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社会学论文>伦理道德>

浅谈社会角色视角下大学生的道德发展

时间: 宁静642 分享

  一、社会角色对大学生的道德发展

  (一)角色过程对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

  角色过程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角色的确定和表现是角色过程的静态方面,角色的扮演是角色过程的动态方面,此处所说的角色过程与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主要集中在角色的扮演对大学的道德发展的影响上。角色的扮演对大学生的道德发展的影响主要集中一下几个方面:

  1.角色扮演可以强化大学生的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指人对自身所处社会位置的认同和肯定。自我认同与个人年龄和个人文化素养有重要联系。一个人的文化素质越高,其自我意识就越强,认识自我的能力也就越强,对自身的管理和约束能力也就越强,对个人道德发展的影响也就越大。大学时期是强化认同的时期,更是影响个人道德发展方向的重要时期。大学时期是个人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人会独立思考社会中的种种现象,自主选择社会现象中透出的社会价值观念。但是受自身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影响,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具有主观想象性,对社会价值观念的选择自我倾向性较强。一旦对社会价值观念的认同出现了偏差,就会造成大学生的道德失范。角色扮演可以强化大学生的自我认同,而良性的角色扮演能促使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合理发展,大学生只有正确的认识自我,才能更好提高自我修养,进而促进大学生道德的良性发展。

  2.角色扮演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的再社会化时期,是大学生强化知识技能、形成独立价值观念、获得社会生活技能,成为正式社会成员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人渴望踏入社会、独立生活。角色扮演可以使大学生提前了解、体验各种社会行为。透过角色的扮演,大学生可以学习一定的、实用性较强的社会技巧,如:工作面试考核、人际互动中的各种情境如理解和拒绝等等,同时也可以在了解社会多元价值观基础上思考和整理个人的价值观。透过角色的扮演,其还能进一步认知和体验各种社会角色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而透过这些体验可以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综合上述,角色扮演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3.角色扮演能为大学生提供平复情绪、释放压力的途径,有利于减少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的产生。

  随着当前社会竞争的激化,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大学生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的匮乏,诸多不利因素必然会对他们造成影响,造成其情绪失衡、心理产生障碍等不良结果,不利于大学生的道德发展。对于情绪失衡和心理产生障碍的大学生,角色扮演能为其提供平复情绪和释放压力的途径。透过角色的扮演,大学生能够学习和了解不同社会角色的社会行为,通过表演的形式,体验新角色的行为带来的新鲜感,在表演的过程中平复心情,释放压力,从而能更积极地面对自己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避免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二)角色失调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

  1.角色不清不利于大学生的道德发展。

  所谓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扮演者对自身角色的行为准则认知出现失调,不清楚自身角色所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而造成的行为混乱。角色不清容易出现在社会急剧变迁时期。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各种外来价值观念鱼龙混杂,对于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有巨大冲击。许多社会角色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的混乱,使得大学生对于社会角色的了解和适应更加困难,这些困难不利于大学生的道德良性的发展。

  2.角色中断不利于大学生的道德发展。

  所谓角色中断,是指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现象。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为踏上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而积极准备的时期,而角色扮演为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利途径,如果大学生在角色过程中出现角色中断的现象,就容易造成大学生的行为失调,从而对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角色失败对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

  角色失败意味着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的认知完全失调,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失范现象。角色扮演者不能良好承担角色表现角色,只能中途停止对角色的表演,角色失败就产生了。这时即使角色扮演者还未失去角色,但角色的承担和进行已经十分困难了,角色承担着想要转变过来将会遇到更多的阻碍。虽然在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中,角色失败的现象十分少见,但是,角色失败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和对角色承担者的残酷冲击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对角色失败的现象各方也应该产生重视。角色失败上通常会带来的两种结果:一种是角色的承担者只能承认角色失败而停止表演角色;另一种是,即使角色扮演者还未失去角色,但角色的承担和进行已经十分困难了,角色承担者想要转变结果只会遭受更多的挫折。当大学生在校期间,他被认定为角色失败时,他会面临巨大压力,不仅包括家庭压力、学校压力、同辈群体压力,还包括来自社会的压力。如果他们不能正确面对和处理这些压力,就容易出现行为失范,甚至于道德失范,所以着角色失败不利于大学生的道德发展。

  二、社会角色对于大学生道德发展启示

  (一)确立科学的角色培养观念,提高大学生道德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导航,社会行为是在思想观念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促进大学生的道德的良性发展就必须先建立科学正确的角色培养观念。社会、学校和家庭是大学生学习和吸收知识和观念的重要场所,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需要三方共同配合,增强其与社会、学校和家人的角色互动。学校是大学生和体验适应社会角色的重要场地,学校对于大学生道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教育是一种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整体。高校社会角色十分丰富,有老师、行政工作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而高校老师直接学生接触,和学生的互动十分密集,教师的处事方式点和价值观念会对学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现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时常是错位的不全面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只是起到了传授课程知识的部分作用,但是很少有老师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帮助,没有起到育人的作用。因此,要促进大学生道德的良性发展,就要培养良性的师生互动网络,高校教师不仅要承担其传授文化知识的职责,而且还要为培养和树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道尽到责任,自觉地肩负起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责。

