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 > 农村人口方面的论文发表

农村人口方面的论文发表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农村人口方面的论文发表

  改革开放以来 ,人口由乡村向城市大规模流动 ,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非农产业转移 ,是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主流。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村人口方面的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人口方面的论文发表篇1

  浅谈农村人口与发展的战略对策

  摘 要:人口问题是事关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我国农村人口失控问题必须从转变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及社会保障入手,逐步消除城乡生存方式的差别,以此促进农村建设,达到社会和谐。

  关键词:农村人口 小城镇建设 劳动力转移

  一、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多年来,农村较好地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农村人口总量还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今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稳定低生育水平。2010年前坚持既定的生育政策不变,兑现独生子女的政策承诺,落实奖励扶助政策;对独生子、独生子女“双独”家庭普遍开发二胎。二是把人口好计划生育工作重点从人口控制,转向落实奖励辅助政策、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方面,这既有利于人口控制工作开展,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1、在城市就业多年,有稳定工作和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要鼓励他们彻底转移,并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鼓励好引导。(1)建立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度,鼓励那些在城市已经就业,并且具备城市生存条件和能力的农村家庭,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入城镇,彻底转变为城镇居民。(2)改革户籍制度。对放弃承包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应该无条件地接受为城镇居民,并且享有城镇居民的各种待遇,在子女入学、最低生活保障、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与所在地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3)城镇要为农村家庭进入城镇提供廉价住房。农民在放弃承包土地的情况下,可以购买或者租住政府提供的廉价住房。(4)对彻底转移的农民,政府可以考虑在进入城镇初期的一二年,在工商税收、子女学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帮助和扶持彻底转移的农民度过转型期。

  2.对不具备条件在城镇居住,或者不愿意彻底转移的农村居民,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通过外出打工的方式实现就业转移。(1)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市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2)取消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对城乡劳动力在求职、考试、招聘、录用等方面平等待遇。取消进城务工的跨地区流动的农村劳动力的各种证卡、城市用工单位要为农民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保险。(3)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4)健全农村劳动力输出信息网,建立沟通内外的劳动用工信息网络,为农民劳动力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及时的劳动用工信息。(5)扩展和扩大国际劳务市场和劳务输出。

  三、巩固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

  1.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在减免农业税和农村税费政策情况下,农村教育面临着经费来源不足的新问题,要把教育投入,特别是确保教师工资和农村贫困学生的助学保障等支出纳入公共财政的范围,尽快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学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

  2.科学规划高中教育布局。扩大现有高中的招生规模,降低高中教育的就业成本,对困难家庭的学生提供助学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一些与高中教育阶段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再教育和培训机会。

  3.加强农民工培训。一是进一步健全农民工培训体系,以各地劳动和就业部门为主建立低成本的农民工技术培训中心,根据市场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尽量做到有定向培训,使培训合格的农民工能直接就业。二是建立农民工职业培训基金,鼓励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支持农民工技术培训事业的发展,并且对困难的农民工给予一定的助学金和奖学金。

  四、发展农村新型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各地可因地制宜采取以下方式:

  1.公司加农户。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通过订单、契约等方式连接广大农户,形成产加销紧密衔接的产业组织体系。

  2.专业合作社。主要是通过农户之间及经济人之间的资本联合、劳动联合、产销联合等纽带形成的经营组织。

  3.股份合作经营。主要是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方式进行合作经营。

  4.民营庄园。主要是通过土地使用权承包、租赁、转让、买断等方式,建立庄园,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种养加销等生产经营活动。

  5.村办公司。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农工商总公司或企业集团。

  五、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

  1.科学制定小城镇改革发展总体规划。从本地实际出发,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制定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对土地资源以及生产、生活设施进行合理布局,做到城乡结合、镇村同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2.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小城镇应当立足首位优势,确定发展具有特色的支柱产品和产业。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特产资源及旅游观光等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经济结构。

  3.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土地资产效益,为小城镇发展积累资金。城镇建设中要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同时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经验大典.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编,2000.9

  [2]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年鉴.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10.10.

  [3]中国计划生育工作全书,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5.

  <<<下页带来更多的农村人口方面的论文发表

324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