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思修论文 > 大学思修结课论文

大学思修结课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大学思修结课论文

  为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成为具有一定应用性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拓展实践教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思修结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思修结课论文篇一

  《当下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不同的时代赋予爱国主义不同的内涵,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旨在从小学生爱国主义内涵、特点的角度出发,探寻当下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认同;国际理解教育

  "爱国"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有许多"爱国"的感人事迹值得我们学习,也为我国当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积累了大量的素材,面对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爱国主义正在以其不一样的姿态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基础性,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有与其他教育不同的地方,笔者旨在追本溯源,从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分析当下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小学生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关于爱国主义的概念,国内理论界有各种不同的阐述,比较普遍的是列宁所提,"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列宁关于爱国主义的定义,体现在心理情感层面,确切的说是爱国情感。

  小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由于自身的稳定性差,可塑性强,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所以其爱国主义教育也具有特殊性,笔者认为,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旨在通过知识的传授,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并且使他们学会如何爱国。

  二、当下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征

  根据爱国主义所赋予的时代特征,以及小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当下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结合":活动性和讲授性的结合;传统性和时代性的结合;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结合。关于活动性和讲授性的结合,一方面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当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在活动中传授学生爱国知识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另一方面对于必要的爱国主义的知识也要结合教师的讲授。关于传统性和时代性的结合,一方面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还应当延续下来,如小学生国旗下的讲话,另一方面,当下的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具有时代的特征,扩大有时效性的爱国主义题材。关于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结合,一方面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应当从民族性入手,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民族文化认同教育,使小学生对祖国的文化、疆土、历史等有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在传播本国文化的同时,要兼容并包,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了解国外的政治制度,文化特色,对小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

  三、当下我们如何进行小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

  笔者认为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应当从爱国主义教育的特征入手,针对当前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

  (一)以活动为主,讲授为辅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加之爱国主义教育本身的抽象性,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就应当更多的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法要避免形式化,教条化。

  校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活动方式展开,班主任可以有计划的制定关于爱国主义的班会主题,让学生对于国家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学校可以组织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要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活动的氛围中引领学生追忆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以长沙市为例,从2004年开始,长沙市建立了毛泽东青少年活动纪念地、刘少奇故居等爱国主义基地,建立了如湖南烈士纪念塔,徐特立故居等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领导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带领学生参观,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继承发扬传统的、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当前我国小学中组织升国旗,奏国歌,国旗下的讲话等各种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重要的意义,应当继续延续下来。

  当前教材中也渗透了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组中,所有的课文均是围绕爱国主义展开,如"圆明园的毁灭"讲述其昔日的辉煌和毁灭之后的灰烬,"狼牙山五壮士"讲述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大部队撤离,英勇牺牲的事迹,等等,都激发了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扩大、完善传统的爱国主义内容,使其具有时代性。

  对于一些陈旧的教育内容,应当改进和完善,一直以来,小学的德育内容中的爱国主义版块存在着脱节现象,有的不符合当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的则没有跟上时代潮流,学生学习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办法体现在生活实践中,导致许多学生不知道怎样才算是爱国主义。

  当前网络的普及让小学生可以接触大量爱国主义的信息,教师将有代表性,有时代性的爱国主义内容带到课堂,如时事热点问题,钓鱼岛事件等,让小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对小学生进行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增强小学生对祖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中,对小学生进行文化的教育是最容易也是最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在当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要注重文化的民族性,加强对小学生传统中国文化的熏陶,抵制,弱化不良外国文化的侵蚀,从文化入手,提高小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当前小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存在缺失的情况。小学生对于民族的优秀文化了解较少,对于中国传统的京剧、毛笔字等知道的不多,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积淀深厚,需要教师不断进行重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当前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学生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干扰,当下小学生对于洋节日了解的甚至比中国的传统节日还多,不少小学生成为了麦当劳、肯德基连锁经营店的主要消费群体。

  针对当前的态势,加强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势在必行,学校应当为学生开设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让小学生从小多多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如中国的剪纸,民族音乐,民族戏剧,书法,对联,灯谜,歇后语等都应当融入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多多创设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组织学生在节日里开展各种活动,搜集经典的民间故事,扩大小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小学生对中国节日的认同和理解,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小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学校可以有意识的向中国传统文化倾斜,例如,学校可以把学生的书法,绘画,等贴于画墙上,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这些措施在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方面都有重大的作用。

  (五)加强小学生国际理解教育,争做世纪新人。

  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国内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结合当下理论界的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当下小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包括四层内涵,第一,理解本民族精神,第二,关注重大国际问题,拥有全球视野,第四,拥有平等,宽容的心态。

  对小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又由于小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智力,心理还不成熟,对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笔者认为对小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小学生关注国际问题的兴趣,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对于国外文化,国外小朋友有一颗平等宽容的心。

  各个小学由于资金、规模、师资等情况的不同,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力度也不相同,有条件的小学经常请外教进行授课,举行一些中外小朋友交流活动,对于小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很有帮助,提高小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但是对于条件一般或者较差的小学,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校本课程进行弥补,学校或者班级可以组织一些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题活动,同时也可以在具体的学科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讲述了异域文化,"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威尼斯的小艇"等课文,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在讲授这些课文时,要注意创设异国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树立国际意识。

  由于当下国内小学生在爱国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之更加开放和宽广的时代环境,也赋予了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以新的内涵,在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小学阶段的培养对于学生将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培养新一代适应国际形势的青年,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任务重大。

  参考文献

  [1]裘元伦:《经济全球化内涵的八对矛盾》,载《世界经济》1997年。

  [2]罗大文:《试析爱国主义的内涵、结构与功能》,载《学术论坛》2006年第6期第58页。

  [3]石惠新孙学文:《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载《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

  [4]曾水兵:《加强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理性思考》,载《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思修结课论文

288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