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摘要: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本人以此为出发点,概括了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并进行简单的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畅叙述了几种有效的教育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272-02

  现在的小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他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成败,因此发展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今,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地加快,学习负担的加重以及交往的困惑和身心发展所带来的烦恼,致使不少小学生一时应接不暇,难以适应,陷入紧张,焦虑,压抑,苦闷和迷茫之中,从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所以,学校就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1.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主要表现

  1.1 学习方面的问题。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加之教师和家长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而且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现象。

  1.2 厌学与逃学问题。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 5%�10% ,这些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有苦闷感,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学习比较吃力,或是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或者在下面玩玩具;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就容易产生厌学行为。

  1.3 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2.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集体教育

  2.1 开设心理健康课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之中,并根据心理素质发展的目标体系,运用教材和指导用书,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为师生所实践,从而开创素质教育,教育整体改革的新局面。

  2.2 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学科教师要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意志性格等。教师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巧妙地利用提问,论证,小组学习等形式,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另外,还可以在体音美课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欣赏他人。学会人际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等。

  2.3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日常教育活动包括每天早晨正式上课前,课间休息时,午休与下午上课前,放学后的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往等。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机。

  2.4 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学生容易接受,学生积极参与,同时他不受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形式上的局限,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易有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有助于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学到得知识内化,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开展各种班会,队会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班级活动的目的是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是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培养高尚的品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加强教师心理学知识培养,使之成为高水准的心理辅导员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教师具有高水平的心理学知识,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使知识传授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它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培养和学习潜能的发展。

  4.同校外有关机构合作,共同搞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也是整个社会应当共同关心的一件大事。因此,学校应当从主动沟通、争取支持的立足点出发,积极加强同校外有关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如少年宫、街道和社区委员会、卫生保健部门、派出所、关心下一代协会以及其它社会服务机构。通过共同努力,创建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社会环境,坚决抵制不良社会诱因对他们的腐蚀、毒害,确保广大儿童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沿着"四有"新人的道路健康发展。

  总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同时还要展开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开班会、心理专栏、心理讲座、公益劳动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中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消除已有的心理疾病,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相关文章:

1.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2.浅谈小学生教育心理健康论文

3.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4.小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的论文

5.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论文

2618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