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篇二

  《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 渗透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61-02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成人承受着,连天真活泼的小学生,也承受着来自生活、学习的种种压力。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并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当代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21世纪的剧烈竞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这不仅是小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因此,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和开发智力的基础,而课堂教学是实施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是构建信息技术条件下探索交流学习的平台,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和谐气氛

  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可使用脑效率提高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五,并可延缓和消除脑力疲劳;而环境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教室内墙壁的颜色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同。浅黄色、草绿色能提高学生的智商;淡绿、浅蓝色可以使人平静,易于消除大脑疲劳,使人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根据这点,我在教室的布置时就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以浅黄文字、浅绿色窗帘、草绿色展牌为主色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了更好地突出和谐,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实行“分小组”教学法,把全班分为几个小组,学生性别、成绩做到组内异质,座位形式变成豆腐块形,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心理健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快乐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一个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学生,往往会变成学习困难。这种学生一般都有一种自卑心理,会远离老师和集体,怕受到指责和嘲笑,老师如果不注意这点,只是一味地严厉批评,就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不听课,不完成作业。他们与教学之间的距离也就越来越大,从而自暴自弃。因此我注意抓住这类学生的某一闪光点,鼓励他,帮助他们,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课上多给他们机会,对他们低标准,低起点,使他们愿意参与学习,并尝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上学期我接的班有一位男生,他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被称为特难管理的后进生,无论纪律还是学习都很差。但我经过观察和了解发现他有一优点,就是乐于助人,并乐意为班集体做事。因此我几次与他谈心,还让他当起了班的卫生监督员。他很乐意,并且非常负责。于是我在班上及时表扬他,他第一次尝到了表扬的滋味后工作就更认真了。奇怪的是从那次起他还按时交了作业。期末考试成绩竟然由原来的二十多分到了六十分以上。另外,我还开展适合学生个性的活动,如:趣味竞赛、成语接龙、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篮球比赛等等。这些比赛特别为那些学困生的个性特长设计,发挥他们的优势,从而让他们体验成功,促使他们兴趣的形成、发展、稳固。

  三、挖掘教材内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也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我们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顺利地解决。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都蕴含了心里健康教育的内容,而且学习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教育的情境。因此,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挖掘本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选择典型课文,开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感悟,对所营造出的教学情境的深入体会,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通过课文对人物语言、动作、品格的描写,受到人文内涵的熏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如在《匆匆》一课的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了解作者对日子的匆匆、一去不复返、逝去如飞的感慨,懂得应该珍惜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有意义的事。在《桃花心木》一课中让学生通过研读,从种树人不按规律种树的行为中感悟到深刻的道理,懂得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应该经得起生活的考验,自觉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只要我们细心挖掘、善加利用,那么,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在一个个生动例子的研读和讲解中,一定可以挖掘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内容,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四、合理评价,激励学生健康地成长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深层次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对学生适时、恰当、正确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喜悦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欲望。在评价中我始终坚持以下几点:1.保护学生的自尊。2.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环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3.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诊断问题和不足,尊重学生的现有状态;通过评价找出学生不足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安全”。

  健康的课堂学习氛围,能给学生创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环境,能帮助学生愉快地适应学习环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从而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取得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向葵著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2]朱智贤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儿童心理学》

  [3]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小学德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相关文章:

1.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左右

2.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4.2000字心理健康结业论文参考

2649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