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工学论文 > 电子机械 > 电子工程毕业论文发表

电子工程毕业论文发表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电子工程毕业论文发表

  电子工程现代化技术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电子工程的发展可谓是一项利国又利民的产业。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子工程毕业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子工程毕业论文发表篇1

  谈电子工艺生产性实训问题及对策

  摘要: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SMT生产实训车间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该基地的开设是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创新之举。通过生产真实产品,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基地的运作过程中,企业生产计划与学校教学计划、学生技能训练与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通过3年的探索实践,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关键词:SMT生产实训车间;生产性实训;问题;对策

  一、前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1]。

  2008年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建成了第一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SMT生产实训车间。2009年,为适应学院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SMT生产实训车间搬至花都工学结合实验园。SMT生产实训车间主要是“电子工艺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提供生产性实训教学条件。其主要运作模式是:半工半读,接单生产。生产实训车间的生产设备与企业的生产设备完全一样,实训的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完全一致[2]。在生产真实产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劳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

  SMT生产实训车间建成近三年来,学生在生产车间培训、实训的过程中已为多家企业加工各类电路板组件数万块。车间不但能加工各类电路板组件,还能生产U盘等各类电子产品。“电子工艺”生产线实习已实现真正意义的生产性实训,SMT生产车间已成为真正意义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在良好实践教学条件下接受培训和进行生产性实训,不仅掌握了专业技能,而且加深了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他们毕业后进入企业实习、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现场经验。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运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如企业生产计划与学校教学计划之间的矛盾、生产性实训的时间和人数安排问题等。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有些已找到有效缓解矛盾的方法,有的仍需不断探讨。

  二、电子工艺生产性实训面临问题与对策

  (一)企业生产计划与学校教学计划的矛盾

  高职教育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实施的,具有相对稳定的模式和计划。而校内生产性实训则以企业生产任务为依托,学校在与企业合作洽谈时,希望企业能将连续几个月的生产加工计划提供给学校,便于基地整体安排一个学期的培训和生产内容,但企业方面却很难做到。因企业生产是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的,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规格、数量必然要跟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企业生产计划与学校实训教学计划的衔接必然会产生矛盾。

  面对这一深层次矛盾,为使学生熟悉和掌握SMT生产工艺流程,学会SMT生产、检测设备的编程、调试、维护方法,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基地采用相对灵活的办法:“有单生产、无单培训”。

  表面组装工艺技术需用涂敷设备、贴装设备、焊接设备、测试设备等多种组装设备,学生在车间进行生产性实训时,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主要是贴片机、AOI、ICT等设备的编程和调试,需要培训的时间也较长,但此时不能正常生产,生产只能在已编制好的程序、设定好的参数下进行。为此,无生产订单时,培训学生,使他们熟悉和掌握贴片机、AOI、ICT等设备的编程方法、检测方法;有生产订单时,安排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让学生熟悉和掌握表面组装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求及SMA的返修方法。

  (二)学生技能训练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实训重点放在技能训练,并允许实训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原材料消耗。而企业生产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不仅在时间上要求紧,还要求最大限度减少消耗。学校和企业效益目标的矛盾在生产性实训实施过程中尤为突出。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任务就是承接企业订单,为企业提供来料加工服务。面对这一突出矛盾,在订单生产过程中,基地一方面按真实产品的生产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工艺,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物料的损失和浪费。另一方面,生产基地自购一部分元器件等物料,补充培训和生产中的原材料消耗。

  对于加工时间问题,与企业进行协商,强调学生所进行的生产性实训必须体现“学做合一”,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题下,生产时间要比企业长,在与企业签订加工合同时交货时间相对长一些。

  (三)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习中的心态问题

  传统的实习方式主要有传递—接受式、示范—模仿式两种。校内生产性实训引入了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和管理模式,是按照产品的工艺流程来布置实训任务的。开始几天学生由于新鲜、好奇,兴致较高,能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实习。但一段时间以后,面对重复性工作,有的同学对实训失去兴趣,在实训中牢骚多、不认真,有些岗位的工作不愿做,甚至部分家长对此也不理解,传统讲授式的学习方式与真实生产任务式的学习方式矛盾突出。

  面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在实训中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比熟练某一个岗位技能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更加重要。因为生产性实训的目的就是在生产真实产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劳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为使学生保持良好心态进行生产性实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并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生产实训基地设备利用率问题

  SMT生产实训车间建有SMT(表面组装)、THT(通孔插装)两条生产线,以适应企业贴片、插件板的加工要求。由于表面组装电路板组件具有高可靠、优质量、低成本等特点,且表面组装工艺技术是电子产品实现“轻、薄、短、小”主要手段,故原采用THT工艺制作电路板组件的电子企业,很多都改为表面组装工艺技术制作电路板组件。不过SMT生产设备一次投入较大,绝大部分中、小型电子企业贴片工序一般都外包加工,插件等后线工序自己做。

