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论文2000字(2)

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论文2000字(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论文2000字

  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论文2000字篇二

  《游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初探》

  【摘要】游戏对于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手、眼、脑动作的协调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智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类型的游戏,创设游戏物质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游戏 幼儿心理 发展

  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德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游戏既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又有利于幼儿的智力的发展

  爱活动是幼儿的天性,长时间的呆坐不动或保持同一种动作姿势会使幼儿感到疲劳和厌倦,没有一个幼儿能够接受。而在游戏时幼儿可以自由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他们感兴趣的动作而不受限制。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摆弄操作来认识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幼儿更快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粗浅的知识的技能,比如在玩具堆里找一些正方形、长方形,看一看谁找的多、谁找的快,小朋友不但有竞争意识,而且还可以学到不少的知识,从而知道物体形状、大小、颜色等各方面的知识。观察智力发展迟缓、不善表达的小朋友,在做游戏时抓住时机表扬他们,提高他们在班级中的威信,强化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小朋友不但在游戏中,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也会增强他的自信心、进取心。

  心理学认为智力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五个基本因素构成。这五个因素在玩积木的游戏中都可以得到培养。例如,要摆放成一座大楼,幼儿的头脑就要有一座大楼的形象,大楼的形象来源于观察感知,如果感知是过去的,就要靠记忆力恢复想象,认真仔细的操作要靠注意力的集中,思维的过程中头脑在思维着各部分的因果关系和结构作用,在做游戏时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二、游戏有利于幼儿道德水平的提高

  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满足自己身心的需要,并且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行为准则。如在玩棋类游戏时,需要按照统一的规则、方法来玩,不能想怎样玩就怎样玩,否则就玩不好。如果当自己按照规则玩下来了,或是取得了胜利,幼儿会感到自己是个能干的人,从而激发起对良好道德行为的积极情感。这个正验证了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的“各种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得来,什么自制、什么克己、什么诚实,什么理性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形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游戏不仅能让幼儿表现道德行为,暴露行为中的缺陷,而且能通过挖掘其中潜在的品德心理因素,及时进行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引导。如:在“做做玩玩”的活动中,是否能够共同作业、大胆表现,在小医院、美容院等角色游戏中是否尊敬他人的劳动,是否有责任心。可见,游戏的一个方面可以给予幼儿充分的机会以发展自动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另一方面又受到各种规则的限制,这就使之与德育心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三、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相互交往的能力

  幼儿的人际关系虽然简单,但与幼儿的心理健康关系重大。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是培养幼儿交往兴趣与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游戏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地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通过自己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例如,在进行我的家、看病、买菜等角色游戏时,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共同商议,互相协作,互相配合,使他们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孩子”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幼儿交往的兴趣。为了能把游戏玩好,幼儿自觉地遵守规则,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要求。此外,幼儿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可体验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感情,诸如父母对孩子的爱心,医生对病人的关心,顾客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和尊重。因此,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分享、谦让、合作、互助、理解、尊重,从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游戏能表现幼儿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在游戏中,幼儿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而不是“要我玩”“要我学”。因此幼儿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而不是无聊,厌烦,无所事事,呆坐等消极的被动状态。有意识的为小朋友提供机会,让一些小朋友在游戏中担当重要的角色,而不是事事包办代替,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的自由发展。让胆小的小朋友在“过家家”游戏中,当“爸爸”“妈妈”抱着孩子去看病等一些系列游戏,他们往往比大人照顾的还要周到,使小朋友提高责任心,这样做游戏他们愿意参加,在许多的游戏中幼儿往往按自己的意愿决定活动材料,伙伴,内容,方式,方法,教师只根据游戏的需要适当介入游戏,游戏活动的价值得以体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不仅证明了游戏在儿童智力、社会性、情感和身体各方面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也证明了游戏对于儿童个性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喜欢游戏、会游戏的孩子,往往情绪积极愉快,想象力丰富,交往主动、积极,语言丰富多样。健康心理是现代化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在培养智能型人才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游戏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代替的功效。教师应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把我们的孩子逐步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主人。

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论文2000字相关文章:

1.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2.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3.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4.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论文

2687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