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探析中学生心理问题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探析中学生心理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探析中学生心理问题论文篇一

  《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浅析》

  【摘要】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中学生因为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最具普遍性,教育部门及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据调查中学生群体中学习困难、厌学的学生已超过四分之一,中学生缺乏自信心的情况非常突出。本文在分析导致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根源的基础上,认为对中学生应积极进行心理指导,适当减轻其心理压力,提出消除、缓解压力的途径、方法,以在保证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对策;考

  中学生因为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最具普遍性。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课堂教学过死,亲人要求过高,促使学生精神越来越紧张,心理越来越脆弱。

  一、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适应不良型学习问题

  害怕学习,上课、做作业或看书注意力难于集中,学习力下降,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矛盾状态,甚至中途休学或辍学。

  (二)强迫型学习问题

  莫名其妙的紧张、不安,如总是担心考试失败、挨老师批评;反复检查自己任何一次作业或试卷;在考试时,总觉得想要大小便,但并不去上厕所。

  (三)抑郁型学习问题

  学习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有的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有的厌学,对学习缺乏兴趣;有的绝望,学习成绩差,觉得前途非常渺茫,无望、无助感强烈;有的学习疲劳,大脑反应迟钝,思维滞缓,情绪沮丧或烦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四)焦虑型学习问题

  这是一种忧郁、恐惧、紧张的合并学习心理状态,或者过于担心,担心自己能力不行、考题难、考不好;或者盲目紧张,心慌意乱、焦躁不安、害怕恐惧,想镇定下来专心做事又不知做什么;或者表情严肃,肌肉紧张,身体疼痛,出现各种不适反应;或者行为冲动,态度偏激,表现出攻击行为,动不动就对别人发脾气或摔打东西等。

  二、导致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根源分析

  (一)身心发育过程中个体差异性因素的影响

  1、认知水平。即个体对外界事物认识、判断、评价的能力,是影响人们思想、心理的主观因素之一。比如考试能否引起中学生的焦虑,以及焦虑的程度如何,与个体的认知水平有直接关系。如果把高考看作是决定人生前途、命运的唯一出路,并且对自己应付高考的能力估价过低,其考试焦虑水平必然过高。反之,如果将高考只看作一种升学就业的途径之一,并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其焦虑水平便不会很高。

  2、个性倾向。包括学习动机、兴趣、爱好、态度、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有的属于智力因素,有的属于非智力因素。智力水平低的学生,缺乏基本学习能力,或学习方法不当,或学习技能缺乏,导致不能学,不会学。学习内在动力不足的学生,或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或学习上经常受挫失去信心,以致不愿学、不想学。有的存在懒惰、粗心、畏难等性格弱点,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

  (二)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1、对孩子学习期望值过高与简单化、智育化的家庭教育目标和方式

  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会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深刻影响。家庭对孩子所采取的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导致孩子学习心理负重压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当一部分父母追求“考高分――上重点――就业好――赚大钱”的家教目标,不能正确地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有些则是过分溺爱,孩子怕吃苦,意志力差,在学习上碰到一点小困难、小挫折就不适应甚至放弃等;有的家长不能协助孩子科学合理制定学习计划或完成对子女的教学上的辅导等等。

  2、盲目追求升学率、教师应试苦教、学生为考死学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

  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使学生心理长期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睡眠不足、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有的设置快班、慢班,按考试成绩把学生排队、定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人为地被定义为差生,久而久之,他们自己也会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能力,最终会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

  3、应试教育评价制度与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为主要因素的社会环境

  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和市场经济中日趋复杂的思想文化环境是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应试教育使对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睡眠严重不足,学生的厌学、逃学、考试焦虑以及附带的失眠、学习紧张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导源于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制度。同时,由于中学生自身不太成熟的特点,缺乏处世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容易受社会生活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种种不健康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影响,特别是网络游戏、色情和暴力信息对中学生的心灵造成很大冲击,损害学生心理健康。“读书无用”、“知识无价(没有价值)”、“物质享受”、“及时行乐”在学校流行,有些学生因此厌倦了学校生活,产生了厌学情绪,甚至整天沉迷于网吧,玩黄色的电子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置之不理。

  三、解决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营造积极、健康、良好的教育环境,消除各种“负面”因素的刺激和诱导

  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尽快改变以高考、以分数来评价学生优劣的单一的教育评价模式和人才选拔制度,建立一个结合学业水平、学习动力、身心发展以及学业负担等多方面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更加科学而丰富的评价方式对教育的多个领域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大力抵制大众传播媒介中一些格调低下、观念错误、腐化堕落的东西,为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社会舆论应该积极发挥其导向作用,对中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培养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和情感。

  2、创设健康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树立科学、正确的家教思想,不要把家庭教育变成孩子身心健康的“摧残教育”、“致残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长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和合理的期望值,这样才能去正确教育塑造孩子,让孩子保持一颗健康、进取的心。家长应该时刻关心子女的身心成长状况,要科学合理地解决家庭出现的任何问题,创建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既不能溺爱子女,也不要对子女提出不合理的期望,要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3、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1)教师要努力提高素质,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学生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兴趣爱好的促进者。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努力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呵护一颗颗幼小心灵,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这样的教师更容易亲近学生,与之打成一片,学生更喜欢向其倾诉,才是有个性魅力的、令学生喜爱的好教师。

  (2)学校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大度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营造和谐、民主、自由、宽松的气氛,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学生,让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变着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主动探索精神,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开拓创新、积极进取。

  (3)树立兴趣养成与知识并重的教育教学目标

  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态度,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视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教育、疏导和矫正工作

  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健康和谐的精神氛围,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在中学普遍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科学知识,让中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学校逐步建立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保障体系。学校应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室、咨询信箱、咨询热线等方法,及时排解处于青春期中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同时,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各学科丰富多彩的心理健教育内容,对中学生实施自觉地、有意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比如,历史课中英雄人物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语文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写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探析中学生心理问题论文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探析中学生心理问题论文,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浅议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议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学校每年的常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大一新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新生

  • 新闻心理学论文
    新闻心理学论文

    新闻心 理学又称传播心理学,涉及到新闻学与心理学两方面,它以研究传播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及其 规律为主,作为心理学的新兴分支

  • 探讨幸福心理学的论文
    探讨幸福心理学的论文

    幸福,是人们主观情感的表达。是人体脑部的一种刺激反应。我们拥有不一样的生活,所以注定我们追求的幸福也不尽相同。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幸福心

  • 学前儿童逆反心理论文
    学前儿童逆反心理论文

    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上又叫控制心理,它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下面是学习啦小

2444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