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关于社会问题的论文(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社会问题的论文篇3

  试谈社会流动问题

  摘 要:阶层固化,指的是阶层流动受阻的情况。我国的青年阶层固化日益严峻,其后果至少有四个方面:一是青年心态难以淡定,影响党执政的青年阶层基础;二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造成冲击;三是不利于党所提出的时代精神的弘扬;四是生活无力感及由此而生的身份焦虑。青年阶层的顺畅流动意义则表现在:一是有利于主流价值观念的巩固与回归;二是社会充满活力;三是阶层对立趋势容易转化为阶层间和谐相处;四是对社会规则产生认同。要破解这一难题须要:一是打破阶层固化,要从陈旧思想观念的破除下手;二是营造合理社会分层机制,使得社会流动顺畅化;三是以橄榄型阶层结构的形成为阶层结构调整目标;四是重视青年阶层群体的利益表达。

  关键词:青年;阶层固化;破解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转型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也是不同群体的利益调整、不同类型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过程,针对不同的利益群体和社会矛盾,我们该何去何从应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主题。这个主题之所以重要,主要原因在于青年阶层群体的自身特征:青年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年身上迸发的活力是推动一个国家和社会不断创新和进步的主力军,青年群体生存状况的好坏直接关乎整个国家的命运和走势。本文以社会转型过程中青年群体的阶层固化为研究主题,围绕青年阶层群体的阶层固化及其后果、青年社会流动的意义以及如何破解青年阶层固化等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青年阶层的状态:阶层固化及其后果

  青年创业发生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之下。目前来看,社会转型之中存在着诸多阵痛,就阶层流动来说,官二代、富二代、垄二代、穷二代各种二代的代际传递似乎在揭示着这个社会阶层间流动的扭曲状态。而社会阶层的流动的凝固化就是阶层固化,这种青年阶层流动不畅的固化状态容易带来严重后果。

  一是青年心态难以淡定,影响党执政的青年阶层基础。一个社会的资源有限,如果人们获得这种资源的机会不够公平,就会影响人们对这个社会的认同。难以获得认同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信任危机一旦出现,党的“信得过、听得进、跟得上”的社会动员效果就容易大打折扣。不幸的是,具有这种心态的青年阶层数量不在少数,而这种数量上的比例将直接影响党执政的青年阶层基础。究其原因,就在于青年阶层群体向上流动的渠道受限而且似乎有收窄之势。众所周知,青年阶层向上流动,渠道至少有升学、就业、参军等,但目前来看,升学方面,城乡二元的户籍体制将类似高考的选拔制度人为做了不公平对待,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输在了起跑线上。就业方面,好职位“拼爹”、“萝卜招聘”的现象也常见之于报端,这种现象也蚕食着社会公平,容易让底层青年群体丧失信心。

  二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容易造成冲击。在我们接受的主流教育中,类似“勤能补拙”“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付出一分收获”“有志者事竟成”等崇尚实干、埋头付出的主流价值观念不断受到怀疑和否定。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相反例证、对立价值观念的流行又加重了这种病态。“土豪,我们做朋友吧”的网络流行语似乎揭示了人们对于自身现状的无奈、不满,对于土豪群体的艳羡、调侃心态。靠着投机取巧、循私钻营反而获得了勤劳、实干、踏实而获得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更进一步给主流价值观念带来了窘境和尴尬。主流价值观念的弘扬必须既要有精神情操的陶冶,更要有现实生活中的受益,缺乏任何一点,都难以长久树立起来。

