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心理健康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其个体性有发展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其社会性有适应性和规范性的特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范文一: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探讨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问题,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推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视角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

  一、家长的榜样作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国自古以来对于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问题就有许多相关方面的论述,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观点。[1:36]家长在家庭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青少年,家长的言行端正,所作的事情都能够符合规范,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积极的,相反,如果对青少年只是进行一味的空洞说教,而自己的行为与教育青少年的道理却背道而驰,这样不仅不能够让孩子信服,相反,孩子会逐渐认为家长的教育是言行不一的,这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心理学家班杜拉也曾经做过攻击反应的实验,实验的结果证明,成人所作的行为,其内在的善恶倾向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只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去做,不会深入的判断、研究所作行为的善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树立怎样的榜样,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此,在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长要有意识的给青少年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榜样,给青少年的心理以正向的积极影响,这种榜样的作用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包括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娇惯型,这种教养方式主要是指家长对于青少年过于溺爱,孩子是家庭生活中的核心,家庭生活都要围绕着孩子的需要而进行,孩子成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碰碰不得,说说不得,为我独尊,任性而为,以自己为中心,对于家庭缺乏责任心,也不懂得感恩,这种娇惯式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难以适应,会不断的碰壁,这对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第二种类型是独断专行型,这种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其特点与娇惯型的教养方式正好相反,此种教养方式实施中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是绝对的权威,在家庭教育的实施中,要让孩子绝对的服从,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见解,管教的方式粗暴、简单,并且过于苛刻和严格,要求每一件事都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完成,在这种教养方式教育下的孩子,自卑心理严重,胆小怯懦,冷漠而不善于与人沟通与交往,在学习与生活中缺乏自信,这种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也是非常不利的;第三种类型是放任自流型,这种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家长对于孩子的不管、不问,而任其发展。青少年正是思想道德素质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管教,其思想和行为就很可能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心理健康失衡的问题,而发生偏激的行为,这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第四,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此种家庭教养的方式对孩子的要求严格而不苛刻,关爱而不娇惯,让孩子充满自信,懂得尊重,积极向上,而充满正能量,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让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善于理解他人,学会与人为善的交往,善于适应社会,这种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对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在日常的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以民主的教养方式教育孩子,要理解、尊重孩子,善于鼓励和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自律,学会友爱,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与此同时,家长要改变固有的家庭教育观念,不仅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的发育,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教会孩子学会关心别人,教会孩子善于排遣自己不良的情绪,教会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未来幸福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良好的家庭氛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氛围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之间所形成的关系状态,其中既包括妻子与丈夫的关系,也包括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还包括一个家庭亲属之间的关系。[2:47]一个家庭的家庭氛围是否和谐,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彼此关系融洽、和谐,家庭的氛围就相对的和谐,相反,如果一个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较为紧张,家庭的氛围也自然不会和谐。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同样也是孩子快乐生活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家庭成员中夫妻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试想夫妻间不断的争吵,彼此的关系日趋紧张,孩子的内心是无法获得快乐和安全的体验的,而如果夫妻间和谐共处,彼此关爱,夫妻感情融洽,孩子的成长环境也自然沐浴在爱的阳光中,孩子的心理也自然会比较健康,可以这么说,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结论

  研究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问题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家庭教育的开展情况并不尽人意,依然面临许多急需改进的地方,因此,开展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余凤红.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J].教育探索.2010(09):34-36.

  [2]顾康乐,陈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研究[J].农家科技.2010(01):45-47.

  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范文二:音乐课堂中学生心理健康强化策略

  摘要:综上所述,在音乐课堂上,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合适的音乐教学方法,每节音乐课为学生提供精彩丰富的教学内容,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中学生;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科技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强硬的知识作为后盾,显然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学习,而学生学习的好坏与否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突出问题之一。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因素严重干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大家把焦点聚集在学校教育。而音乐课作为学校教育课程之一,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起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通过音乐课堂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呢?笔者通过实践和学习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一、了解音乐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采用合适的方式,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利用自身的学科特点,可以通过唱一唱、跳一跳等各种方式,同时以情感为纽带,引导学生入情、动情,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增添色彩。音乐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首先音乐小舞台是一个心理素质的考验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弄清自身的缺点,音乐小舞台是贯穿于平常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可以在这个环节中得到磨练,进而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克服嫉妒、任性、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养成积极乐观、向上进取、坚定自信的品格。其次,律动在音乐课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在教小学一年级歌曲《理发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表演,在整个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劳动场景,并问:“同学们,画面上的人们在干什么?”接着教师可以播放音乐《劳动最光荣》让学生和教师一起随着音乐节奏进行各种劳动律动表演,使学生在律动中产生愉快的劳动心情,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为学习新歌《理发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律动在音乐课堂中体现的作用正是针对了中小学生注意力的短暂性、求知欲望的好奇性、个人兴趣的广泛性及形象思维的丰富性的心理特点。最后,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交流会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和悦纳他人长处,完善自己缺点,学会积极与他人合作,不断提身自我价值,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

  二、音乐课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展示自己擅长的本领。比如在教《草原就是我的家》时,因为这是一首内蒙古表演唱的歌曲,所以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个创作表演的环节。接着老师可以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在我们103班举行一次音乐盛会,那没有节目怎么办呢?老师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同学们把我们今天学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如:演唱、舞蹈、歌舞、朗诵等表现出来,大家觉得怎么样?”这时,教师发现教室一下子就沸腾起来了,几乎每位同学们都兴致勃勃的参加自己喜欢的音乐表演。这样的活动不仅使每个学生发挥了自己的长处,而且也有自信让同伴接纳自己,从而使每位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次,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希望,使学生相信自己“我能行”、“我可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使用一些对学生带有期望性的言语,这样不但给孩子成功的自信,更为以后的教学作了铺垫。最后,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台阶,使学生登上成功的舞台。教师给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尝到甜头,渐渐步入成功的舞台。

  三、教师要及时掌控学生的课上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智力

  (一)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型性。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趣”呢?这要根据教学内容,巧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思维。而精彩的导课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让教师的讲课顺利自如。

  (二)创设“情境式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欣赏一首乐曲时,假如你只是纯粹的欣赏肯定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在欣赏之前提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这时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达到教学目的。

  (三)让学生上课动起来,不要做学习的被动者,而是做学习的主动者。对一些音乐表现力较弱的学生也要给他们机会。每一个学生都想融入到集体之中,都想自己比别人强,包括一些“差生”。其实在他们的心理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集体的认可,只要把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激发出来,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那么就能培养他们对音乐课堂的兴趣。

  (四)激发学生的课堂感情。每节课教师应细心观察、仔细琢磨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根据学生的课堂情绪表现对学生采取适当的评价和引导。从多层面培养学生喜欢音乐和热爱音乐的情感,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对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他们的情感。综上所述,在音乐课堂上,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合适的音乐教学方法,每节音乐课为学生提供精彩丰富的教学内容,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马建青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01-20

  2、“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黄爱玲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05-15

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

2.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结课论文

4.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结课论文

5.大学心理健康课论文

6.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

7.大学心理健康结课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

心理健康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其个体性有发展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其社会性有适应性和规范性的特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范文一: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24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