  这样生产性实训基地接到的插件订单越来越少,从而使得THT生产线的设备利用率下降。

  对此,生产实训基地一方面与原有合作企业协商,签订混装板(既有贴片、也有插件)订单;另一方面,与进驻我校的“厂中校”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影响力增加混装板生产订单,校企双方共同组织,进行培训和生产。不但使学生熟悉和掌握SMT、THT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五)生产性实训的时间和人数安排问题

  表面组装技术各工序环节大多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只需少量的设备维护和质量检测人员,在企业SMT生产线一般安排四人左右。而生产性实训基地集教学、实训、生产为一体,生产时不能像企业一样只安排几个学生,但同一时间段也不适合安排太多学生,否则既不能保证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也容易造成产品不良或报废。教学计划中的生产性实训,是以班级为单位全部安排在下午。实际操作时发现两大问题,第一,整班学生全部在车间,若要进行订单生产,人数太多了。第二,生产性实训全部安排在下午,而上午生产车间没有学生,订单生产无法连续进行。

  这个问题与教学计划、课程安排都有关,很难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避免生产车间学生太多,目前采用的办法是: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生产性实训课时的前题下,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习课或其它课外时间,尽可能使学生分组、分时段在生产车间进行生产性实训。

  (六)学生实训的阶段性与订单生产连续性之间的矛盾

  生产性实训是按专业“教学进程、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表”在某个学期、某几周或每天的某个时间段进行的。这就使得某些时间,生产基地培训或实训的学生很少或根本没有。

  若有订单,它是一个连续性的生产过程,有时一个订单可能需要一、两周时间才能完成;按照电路板组件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线上必须有若干人同时工作。如果没有学生,无法保证订单生产正常进行。

  即使没有订单,也应利用生产实训基地的设备培训更多的学生,使他们熟悉SMT生产线工艺流程,学会主要设备的编程方法,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如果教学计划无安排,也就没有了培训对象(学生)。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矛盾,使更多的学生了解现代电子产品制造技术,保证订单生产持续进行,提高设备利用率,专业老师在全院开设了“现代电子制造技术”公选课,使非电子专业的学生有机会了解和熟悉现代电子制造业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

  公选课教学计划中除理论授课外,安排一定学时的实践教学,各非电子专业学生可以利用自习课等其它课外时间,分组、分时段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培训或进行生产性实训。这样既能保证各时间段都有学生,又解决了订单生产过程中因车间学生人数太多可能造成的质量问题。

  结束语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通知中指出: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

  SMT生产实训基地是我校花都工学结合实验园中“校中厂”之一。经过近三年的生产性实训实践,围绕珠三角地区现代电子产品制造基地背景为学院提供的地域优势,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探索,既紧密贴近社会实际,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推动了我校“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形成了学校里面有工厂、车间里面有教室的工学结合校园格局,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也为同类高职院校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具有较好的示范和引领辐射作用[3]。

  生产性实训、“校中厂”是高等职业教育中近年来出现的新事物。实践证明,此举对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要求无缝接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在具体运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只要高职教育工作者本着“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思路,贴近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强生产性实训的组织,就一定能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电子工程毕业论文发表篇2

  浅析电子信息在工程建设中的特点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提出了“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策略,使电子信息工程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技术要求高、建设周期长、建设投资大的特点,必须经历由单个到群体,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二十一世纪作为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使用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发展。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的信息管理,已成为企业等现代化管理的一种先进的方式。最近几年关于工程造价方面的软件和网络技术研究的成果,Internet 技术的出现更是大大地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及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IT 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电子信息在工程档案工作中的作用

  工程档案资料是指在具体的建设工程中形成的具有定意义与保存价值的图纸、图表、文字等材料,妥善保管工程档案资料,刘工程项目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使用、管理、检查与维护的凭据.并起到监督与审枝工程质量的作用。固此对于档案资料的信息实行自动化、电子化管理非常重要,电子信息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经营、擞策、管理的服奇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传统的资判管理方式通常以纸质材料为载体,这种管理方式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流程与管理原则方法。例如对工程建设中形成的文件进行立卷归档。这种方法是将档案工作与文书工作相结合,形成相关文件以后,循过文书部门进行立卷收集工作,再选往资料档案部门进行筑管理。