  三是不利于党所提出的时代精神的弘扬。改革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和时代精神,青年阶层的固化使其阶层群体社会流动凝固不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典社会学家帕累托曾指出精英群体要保持群体活力必须要从底层吸收精英,否则容易导致自身群体的封闭、能力弱化、品质矮化。可以说,这种阶层固化造成的是“双输”的结果,一方面精英阶层不能有效补充新鲜血液,造成自身群体近亲繁殖、创新能力低下,另一方面,底层群体无法向上流动,影响其对整个社会的认同。反之,青年阶层社会流动的顺畅带来的是“双赢”的局面,一方面,精英群体因为不断有新鲜血液的注入而表现的活力四射;另一方面,底层青年群体看到这种上升的渠道通畅,也增强了向上流动的信心和动力,这给发挥底层青年群体的个人才智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四是生活无力感及由此而生的身份焦虑。阶层的固化,意味着不同阶层的青年获得机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差别很大,而且获得这种机会和资源的机会和能力更多的是靠着出身、家族、权力等先赋性因素而非个人能力、品质等后致性因素,这就容易使得底层青年群体对生活失去信心,使得那些靠着个人能力好容易挤到中间阶层的青年难以认同自身的中间阶层身份,尤其是疾病、事故等因素都很容易让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回复到底层状态。“公众的焦灼情绪在上升,人人都自称是‘弱势’。曾经有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8%;知识分子受访者达55.4%;而网络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则高达七成。”

  二、破解青年群体阶层固化的意义

  破解青年群体的阶层固化,至少也会有四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主流价值观念的巩固与回归。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勤奋、务实。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传承的也是这样一种价值观念。让底层青年群体坚定对于社会公平正义能够实现的信念,坚守主流价值观念,有利于社会整体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发挥主流价值观念的正能量,激发社会活力,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整个国家的创新和发展。要达此目标,必须破除存在于青年群体的阶层固化。

  二是社会充满活力。社会流动健康有序,就意味着机会、利益、资源的分配相对公平合理,在这种情况下,青年群体会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自由,发展也相对来说更为全面。在这样相对合理宽松的环境下,青年阶层群体中的精英才能够实现从下往上的顺畅流动,青年阶层群体才能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和行业,并能够看到希望、坚守下去。反之,如果年轻人认为自己生存的社会环境缺乏活力,他们就会丧失探索的勇气、奋斗的动力。如此,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影响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和走势。

  三是阶层对立趋势容易转化为阶层间和谐相处。阶层间的和谐相处一只是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阶层多元化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一个阶层分化方面的进步,它改变了过去的工人、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两个阶层,一个阶级”的社会阶层结构。但是,如果一个阶层的发展以另一个或其他更多的阶层发展为代价,这就容易激发矛盾、产生阶层间的对立,尤其是当某个阶层或利益集团垄断了权力、教育、经济等各方面资源的时候,对立、仇视就会成为社会心态的常态。这样的社会容易产生戾气,从而酿出极端事件。

  四是青年阶层能够实现顺畅流动容易让青年阶层对社会规则产生认同,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现代化和现代性是社会学经常提及的两个核心主题,在现代社会一个很重要的阶层结构特征就是橄榄型的阶层结构。而要实现这种阶层结构,阶层间尤其是青年阶层能够实现顺畅流动是关键。当一个社会人们的地位、报酬、荣誉来自于文凭、考试、个人能力等后致性因素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容易被人们所认可,反之,一切利益、荣耀来自于家族、权力、血缘等先赋性因素的时候,没有这种因素的阶层群体往往缺乏对这个社会的认同,当这样的群体数量很大时,则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破解青年阶层固化的对策

  在当前这个时代,创业似乎是破解阶层固化的一个重要对策,但是在阶层固化的状态下,各种资源的分配很难做到公平与公正,创业的过程难免艰辛,但有些困难是无法靠个人吃苦耐劳、聪明才智就能够克服与得到的,而且市场不会给创业者太多的时间去积累,资本没了,一切归零。即使在创业很火的IT界,竞争也是异常惨烈。各种爆出的风投刷流量、制造虚假流量或流量泡沫的消息层出不穷,缺乏了约束和监督的人性弱点又将创业的局面复杂化、困难化了。在这种情况下,要破解阶层固化,应该有更宽的思路。