  引导大学生道德向积极方向发展只靠学校是不行的,社会和家庭的作用不可忽视,应建立起三方相互配合的全面的互动关系网络。家庭是大学生早期社会化重要场地,它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大学生早年价值观念的形成,大部分源自于自己的家长,家长价值观念的好坏决定了大学生早年的道德素质的高低。学校应时常与大学生的家张密切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双方的引导作用,树立科学的角色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道德向良性方向发展;现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大学生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社会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十分明显。要避免大学生出现道德失范现象,就必须坚定地执行正确社会价值导向,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角色观。社会要充分运用舆论导向,向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进而为大学生提供道德教育良好的大环境。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引导,家长要配合学校的引导,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只有与大学生有密切关系的三方相互配合和补充,才能更好引导大学生,促进其道德素养的提高。

  (二)创造良好的角色环境,提升大学生道德意识。

  环境是个人生活的情境,对个人行为和思想有引导和约束的作用,对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要促进个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就必须建立积极向上的环境。

  首先,学校要创造的良好物质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有特色的学习环境。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大学生对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感知与认同,有利于其角色扮演的良性发展。物质文化是学校人文底蕴的体会,深厚的人文底蕴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平静心灵和约束行为,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视野。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是一个学校外在实力的体现,对于学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尤其要注重提升校园物质文化品位,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精神力量,达到教化和育人的目的。

  其次,学校要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要义。努力提升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有利于创造积极健康的群体氛围。精神文化环境是隐性的,但是其影响力是巨大的,这种隐性的力量对于塑造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准则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加大建设力度,提升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的行为和精神。用高校浓厚的人文底蕴感染学生,用教师高尚的品德引导学生,以促进大学生道德的良性发展。

  (三)建立角色行为保障制度,引导和约束角色行为,促进大学生道德发展。

  高校道德教育就是要积极促进大学生自我提升,引导大学生朝良性健康方向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所需的人才队伍。要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就必须要建立健全的角色行为评价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

  首先,设立角色行为的评判制度。角色评判是指社会群体和个体对角色执行者对角色执行效果的判断和评估。评估的对象可以是影响角色执行度的一切因素。所以,角色评判不只能让大学生具体认识比较空泛的角色行为规范,还能提升大学生主观判断能力,强化其对角色的认识,进而有方向性的约束和引导自己的角色行为,同时还可以为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提供正确发展方向。

  其次,设立完善的角色行为奖惩制度。完善的角色行为奖惩制度,就是利用完善的角色行为准则来抑制和调节大学生的越轨行为,激励奖赏积极的角色行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主观认识深化和价值选择的形成时期,也是他们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摇摆不定的时期,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想要提升大学色的道德发展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学生自觉高尚的道德行为的培养,需要有相关的制度配合。行为准则与角色评判制度的制定要适应大学生的特点,要奖励拾金不昧等积极行为,惩处见利忘义等消极行为,通过制度的抑制和调控,使大学生的道德向积极方向去发展。

  (四)强化角色教育,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

  角色规范是表演者表现角色的行为准则。角色意识是表演者对角色主观理解。大学生只有理解了其角色的准则和规范,才能遵循社会的期待展开角色实践。这不仅要求大学生提高自身的主观判断和选择能力,更需要学校承担起责任积,发挥积极引导功能的。

  首先,学校要扩展授课的内容,打破单靠政治教育进行道德引导的局限。学校要尝试建立各学科的联系,相互配合,将知识进行融合,再教授给学生,以此来强化大学生角色认识。法律是制度上的行为准备,道德是思想上行为准则,两者互相联系起来,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当今社会提倡素质教育,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时,既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又要利用道德对于个人行为的约束作用,同时学校还要重视对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利用法律对人的行为的强制管理功能。大学生了解法律,提升了法律认识,也就了解社会行为的准则,进而相应提高了道德水准。当前,大学生还处于心志的发展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在逐步完善。现今社会又是一个多元价值观共存的社会,大学生对其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行为上具有摇摆性,容易从好的方面走向不好的方面。学校将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多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有利于强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健康的角色意识的形成,进而提高其道德素养。

  其次,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积极的教学方式,对强化大学生的角色意识十分有帮助,有利于大学生将外在的道德认知内化为自身内在的道德素质。教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将社会中出现的典型的道德问题与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自身道德的认识能够更加深化,教学的目的也达到了。教师还可以采用感受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体会和参与,达到教学目的,在这个体会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深刻的感受,进而强化其认知。感受教学要注重从学生视角出发,在学生所具备生活经验基础上,引导进行角色想象,以此提升学生的角色认识,进而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综合上述,大学生的道德发展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发挥社会各方的作用。从社会视角中角色过程和角色失调的角度出发,大学生的道德朝积极方向发展需要经历四个过程:一是强化过程,即强化大学生角色认识,进而提升其道德认识;二是感染过程,即建立良好的角色扮演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用良好的环境感染大学生,深化其道德意识;三是优化过程,即建立完善角色行为保障制度,调控大学生道德行为;四是教化过程,即强化角色教育,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

浅谈社会角色视角下大学生的道德发展

一、社会角色对大学生的道德发展 (一)角色过程对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 角色过程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角色的确定和表现是角色过程的静态方面,角色的扮演是角色过程的动态方面,此处所说的角色过程与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主要集中在角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85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