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 > 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范文

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范文

  职业道德,就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职业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在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范文篇1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随着高等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实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市场化;国际化;大众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方法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是教师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这些努力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它的实质,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和社会生活实践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过程和结果。从大的范围讲,既包括教师内在品质方面的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个人内在的自我道德教育,是教师个人品德形成的内部动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师德品质和养成师德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高校教师师德品质的关键。它应当是内在品质修养和外部行为修养的高度统一。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现代化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面临现代化的挑战。高等教育现代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既包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也包括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既要继承和发扬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等经典大学观念,还要积极研究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范围内产生的高等教育的新理论新思潮,包括大众化、多样化、民主化、终身化、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等等。

  1.高等教育大众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对高校教师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校教师重新认识高等教育的价值,树立新的人才观、新的质量观、新的知识观和新的目标观,要求高校教师具有更强烈的责任感。同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大众化使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学生成份多样化、复杂化,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环境的变化,高校教师要关心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择业就业问题。

  2.高等教育市场化。

  随着市场逻辑不断引进高等教育,不仅前所未有的引发了高校教师观念的冲突和整合,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全方位地对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等教育市场化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市场化并不排斥道德,相反,它极需要道德规范作为运作的基础。因此,高等教育市场化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带来新机遇,提供了坚实的、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也为高校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的充实、更新和完善创造了巨大的发展动力。

  3.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些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首先,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和一致性的斗争日益复杂,为高校师德教育增加了难度;其次,国际化向社会生活领域扩展,对高校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第三,社会转型加快引发的矛盾冲突,为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新的难题。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教师在履行职业行为过程中应自觉培养和提升全球道德意识,在遵循高校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的同时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价值观的学生要实行“有教无类”的无歧视无差别教育。高校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帮助学生去发现获取和运用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趋势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新挑战、新机遇和新的要求。道德修养不仅要了解其途径,还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无从下手,师德水平就不能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有:

  1.内省法。

  内省,即对自己内心的省视、审查,是一种自律心理,也是一种自觉的自我反省精神。内省是道德修养的态度,又是道德修养的方法。《论语》中有一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通过内省,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依据师德要求做出自我评价,自我批判,自我调控,从而达到自我提高。内省,要严于解剖自己,关键在于提高自觉性;要找出自己最应记取的道德准则、至理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对自己“耳提面命”,激励自己按照这种准则、信条去做。实践证明,只有认真总结经验,自觉内省,高校教师才能明确今后改进、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2.慎独。

  如果说内省是一种内心的自律,那么慎独则是侧重于外在行为的一种理性约束,是道德主体的“自我立法”和“自我监督”。 慎独要求一个人在没有别人在场和监督的情况下,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谨慎注意自己的思想行为,不做违犯法纪和道德的事情,做到表里如一,内外一致。慎独要求教师在“隐”、“微”、“恒”上下工夫。杜绝人前道貌岸然,人后卑鄙丑恶的两面派作风。慎独需要很高的自觉性,要到达这种道德境界是不易之事,非一朝一夕能成,必须要经过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长期艰苦的磨练过程。

  3.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教师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鼓励自己为达到更高师德水平而努力的过程。教师可以一种职业道德理想作为激励自我的目标,这种目标是教师的一面旗帜,给教师指明前进的方向,也是教师生活中的精神支柱,不断推动和鼓舞教师朝着目标奋斗前进。任何一个教师只要在本职工作中郑重进行师德修养和锻炼,坚持下去必有收获,这种收获能够转化为宝贵的精神动力,进一步激发和鼓舞教师去争取更大的收获,因此,不断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增强自信、也是进行师德修养的好方法。教师在自我修养过程中,也常常会遭受挫折和失败,甚至会遭受到妒忌、嘲讽和非难,但是不能因此就意志消沉、抱怨、妥协和退缩,而应该从挫折和失败中反思,从困难中磨练出来,使自己更加成熟,从而走向成功之路。自我激励是激发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内在动力,是教师强化和磨练克服各种障碍和阻力的动力,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重要保障。

  4.致知。

  致知是《大学》中“八条目”之一,是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程。教师在提升自己师德修养的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和思考人生哲理和做人的道德,准确地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在合理性,恰当的把握好自己在教育劳动中的伦理位置,培养趋善避恶的道德意向及情感,选择恰当的职业行为。

  5.践履。

  践履是将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付诸实践的过程。马克思认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最根本的道德修养方法。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改造主观世界;只有在现实的与他人相处的道德关系中,才能改造自己的道德品质。人们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在各种现实的人际关系中,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脱离了社会实践活动,就无法进行道德修养。

  6.交往。

  每一个教师必须既教书又育人,这两者是同一过程,每一个教师都在承担道德教育的任务,每一个教师都是道德教师。从本质上来说道德教育过程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交流和相互理解过程。教师必须通过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在教育实践中实施并体验教师道德准则,形成与高校教师职业相适应的道德情操、信念,构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与学生的交往还有利于教师获得良好的师生情感体验,促进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发展。

  四、总结

  教育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决定其是否能够担当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重任。教师劳动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靠自身高尚的人格激励学生,影响学生,启发思路,锻炼能力。高尚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期的、终身的。因此,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对高校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高校教师在进行师德修养过程中,要借鉴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优良传统,勇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加强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水平,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冷余生,解飞厚.高等教育学[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2]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3]戴晓霞.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市场化[M].台北:扬智文化,2000.

  [4]刘湘溶.如何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N].中国教育报,2004-10.

  >>>下页带来更多的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范文

346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