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议中国民族宗教政策的论文(2)

时间: 坚烘0 分享

浅议中国民族宗教政策的论文篇二

《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特点析解》

【摘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丰富多样,各种宗教源远流长,国际联系广泛。本文分析总结了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多元并和睦并存,宗教信仰反映民族文化、民族历史,宗教礼仪教规、祭祀活动与民族风俗共融,宗教信仰与国家政治联系紧密四大特点希望对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和促进各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交流,预防宗教破坏与渗透有所参考,以期帮助认识、了解如何处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同民族、社会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特点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从历史上看,一个民族为了发展会在当时的社会文化中有所取舍地选择最有利于民族繁荣的文化,选择一种意识形态,或哲学和宗教,于是这种文化成为这个民族的文化载体。在宗教与民族关系中,民族的生存是根本,宗教是一种象征或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分析了解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探寻更好的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方法,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文化交流。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中,存在着以下特点:

一、宗教信仰多元,同时和睦并存

有资料显示,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例超过50%。有些少数民族全民信仰一种宗教,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族、乌孜别克族共10个少数民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一些少数民族同时信仰多种宗教,比如云南的26个少数民族中有24个少数民族在普遍信仰各自原始宗教的同时,又分别接受了两种以上其他宗教,形成一种宗教被多种民族信仰,一种民族信仰多种宗教的情形。在一些少数民族同一家中既有人信仰原始宗教,又有____徒,更甚者同一人既进教堂祈祷,又遵守原始宗教诸种禁忌的“鬼神之家”。各民族、各家庭、各人在宗教信仰方面互相尊重和睦并存。而且,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各种宗教、各个教派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而并行不悖。在云南丽江地区,东巴教和藏传佛教、佛教和道教、佛教和喇嘛教、显教和密教以及儒、释、道合流交融。东巴教是纳西族原有宗教,早期受藏族苯教影响,明末清初藏传佛教传入,有的东巴画幛就直接请藏族喇嘛画师画。丧葬是纳西族民间最重要的活动,然而巫师达巴(即东巴)和喇嘛却能共同举行法事。在明代白沙壁画中,佛道合流就表现得很明显:大宝集殿西面佛龛后壁“如来佛会图”上层为小佛坐像,中层为道教的帝君、天女、神将等,下层画的是和尚、帝君、天女之类。

二、宗教信仰反映民族文化、民族历史

不同民族的不同宗教信仰,能够大致地反映出那个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历史发展。因为一个民族信仰某种宗教,与他们居住的自然地理环境,他们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与外界交往的情况,受外界影响的大小有着密切联系,而这些联系又都会反映到他们的宗教信仰上。像云南白族,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从大理南昭国鼎盛时期发展至今,他们一直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注重学习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发展自己,加之有优越的生活环境,所以使得这个民族信仰的本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世俗化的特点很明显,宗教的那些神秘的东西,在本主身上很少体现。而有一些信仰原始宗教的民族在逐渐信仰三大宗教之后,其民族文化、民族历史中既保留着信仰原始宗教的一些影子,又遵守着后来信仰的宗教的教义教规。像云南有些拉祜族居住区,被____传教士做宣传工作之后,逐渐接受了基督

____

三、宗教礼仪教规、祭祀活动与民族风俗共融

一般来说,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在物质文化、精神文明等社会生活方面的传统,是各族人民相沿已久而形成的风尚、习惯,具体反映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方面。宗教礼仪教规、祭祀活动融合于民族风俗中,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一些应付精灵、鬼神的宗教仪式,经过不断地重复,形成了习以为常的习俗活动,使参与者在行为和意识上调动、统一起来,并得到精神安慰和受到鼓舞,成为支持人们信念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比如穆斯林长期恪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坚守五功,开斋节、圣纪节、古尔邦节成为这些民族的传统节日,形成了清真饮食习惯等等,这些风俗习惯就其来源上看,是从伊斯兰教的禁忌、仪轨演化而来的,具有伊斯兰教文化背景。另外,一些民族风俗也在宗教活动有所体现。像伊斯兰教传统圣纪节在国外一般都是纪念穆罕默德诞辰,教徒在伊斯兰教历3月12日这一天里诵经、赞经、讲述他的生平事迹、隆重集会,以示庆祝。而中国穆斯林的圣纪节,却不限于3月12日这一天,而是可以在整个3月份的不同日子里举行,节日期间除了诵经纪念穆罕默德外,还开经作“尔买里”(即念经做善事)宰羊、宰牛,设筵聚餐,以示哀悼、纪念自己的祖先。内地的大部分著名清真寺,如西安化觉寺、南京净觉寺、北沧州南大寺、宁夏银川大寺、青海西宁东关大寺等就采纳了中国传统的殿宇式四合院为主的建筑式样,门前有照壁,寺内建筑也多画栋雕梁,楹刻涂壁。

四、宗教信仰与国家政治联系紧密

首先,宗教信仰与国家政治联系紧密体现在对少数民族信仰宗教自由等政策的问题上。党和国家经历过建国初民族地区的信教群众心情舒畅,宗教界人士与政府的关系比较和谐的阶段;经历过60年代“左”倾错误,70年代““””的十年动乱期间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偏离偏离了正确的方向的阶段;再经历现在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总结以往所犯错误的经验,吸取教训,纠正错误并纳入正轨的阶段阶段。这都是与有关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政策制定正确与否,执行正确与否有关。其次,我国许多民族聚居在边疆,其中一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教,境外宗教对我国的传教活动,特别是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的渗透和分化活动,不可避免地对民族宗教问题产生影响,增加了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少数民族宗教问题上升到了与国家政治联系紧密的高度上来。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接连发生事件,就是因为一些敌对势力、破坏分子利用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进行挑拨煽动的结果。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是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传承的一种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宗教感情往往与民族感情交织在一起,宗教信仰往往影响着信教群众的思想和感情。而且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相互交织,不但关乎社会稳定,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基于以上关系,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对解决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熊坤新.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2]吕大吉.宗教学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高志英.多元宗教与社会和谐――云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发展问题调查研究[J].云南: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3).

[4]何其敏.构建和谐尊重多元――对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的思考.来源于佛缘资讯网,2009-4-12.[EB/OL]

[5]刘长乐.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评《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来源于中国民俗网,2008-6-18.[EB/OL]

[6]王红曼.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及国家的宗教政策[J].青海社会科学,2002(3).

浅议中国民族宗教政策的论文相关文章:

1.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论文

2.浅议中国民族政策论文

3.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论文

4.有关中国民族政策论文

5.民族宗教理论政策论文

24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