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梦想的思修论文(2)
关于梦想的思修论文
关于梦想的思修论文篇二
《兴趣成就梦想》
[摘要]伟大的发明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源于一种热爱,一种不懈的追求,一种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兴趣是学好本门学科的前提条件,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便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兴趣的培养在科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兴趣;激发
[正文]
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孟非对一个特别喜欢养鸽子的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凡事业要成功,必须专注,而要能够专注必须得有兴趣,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提,他对于这件事情有这么大的兴趣,所以我相信他必定会成功。”且不论这句话里边的逻辑是不是有问题,但就其基本的观点,笔者深表赞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二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早有这样精辟的结论。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便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有效教学激发兴趣
教师风格和魅力对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而目前担任小学科学课的教师总体上是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学校不把科学课当成主课,安排任课教师的时候不是让语文或数学老师兼课,就是照顾性地让年纪偏大点的老师任课,潜台词就是科学这课程马虎一点没事的。即使有一二个责任性强一些的教师,想好好地上科学课,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应对,明摆着还有一门主课呢,那可是要考试比赛的,要对学生、学校、家长有所交代,成绩不好是没有办法过关的。二是科学课的准备工作非常麻烦,要上好一节科学课,不但要好好钻研教材,安排教法,更麻烦的是要物质上的准备,实验仪器、模型道具等等,甚至还要提前好多天就要做好实验。所以不花一点时间和精力是准备不了好的科学课的,这一点非常明显地制约了科学课质量的提高。三是因为科学知识包罗万象,涉及的方面非常广,小学教师队伍中具有丰富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教师还是很缺乏。小学不像中学各科教师都是专业的,尤其是农村小学,要求教师全能,什么都会一些,什么课都能教,当然专业知识就浅薄了很多,这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日益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需求。没有精彩的课堂,没有教师精彩的引导,要让学生学好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怎么可能呢?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小学科学教学给学校、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校要彻底端正思想,真正把科学课程像美国等欧美国家一样当成主课,跟语文数学并驾齐驱,对其重视程度应远远地超过英语。当然政府最好能给每所小学配备专职科学教师,提供足够的实验仪器设备。对于科学教师来说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1.要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并且还要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科技动态。因为现代科技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而科学教材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你能在课堂上恰当引用最新科技成果,可以想象学生肯定会瞪大眼睛看着你,竖着耳朵听着你。
2、教师的语言要幽默风趣,让课堂里充满笑声。哪一个学生也不喜欢老师总是照本宣科。如果一个科学老师总是带着微笑进入课堂,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地讲课,有时还幽他一默,率性地笑出来,让学生禁不住发出会心的笑声。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解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觉得听课是一种乐趣、一种艺术享受。
3、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4、教师还要走入学生的生活,跟学生交知心朋友,和学生共同研究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做一些实验,可以动手跟学生们一起做,一道观察,让学生既喜欢实验,也喜欢教师。以教师渊博的知识、生动的讲解、亲切的态度,能不让学生喜爱这个老师吗?因为爱屋及乌的缘故,他对你教的这门科学课就产生浓厚的兴趣了。当然这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教师要生动风趣地上课不但跟教师的学识有关,更和教师语言艺术风格、性格特征等有密切联系。要让学生喜欢你,从而喜欢你上的课,这也是所有教师应该做好的功课。
二、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兴趣
利用学科本身的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兴趣中最根本、最常用、最有效的。它产生的兴趣最具有稳定性和专一性。记得笔者小时候学化学,第一节讲到化学变化,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实验,就是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发出强烈的光。那是一个什么实验呀?天哪,铁丝居然会燃烧,这完全颠覆了我日常的生活经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化学课本里到底还隐藏着多少这样的秘密呀?当时我的感觉是无比惊讶,感觉到化学是如此地神奇,这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化学科目学习中,当有些同学都在抱怨化学教师讲得不够清楚听不懂呀,化学太难学的时候,我却毫不费力,感觉一点也不难,真的好轻松。这化学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激发出了我的兴趣,促使我自觉地去学习、研究它,自然化学这门课也就学好了。小学新课程科学教材的编写非常重视根据小学生年龄的心理特点,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其中有大量的内容是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比如:三年级一开始学习科学就安排植物与动物,大树小草,叶子果实,蜗牛蚂蚁;到六年级时安排的机械与工具、电与磁。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认知水平提高,兴趣对象也逐步变化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的内容也逐步深入。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善于发掘并利用那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那就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学好这门课。小学科学共八册,教材内容总的说来有三个部分,就是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生命世界中的动植物和简单微生物的形态及其生长情况的观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等。物质世界中声、热、光、电、磁等等现象。内容都是学生的生活实际中经常接触到的,在没有学习前已经有一些知识是在生活中和通过其它一些途经认识了,教师就要根据兴趣产生的规律,唤醒学生的已知,引起对未知的渴求,利用学生认识中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虽然对地球与宇宙中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陌生,但是也有丰富的感性的东西,例如太阳地球的相对运动,天气的变化等等,学生也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这一点也正是教师可以利用来激趣的认知基础。科学教材里差不多所有内容都非常有趣,只要我们科学教师引导得法,点拨适当,足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关于梦想的思修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