  一是打破阶层固化,需要从陈旧思想观念的破除下手。看待现状离不开历史思维,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造就的等级观念、尊卑贵贱观念在社会上仍有市场,殊不知,这种观念极易造成阶层之间的区隔与固化,因此,虽然国家的法律规定人人平等,但要在实践中做到这一点,让要下很大的功夫。萝卜招聘、县级部门党政一把手子女拥有事业单位入职名额等就说明了这种观念的顽固和盛行。平等也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的重要方面。平等,究其层面,不能仅仅是人们地位、发展机会、财富积累方面,它更应该提现在人们的人格尊严方面。

  二是营造合理社会分层机制,使得社会流动顺畅化。社会分化机制,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有所不同。在传统社会中,出身、血缘、亲缘等先赋性因素在社会分化机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在现代社会个人能力、考试、职业晋升制度等后致性因素则相对重要。目前我国的社会转型期中,这两种因素相比,先赋性因素还有很大的空间,而且其挤占后赋性因素发挥的空间十分严重,这才造成了诸多社会不公。要破解这一难题,还需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彻底改革户籍制度。这指的不仅仅是农村与城市的二元户籍制度,还是指城市中也应该在分配资源如教育资源方面做到公平、合理。其次,改变不合理的考试制度,让农村与城市的学生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再次,完善法律,让“拼爹”“萝卜招聘”等破坏社会公正的行为无处可用、无计可施。

  三是在青年社会阶层结构的调整上应以橄榄型阶层结构的形成为目标。橄榄型阶层结构的直观特征就是两头小、中间大。这种特征的阶层结构有利于青年阶层群体的稳定,“中间大”意味着大部分青年群体都处于这个位置,这对于巩固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维护社会规则、保存和传递主流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有益处。“两头小”,主要指的是处于底层和处于顶层的青年群体比例都相对较少。底层青年群体较少,说明他们向上流动的渠道比较顺畅,相反,底层青年群体数量较大,一方面说明社会流动不畅,另一方面也会对整体社会的稳定埋下隐患。总之,橄榄型阶层结构应是阶层结构调整的一个努力方向。

  四是政府应重视青年阶层群体的利益表达,为改善青年阶层群体创业、就业环境不懈努力。政府应积极回应类似“蚁族”“�潘俊薄笆笞濉鄙踔敛糠忠槐弦稻褪б档拇笱�生群体的迫切需求和利益表达,倾听他们的呼声,为改善他们的居住、就业、医疗等环境做出务实努力。给青年阶层群体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最终受益的是整个社会,因为青年意味着无限可能,既有坏的可能,也有好的可能,引导青年阶层群体将精力放在干事创业上来,无疑应是最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程启军.阶层间封闭性强化: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新趋势[J].学术交流,2010(1):118-122.

  [2]程金华,吴晓刚.社会阶层与民事纠纷的解决――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分化与法治发展[J].社会学研究,2010(2).

  [3]赵云泽,付冰清.当下中国网络话语权的社会阶层结构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0(5):63-70.

  [4]陆学艺.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0(7):1-11.

  [5]李路路.社会结构阶层化和利益关系市场化――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J].社会学研究,2012(2):1-19,242.

  [6]杨文伟.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探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7]黄勤锦.青年阶层固化的成因及对策[J].黑河学刊,2014(3):139-141.

  [8]敖成兵.“土豪”流行语背后的青年阶层固化现象检视[J]. 中国青年研究,2014(6):71-76.

  [9]汪慧,王冲.阶层固化背景下底层青年的“中国梦”[J]. 当代青年研究,2014(1):19-25.

  [10]程和祥,韩玉胜.“土豪”一词的文化逻辑审视[J]. 中国青年研究,2014(7):5-10.


猜你喜欢:

1.当今社会现象论文

2.浅谈社会道德论文3000字

3.社会问题参考论文

4.社会存在问题论文

5.浅谈社会不文明现象论文

关于社会问题的论文(2)

社会问题的论文篇3 试谈社会流动问题 摘 要:阶层固化,指的是阶层流动受阻的情况。我国的青年阶层固化日益严峻,其后果至少有四个方面:一是青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846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