯备者人也,性之极也。”(《知言》)唯人兼备万物之性,是世界上最完全的。朱熹认为,人与万物不同在于具备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性。他说:“天之生物,有血气知觉者,人兽是也;有无血气知觉者而但有生气者,草木是也;有生气已绝而但有形质臭味者,枯槁是也;是虽有分之殊,而其理则未尝不同;但以其分之殊,则其理之在是者不能不异。故人为最灵,而备五常之性,禽兽则昏而不能备,草木枯槁则又并与其知觉者而亡焉。”(《答余方叔》)人有仁义礼智信五常,而禽兽没有,因此,人是最卓越的。明朝哲学家戴震在讲到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时也说:“卉木之生,接时能芒达已矣;飞走蠕动之俦,有觉以怀其生矣;人之神明出于心,纯懿中正,其明德与天地合矣……是故人也者,天地至盛之徵也;惟圣人然后尽其盛……人之才得天地之全能,通天地之全德。”(《原善》)人有其他万物所没有的特异德性,实非万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总之,仅从以上儒学家一贯强调人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的论述可以看出,儒学特别重视人、尊重人,探讨人的生存、人生价值,而与佛学、道学不同。佛学探讨人死后如何成佛,道学所探讨的是人活着如何成仙。儒学是探讨人怎样活着才有价值,这种思想、理论、学说,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很多外国,都受到特别重视。所以,中国儒学几千年来得到发展、广传,其缘由就在这里面。

  二、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

  儒学强调人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主要是看到人生的价值。为此,儒学家提出“仁”作为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首先,儒学家对“仁”作了界定。孔子说:“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这是说,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现仁的途径,体现人的价值。所以,孔子说:“仁”者“爱人”。“仁”的宗旨就是爱人。以爱作为出发点,就一定能达到“仁”的标准。其次,儒学在阐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对“仁”这个基本标准作了全面的展开。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这“礼”就是“仁”的规定性。人的价值在视听言动上要符合当时政治的要求,才能得到认可,否则就“不知礼,无以立也。”(《尧曰》)所以,实行“仁”,就必以“礼”进行自我约束,“克己复礼”,以“礼”自律,从而才会做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儒学家在强调“仁”作为人生价值的标准时,还要求真诚实在的力行。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讱。”仁者不肯多言,不肯取巧,不避难而就易,更不是空谈,能真实力行。“力行近乎仁”、“仁者必有勇”、“巧言令色,鲜矣仁!”欲以巧伪赢得人心,实非有意立人达人,是远于仁。孔子肯定:“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里仁》)。孔子还特别提醒:仁者爱人是有是非原则的,立人达人是有行为准则的。他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这是说,仁不可须臾离的行为准则,虽在危难急邃的时候,亦不可违仁。孔子还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里仁》)“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为其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里仁》)仁者应该爱人,而对于不仁的人,则不得不恶之,使其不得影响自己、危害别人。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一个人一定要为仁而生,为仁而死,虽死而得到不朽,否则虽生亦无价值。孔子认为,人生价值要达到“仁”的标准还需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知”,智慧、理论、学说,对立人、达人都有作用。孔子说:“仁者安人,知者利仁。”(《里仁》)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有智慧的人,他的价值就大,言行就随心所欲而不离矩,智者就能知仁为利而力行之。所以,孔子提出为“仁者安仁”,提出好仁必好学,否则“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阳货》)缺乏智慧的人,言行就会违背而危害社会和别人。儒学家在阐述人生价值时,不仅提出一条基本标准,必须树立一个目标,而且为符合这个标准、达到这个目标,还需使用正确的方法,遵循一定途径,具备很好的素质,才能发挥好人生的价值。所以说,儒学的人生价值观在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三、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是巨大的

  儒学认为人在世界上具有最高贵的地位,其根本依据就在于人在世界上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孔子认为,立人就是要达人,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就体现着一个人的仁德作用。“兴于诗”就是创新文化;“立于礼”就是建立政治制度;“成于乐”就是维持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从而,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道学老庄提出“无为”思想,排斥一切人为作用,荀子反对老庄的看法,不赞成使人尊崇“天”,认为人生价值是改变“天”。荀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解蔽》)庄子只知有“天”而不知有人,结果只因任其“天”而废弃一切人的作用。荀子认为,“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虽然,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这是“天道”,但是,最重要的是“人道”,是尽人的作用。要“明于天人之分”。他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疆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天论》)这是说,既要重视“天道”,又强调“人为”。荀子从“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的观点出发,在“明于天人之分”的基础上,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他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聘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天论》)这就是说,与其迷信自然界,思慕它,歌颂它,等待它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界,使其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因此,如果忽视了人的作用去仰慕自然界,那就失去了万物的本性。荀子强调要“敬其在己者”,应该积极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去控制、改造、征服自然界,使自然界万物为人所利用。他说:“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解蔽》)又说:“圣王之用也,上察于天,下错于地,塞备天地之间,加施万物之上。”(《王制》)天地万物受人制裁,人成为自然的主宰。“天地官而万物役”,万物莫不“尽其美,致其用”,“君子之……於天地万物也,不务说其所以然,而致善用其材。”(《君道》)荀子说:“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天论》)荀子的人生价值思想被唐代儒学家刘禹锡所继承和发挥,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思想,更深入地阐述了人的作用。他说:“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与人交相胜耳。”(《天论》上)自然界与人各有其特殊的作用,一方面,自然界胜于人;另一方面,人胜于自然界。他说:“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天论》上)自然界与人的作用是不相互干预的。