  而电子信息则是在日常工程建设中随时形成的,以光盘、磁盘等为材料载体表现为电子图纸、电子报表、电子信件与电子文书等,这种形式通常由工作人员将信邑记录在磁盘上,并直接在磁盘上进行更改,当修改完成后,提交到统一的办公信息数据之中,由技术工作人员与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共同使用从而消除档案资料与文件之间的界限。由于电子信息需要随时产生与修改,并贮存于统的办公信包数据之中,固此电子信息对计算机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并且电子信息的归档也不仅是产生与保存资判文件,还必{剪有配套的读取软件这就要求在电子信息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构建有效的公共管理信息平台,提供邮件、检索、导航等常用的网络服务功能。

  与传统的纸质挡案资料相比,电子信息主要有以下几十方面特点:

  ①电子信包必须依靠相关的计算机办公设备才能进行使用。

  ②电子信息受距离与时问的影响较小可眦最大程度的宴现资源共享。

  ③电子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办公设备迅速的进行信邑处理与传递。

  ④电子信息的保存条件与传统纸质档案资料有很大的不同,对场地的面积要求驶低,但有较高的防磁性要求。

  由于电子信息实现了与载体的分离,困此资料的概念分类整理逐步替代了赘判宴体分娄。随着电子信息的不断壁展,文件的内容与形式特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档案资料不必像以前那样通过纸质文件进行人工分娄整理而是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整理排序。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办公软件对电子信息进行不同的组合分类。基于这种特点,档案部门可以根据人们不同的需求,选取代表性强的信息资料共享于网络上,井与工程建设项目点建立互联网站,相关技术人员可眦进行资料的下载,使资源得必充分利用。

  在工程建设中,电子信息的保存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可读性与自身价值上档案资料在鉴定方法、鉴定内容与鉴定标准上都发生丁重要的变化。根据传统的档案资料价值评定理论,文件的保管期限应根据其参考价值与评定价值来确定,但由于电子信息一方面可眦快速制作.产生的文件更多,另方面,信息的内容会根据用自需要进行不断的变更与补充,因此难以确定准确的保管期限电未产生明确的管理鉴定方法。此外,由于电于信息载体的特殊性导致其保管要求与检索利用方面也与传统纸质文件有着许多不同。

  二、电子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作用

  工程造价管理的电子信息化是指将电子信息技术(主要指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应用于工程造价管理之中,从而达到提高工程效率、节约成本的目的。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工程造价管理得信息化作为建设领域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工程造价管理电子信息化的实现

  首先,工程造价管理流程的信息化。这主要是指利用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等制定出一整套简洁、高效的管理流程,从而降低人力成本,物力成本、财力成本。比如,可以简化原来已有的采购环节,将原料集中采购,从而降低材料成本;又比如通过科学管理,减少中间不必要的环节,从而减少多余的人力耗费,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其次,工程造价管理设计的信息化。在工程设计时,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出工程的施工方案,提前发现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资源浪费严重的部分,可以提前发现,从而及时找到应对方案,有针对性的改进设计,降低造价。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建立起及时反馈机制。每当发现新的问题和改革方案,能够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和作业流程,从而提高施工安全的系数,降低成本。最后,工程造价管理成本核查的信息化。工程的质量需要质量核查人员来保证。因此利用信息化,设计,计算,模拟,反馈出质量检查所需的成本也是很有必要的。

  2、工程造价管理电子信息化的必要

  首先,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有的信息资源只是简单按照日期、人名进行排列。这样做很难发现工程造价中的问题,特别是隐患。其次,工程造价信息采集、处理方法落后。原来的信息采集技术仅限于对工程本身的数据信息和原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采集。不仅如此,在信息采集采集过程中还会出现信息分类标准不统一、信息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数据格式不兼容和存取方式不一致等问题。使得对信息资源的远程传递加工处理变得非常困难,信息资源的内在质量很难提高,信息维护更新速度慢,不能满足信息市场的需要,落后于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最后,信息网建设不完善的问题。现有的很多关于工程造价方面的网站建设很不完善。一方面,网站的内容非常杂乱。具体表现在:⑴网站的设计很不科学,比如挂码广告过多;⑵转载的内容过多,原创的内容过少。比如在工程类网站上,一篇原创文章被数十家相类似的网站转载。有的网站转载率高达 90%以上,基本上失去了一个信息服务网站应该具有的服务作用。另一方面,网站的经营很不科学。有的关于工程造价的专业类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不惜牺牲自己的主页,刊登一些与工程造价无关的内容,将利益摆在职责之前,造成本末倒置。

  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工程建设中电子信息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提出了加快工程建设中电于信息的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妥善解决电子信息的保存工作、做好电子信息的技术处理工作、推动档案管理体系的立体化建设变革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加快电于信息系统的自动化建设。

猜你喜欢:

309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