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论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基础和主体,它渗透在各种素质之中,影响和制约着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而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是靠教育来实现的。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心理素质教育的论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论心理素质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心理素质教育论文篇一

  《论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作为中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基础和主体,它渗透在各种素质之中,影响和制约着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而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是靠教育来实现的。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已广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特征,研究心理素质在中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地位,以及开展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办法。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素质 教育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个体走向独立和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在人的一生发展中也是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观念、态度和经验将对今后的人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人才竞争,各项建设事业的步伐逐步加快,社会发达程度日益提高,社会成员包括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在不断增多。重视和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学生教育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将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素质通常指非智力因素,即情感、意志、兴趣和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品质,它是全面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中学生身心健康及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赖其心理素质水平。心理素质渗透在各种素质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总体发展状况,其重要性体现在:

  1、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基础。培养学生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符合社会主义需要的思想政治品质是教育界的教育重要任务。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说素质,思想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中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魄。”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人崇高的思想政治品德是以心理素质为基础因素的,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心理机制、心理形式基础之上。从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来看,心理是其发端,思想政治品德无不从知、情、意、信、行这几个心理过程的基本要素的运动变化开始。同时,以心理为其形成发展的动力。唯物史观要求我们从人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观察事物,正是人们的生存、享受、发展等需要引起人们的动机,而动机支配人们的行为。动机本身就是由人的认知、感情、态度等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的。尤其是人的情感欲望在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每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差异,原因是多方面,即有知识水平、文化素养的不同,又有心理能力的差别。在个人心理特征上,兴趣、性格、气质、能力都影响着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各个人能力的不同,影响到个体自我教育能力,以及思想政治品德能力的发展。而没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品德能力,就不可能形成概括性的思想政治品德。可见,一定的心理能力是形成一定思想政治品德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2、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身心健康是人生发展的基本条件。今天,全球化的浪潮、新技术革命的巨浪正波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社会结构更为复杂,人们的观念与行为受到多重影响与冲击,其心理负荷在不断增加,可以说,社会越向前发展,人们的心理负荷就越重,社会对人们心理素质的要求就越高。中学生是中国未来各项事业的栋梁之材,要担此重任,必须具备更高的心理素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尚不尽如人意,与时代的要求有着一定的距离,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障碍。

  3、只有中学生具有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现代社会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活等变化或发展较为迅捷的时代,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现代社会也是各种竞争,像职业竞争、职务竞、岗位竞争等等。而现代社会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和居住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微妙,人们面临了更多的心理矛盾和情感冲突。要适应这样的一个变化,中学生没有好的心理素质是绝对不行的。中学生是否群体中比较优秀的群众,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和较多的文化知识水平。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由于社会对中学生的期望也比较高,因此,中学生没有好的心理素质是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所以,从现代社会的客观环境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态势的角度来看,对中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是极为必要的。

  二、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中国的教育制度只重视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心理不够稳定,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这里有家庭、学校环境以及教育方法不当的原因。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屡禁不止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都不利,也就是说对学生要求过高、过严都会造成不好的心理反映。而现在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溺爱、包办等,必定会使其养成任性、依赖、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现在中学生每年入学时,都由父母陪着到校报道,甚至一切报道手续都由父母包办。许多学生到校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长时间难以适应独立生活的环境。这些学生不仅适应能力不强,而且交往能力也差,不易处理好正常的人际关系。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如对学习好的学生偏爱,对成绩差的学生讽刺挖苦等,容易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2、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人生阅历浅,社会经验少,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失败和困难时,往往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挫折便难以承受,心灰意冷,从而一蹶不振,甚至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自身的信任,而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等问题,无法正确的缓解心理冲突与矛盾,不懂得自我调节和控制,无法维持心理平衡,因而产生心理障碍。

  3、由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带来不良的外部生活环境,影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一些西方或社会流行的腐朽没落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传入中学生中,给中学生带来了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也导致了中学生的心理迷乱,如斗殴、网瘾、违纪、吸毒、性越轨等行为在中学生中时有发生。另外,一些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却比较落后,因为他们已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漂浮不定,意识中也常常呈现着互相矛盾的状况。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和影响,而导致心理偏差和行为偏执。

  三、开展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对策

  1、在中学阶段开设心理学系列课程教育。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不可少的。这些相关知识的掌握是中学生自觉地科学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前提。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习阶段开设有心理学课程的学校不多,学生课外自觉涉猎这类知识的可能性也极为有限,因而高中入学新生受过心理学课程教育者不多。进入更高的学历学习后,迫切需要心理学知识的指导。因此,在今后开设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卫生系列课程等提供给学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心理学课程学习的中学生,可以了解基本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在个人心理方向做好自我调节等提高工作。

  2、以鼓励,表扬为主。鼓励、表扬能有效地使学生充满自信,并激发其潜能,鼓励、表扬有来自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老师的、学生之间的,其中,老师的评价起主要作用。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应对学生学习上的闪光点给予充分鼓励与表扬。比如,同学们反映政治课易懂难记,特别害怕老师提问。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问题,老师应根据记忆的规律对重要内容进行反复讲解,重点强调,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回答正确,老师再给予一句赞许的话语,那效果就更好了。

  3、联系学生身边的事情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保护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以通过发生学生周围的具体事例来实现,在讲政治学中的“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一理论时,联系到同学们刚刚经历了一次考试测验,不少同学因成绩不大好而垂头丧气,有的甚至灰心失望。讲解完“前进性和曲折性”理论后,请同学们就刚刚考完的测验进行讨论。同学们认真分析试卷的难度,找出自己存在的差距,也肯定了自己取得的成绩,展望未来,又看到了“光明”。

  4、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专业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对策。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一部分,各种素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心理素质是学生获得并发展其他素质的重要基础,学生其他素质的提高又可以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事实上,各学科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在德育中,通过培养学生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可以较好地促进他们的情感、意志、个性的发展。专业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5、联系一些社会现象教育中学生。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对中学生的触动往往很大。老师将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与理论结合起来,既能开拓学生视野,又能培养他们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得我任初中二年级班主任时,班上有一位男同学学习成绩较差,我多次找他谈话,他认为自己不讨老师喜欢,表现出“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其实这名学生品质上是不错的,家教也好,修养也好,只是爱面子,对学习信心不足。我在课上讲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个问题,在分析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和关系时,我列举了孔繁森、焦裕禄等奉公无私的人民公仆,又列举了陈希同、我请这位男同学分析一下,如何看待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他认识到大多数领导干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这是主流,党内存在腐败现象只是少数人的行为,而“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随后,我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有的同学成绩不太理想,存在缺点错误,但为人诚实、善良,品质好,这样的同学我们怎么看待?”课后,那位男同学主动找到我,表示要克服存在的缺点,争做品学谦优的学生。可以看出,他又找回了信心和自尊。

  总之,心理素质教育的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优势和局限性,因此,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时,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论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基础和主体,它渗透在各种素质之中,影响和制约着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而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是靠教育来实现的。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心理素质教育的论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447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