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在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篇一

  《浅议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学生的语言学习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习情感、开展积极评价来探讨英语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收到好的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育心理 情境教学 情感效应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力竞争趋向于对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的竞争。一个人具有健康的心理,是创新的核心条件。而在我国,学生的心理疾患日益增加,有的地区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比率已惊人地超过了30%,如不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将会给国家、社会和个人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依据心理学及其相关科学理论与研究成果,为了使学生达到智能发育正常、人际关系和谐、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同一,具有统一协调的行为,具有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等目标而进行的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用简单的说教是很难见效的,一切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围绕学生的实际问题来进行内容的选取和活动的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应当融入到整个学校工作中去,尤其融入到各科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去,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和防治心理障碍和疾患,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这不仅关系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关系到学科教学的效果。

  语言的学习与学生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过度害羞的心理、内向的性格、过度焦虑和胆怯心理以及消极的情感则会影响语言学习。这里,笔者结合自身的英语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

  一、淡化师生关系,强化朋友式交流

  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产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创新思维也容易被激活。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因此英语的听、说能力非常重要,也是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开口说更是英语教学中的拦路虎。而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平等和朋友关系有助于消除英语对话时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消除“听”时难以听懂、“说”时难以成句的屏障。所以有经验的教师从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就面带微笑,给学生展示出自己自然、亲切、和蔼的一面,以教师良好的情绪来营造和谐、愉悦、活跃的课堂气氛,创设出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大脑愉悦中枢,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他们觉得与老师相处和学习英语是美好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外想方设法多与学生沟通,形成和谐的关系,以利于课堂上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也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改进教学方法,利用英语教学本身创设真实的情境

  情境指的是情和境的统一。人类活动的一切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发生的,处于事件中的人又是有感情的,这就构成了事件发生时的一定情境――由人的主观心理因素(认识、感情、意志、行为和个性)和客观环境因素(特定的教学环境、学习环境)所构成的情与境的总和。教育与教学过程,也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

  英语情境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利用真实的场景或者在人为创设出的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而做出的教学策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情境教学是有其心理学理论基础的。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进行艰苦学习和创造的内驱力,而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部分就是兴趣。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认为,学生心理状态(对课程的兴趣、态度、自我观念)对学习的影响达到25%。而情境教学恰恰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语言动作、实物或模型、图片、简笔画、多媒体技术和角色表演等创设出生动、形象、有趣的相关情境,让学生感知“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把知识趣味化、通俗化、实用化,把单纯传授知识的课堂转换为使学生自然习得语言的场所,使教学最终成为“我愿参与”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能学以致用,比较自如地用英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记得在给学生讲授“Table Manners”一课时,本人把西方人在餐馆点菜、用餐、结帐的生活场景做成课件,让学生在看、听的过程中,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真实情感和表演激情油然而生,从而加深了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明确了语言所运用的场合,取得了学生翻看书本所得不到的效果,也省却了教师抽象罗嗦的语言描述讲解,优化了教学环节。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学英语,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会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教师在上课前几分钟内可以安排学生作Report,报告日期、星期、天气、新闻和班内情况等,或者进行Free Talk,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畅所欲言。随着观念的更新,教学已不局限于课堂,而是开放性的,所以教师更应注重将情境教学延伸至课外,创设课堂外的情境,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师生见面时教师要主动与学生用英语打招呼,进行日常的交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布置的作业应尽量富有创新性,如作调查、填写表格,让学生出英语板报,用英语格言布置教室等,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索、积极实践。除此以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方面的竞赛,创办英语角、英语文化节、英语广播节目,参与外教庆祝西方节日的party,在西方重大节日如圣诞节摆放圣诞树,放“平安夜”曲,让学生互致圣诞问候,在唱唱跳跳、问问猜猜的活动中运用语言,了解英美国家庆祝节日的方式,积淀异国文化知识。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无论在课堂中还是课外都能入情入境,积极参与,产生强烈的交际愿望,让他们在保持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下获取知识,取得进步。

  三、关注情感效应,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情感

  学习情感就是因学习而产生的种种态度和内心体验。学习情感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起着推动或阻碍作用。愉快喜悦的积极情感,会对学生学习起促进作用和增强学习的效果;而痛苦恐惧的消极情感,则会对学习产生阻碍作用和削弱学习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及时地引导,培养和增强学生对英语的积极的学习情感。

  英语学习情感是在英语知识和技能等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知识的深化而不断增强,体现着 “知之深,爱之切”。 因此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利用英语的用处和美(音调美和意境美)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英语的用处和美,尝到获得英语知识技能的愉快和欢乐,从而逐步形成学习英语的热情。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加深,学习难度的加大,教材内容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内容过多过难的情况,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将这些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化多为精,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

  学生的学习情感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教师一直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一角色要求每一位教师用真挚的爱心去影响学生的情感,用高尚的品质去陶冶学生的情操,用优雅的行为去潜化学生的习惯,用渊博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只有懂得怎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才能使学生从情感体验上受到良性的潜移默化。

  四、开展积极评价,强化成功体验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与否,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成功体验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后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感觉。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态度及时予以积极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特见解,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自信体验。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有机会表现,才有机会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应利用每个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适当的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掘自身的潜力,这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大有益处。教师可利用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的ReadandAct和AskandAnswer部分,给每个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表现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在课内外活动中得到表现的机会,唤起情感共鸣。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要求自信心不强的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对无法一步到位的学生,教师还应帮助他们架起走向成功的“桥梁”。对许多知识难点的讲解,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尝到成功学习的欢乐。考试中分层次出试题,所设计的试题应是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从而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经常品尝克服困难逐步上进的喜悦,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变苦学为乐学,这就是成功体验的积极效应。同时教师应经常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提供好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积极反馈,少给消极反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采取接受和宽容的态度,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性格,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学习,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屏障、降低焦虑、增强自信心。

  总之,学习心理学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心理学是做好教育工作必备的基础知识。作为英语教师,要提高外语教学质量,达到好的外语教学效果,就必须遵循外语学习心理机制的特点,结合教育心理学来设计、组织和进行外语教学,使教学双方、师生双方在心理上达到和谐一致。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我相信,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将良好的师生关系、生动的情境、健康的情感和积极的评价结合起来,必将促使学生在保持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下获取知识,求得快乐。

  参考文献:

  [1]盛德仁主编.英语教与学新模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2]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3]韩永昌,符丕盛主编.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D.John McIntyre,Mary John O’Hair著.丁怡,马玲等译.教师角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5]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263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