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浅析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论文(2)

浅析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浅析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论文

  浅析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论文篇二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不正确的家长教育方式出发。并提出了如何使家长和青少年更好地和睦相处并且优化家庭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0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关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也越来越多的被剖析。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青少年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形成的主要基地。探究家庭教育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优化家庭教育的对策同时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主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的家庭教育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尽管很多家长已经从许多教训中开始了理智上的清醒,但是大部分家长还没有在感情上完全接受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离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还有一段距离。导致这种局面,有许多客观因素在起作用,但是家庭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且隐蔽存在的心理误区却是关键的因素之一。以下着重分析家庭教育的三个心理误区。

  误区一:家庭教育目的功利性较强

  家庭教育目的是家庭活动的出发点和行为指导,引导着整个家庭教育活动的方向。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心理一旦极端功利化,必然在认识上诱发非理性思维,忽视孩子的实际发展,产生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以孩子为出发点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功利心,这个和孩子本身的发展之间存在本质差异但是目前家庭教育的重点只集中于青少年的智力发展,考上大学成为了培养孩子的主要目标,一切家庭教育活动也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资料显示:对于“孩子考不上大学就不算成功”这一看法,有12.5%的家长“非常同意”,有28.4%家长“比较同意”;对于“培养孩子的关键是设法提高他们的分数”,有11.7%的家长“非常同意”,由35.9%的家长“比较同意。”

  误区二:家庭教育的盲目攀比心理

  很多家长较为喜欢的教育方式之一就是用熟悉的同学或同龄儿童的优良表现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作为一种教育策略,如果使用得当,会取得一个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相当多的家长攀比心理定位不当,忽视孩子的内在个性差异,随意选择评价标准,进行错位比较。其结果是使孩子的独特的个性消失殆尽,盲目跟风学习,强制孩子学习各种课程。造成孩子的个性扭曲和进一步加深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隔阂。

  误区三:家庭教育方式中“爱”的度没把握好

  家庭教育的“爱”没有把握好一定的原则,家庭教育的“爱”过度则容易转变为溺爱,主要表现为以下类型: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高在上,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遇;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家庭教育的“爱”过少则容易造成对孩子不闻不问的现象。具体的表现:漠不关心:对孩子的成长方面的学习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不管不顾,任其发展;轻易动怒:对孩子的关心缺乏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孩子一旦做出错误的行为便容易得到父母的打骂。

  经过仔细的分析和调查,以上述三个误区为出发点为进行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如何使家长和青少年更好地和睦相处并且优化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 提高自身受教育水平

  家长作为一个面向孩子的最重要的主体之一,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心理活动和具体行为。父母的受教育水平高就意味着家庭教育的权威性较高,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也会积极正面。

  李彦章的研究发现,父母教育水平对教养方式的影响趋势是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孩子采用负面教养行为越少,教育困惑也越少。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倾向于给予子女更多的尊重、理性而善意的理解,与子女更容易进行双向沟通。

  (二)社会各方面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自主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促进其主动发展的终生教育。有关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早期的亲子交往有关,如Moreira等发现感受到的社会支持、特别是亲密关系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恋模式的副产品,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比非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并且对自己的社会支持状况更为满意。由此可见社会环境和社会支持与青少年的成长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

  (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合作教育是青少年快乐成长的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家庭教育应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家长不应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校和家庭的互动:1。发挥学校的宣传教育功能,面向家长和孩子同时进行家庭和睦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教育2。发挥学校的调节功能,当家长和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学校可以积极充当和平调节矛盾的第三人。3.联合构建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钱铭怡、肖广兰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父母不良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可能是影响子女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四)在青少年家庭教育中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营造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使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尊敬和坦诚沟通的关系,有利于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构建亲子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1.转变观念,平等对待,平等相处。亲子关系是一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需要父母和孩子双方进行共同的努力。2.加强亲子沟通,增进家庭理解。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加强亲子沟通与交流的前提条件。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亲子交往观念,然后家长和子女之间还必须定期进行一定的沟通来保障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是辨证统一的。家庭教育的不当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障碍甚至产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发展,而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家庭和睦。因此,必须把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海莲.走出青少年家庭教育的误区[J].新学术.2008(06)

  [2]孟育群.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李彦章.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J]1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2)

  [4]王志梅.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8)

  [5] Moreira JM,Silva MDF, Moleiro C,et al1Perceived socialsupport as an offshoot of attachment style1Pers Individ Differ,2003

浅析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论文相关文章:

1.分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论文

2.分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

3.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的影响论文

4.浅谈家庭教育心理学论文

5.互联网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浅谈论文

6.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的影响论文

233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