  刘禹锡在区别自然界与人的作用时,还具体说明:“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阳而阜生,阴而肃杀;水火伤物,木坚金利;壮而武健,老而耗眊;气雄相君,力雄相长;天之能也。阳而艺树,阴而揪敛;防害用濡,禁焚用光;斩材窾坚,液矿硎铓;义制强讦,礼分长幼;右贤尚功,健极闲邪;人之能也。”(《天论》上)就自然界来说,它在于生长繁殖万物,是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规律在发挥作用。春夏时万物生长,秋冬时草木凋萎,水火能伤害人和物,木头坚硬、金属锋利,这是非生物界的自然性能。壮年时英武强健,老年时则体衰眼花;气雄力壮的可以做首领,这是生物界的自然性能。就人来说,人类社会在于制定法制,是人们判断是非善恶的规范在发挥作用。春夏时种植庄稼,秋冬时收藏作物,防止水害而又利用水灌溉,扑灭火灾而又利用火照明,砍伐木材加工成各种器物,熔炼矿石而又磨砺成金属器具。这是人利用自然界,改造万物的作用。利用“义”来制服强暴奸诈,按“礼”来区分长幼次序。尊重贤者,崇尚功臣,建立法制,防止邪恶。这是人在社会上的改造作用。在这里,刘禹锡已经看到,人与自然界的作用不同在于,自然界是无意识的,以其存在发挥作用,而人是有意识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界万物,为社会造福。刘禹锡在肯定了“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的前提下,还进一步分析了“人之能胜天之实”,即人之所以能胜天,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缘故。他说:“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焉。数存,然后势形乎其间焉……彼势之附乎物而生,犹影响矣。”(《天论》中)这是说,万物相遇合,必然其固有的规律性存在其中,有规律性,就会有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理揆之,万物一贯也。”(《天论》下)所以,“天无私,故人可务乎胜也。”(《天论》中)自然界万物没有自己的意志而服从于“万物一贯”的必然规律,因此,人可以此“天理”力求制服它、支配它。另一方面,人之所以能胜“天”,是在于人能组织社会,实行法制。所以,他说:“人能胜乎天者,法也。”(《天论》上)“是非存焉,虽在野,人理胜也;是非亡焉,虽在邦,天理胜也。”(《天论》中)也就是说,如果社会法制健全,是非标准存在的话,即使在荒野地区,人也能起决定作用;如果社会法制败坏,是非标准丧失的话,即使在文明都市,也只能是自然界起决定作用。因此,刘禹锡认为,必须建立“是为公是,非为公非”的社会立法,使人们的作用都受到共同法制的约束,从而达到“人能胜乎天”的目的,所以说,“人之能胜天之实”,就在于建立起严明的法制。刘禹锡论述的人能胜自然界的根据的思想是对荀子“明分使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四、儒学人生价值观的现代意义

  儒学人生价值观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影响很大,就是在现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政治家、思想家们都有很大的启迪。毛泽东很早就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所以,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他特别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选集》第2卷)所以,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人民战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消灭了反动的国民党,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形成了一条根本的政治路线和工作路线。执行这一条路线,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思想,认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他说:“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所以他认为,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农民是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发挥知识分子的特殊作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我们的事业一定会顺利发展。

  江泽民同志把毛泽东、邓小平的思想大大加以发挥。他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就要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同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以,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

  胡锦涛同志在娴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认真掌握中国基本国情、全面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极大地丰富了现代人生价值观的理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儒学的人生价值观理论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的思维方向和言行方式。可以预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还将在中国当代的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中发出更加光彩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张燕婴.《论语》的《泰伯》、《雍也》、《里仁》、《子路》、《阳货》[M].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

  [2]丛书编委会.老子:《道德经》(上篇)《国学典藏书系》[M].第1版.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3]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天论》、《解蔽》、《王制》《荀子新注》[M].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1979.

  [4]董仲舒.春秋繁露[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

  [5]刘禹锡.《天论》上、中、下卞孝萱:《刘禹锡评传》[M].第1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邵雍.皇极经世[M].第2版.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7]戴震.原善[C]//戴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作者简介:凌泽生(1962-),男,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部副主任,副教授,贵州省职教学会德育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哲学。

有关儒学人生价值观的思修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大学思修论文

2.有关人生观的大学思修论文

3.关于人生价值2000字的思修论文

4.浅谈人生价值思修论文

5.浅议人生观价值观的思修论文

有关儒学人生价值观的思修论文(2)

有关儒学人生价值观的思修论文篇二 《儒学的人生价值观探讨》 摘要: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就在于在如何看待人、如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4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