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大学生心理健康探究论文精选(2)

大学生心理健康探究论文精选(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探究论文精选

  大学生心理健康探究论文精选篇二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要: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普遍增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适应能力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244-01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自我定位出现迷惑。在考大学的目标已达到后,大学生心理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他们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一些大学新生常常很快便失去初进大学的新鲜感。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缺乏稳定性,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不能全面认识自己和正确评价自己。第二,情感强烈但不稳定。大学生正处在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感丰富而强烈,但由于阅历较浅,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与内隐性,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容易受外界和暂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多数大学生远离父母,且处于青春期,彼此年龄接近,恋爱与性所带来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价值观等各方面。第三,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还不够完善,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仍存在着安置就业不公平的现象,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失衡。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对“自主择业”不知所措,信心不足,难以适应。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是:第一,社会因素。由于市场经济引入竞争机制,人们充分施展才能,展开平等竞争,大学生习惯了校园生活的平静心理自然会受到冲击,当一些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生面对这种挑战时,一遇到挫折,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他们的价值取向更是趋向功利化和实用化。社会上出现的追求享受,腐化堕落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灵。第二,学校因素。进入大学后,离开故乡熟悉的环境和父母的悉心照顾,当遇到实际困难就很自然地唤起他们的思家情绪,有的学校强调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但却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突出智育成分,忽略思想、道德教育及社会实践。许多学生“两耳不闻身外事,一心只求把书读”,导致他们缺乏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社会活动的意识。就学生人际关系而言,与周围同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人们心情舒畅,但若处在一种紧张的人际关系中,心情就会不愉快、烦恼,甚至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第三,自身因素。大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知识分子,一方面他们比其他社会青年具有更高的理论知识但缺乏社会体验,另一方面社会对他们又提出了比一般社会成员更高的期望值。这种特点容易使他们产生自视过高、不切实际、较为盲目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与社会现实生活产生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从其思想观念看,大学生不迷信教条,有抱负,眼界开阔,有永不满足的求知求新的动力;但另一方面,他们正处在由不成熟趋向成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缺乏生活的磨难,性格比较脆弱,容易产生自我中心主义、功利意识和知行背离等倾向。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社会向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关爱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一些社会上不良现象,应积极有效地加以解决,给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避免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脱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其二,必须纠正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产生原因的不符合实际的认识偏差,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其三,由于就业压力成为大学生主要压力,要帮助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和发展自我,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努力为大学生创造就业机会消除他们内心焦虑。

  2.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一,高校要走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脱离大学生实际的情况和误区,要密切大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如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根据心理档案掌握的情况,对于有问题的同学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其二,学校应积极地建立包括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要在“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网络’”工作体系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其三,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影响作用。辅导员要运用自己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给予学生以心理咨询和疏导。

  3.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其一,大学生要教育自己,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大学生要时时以社会规范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准确确立自我,从而健康发展。其二,大学生要加强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理论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其三,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提高挫折容忍力和战胜挫折的能力。其四,大学生要在情绪的理性调控与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上加强锻炼。

  参考文献:

  [1]蒋德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2]张敬芝.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9(15).

  [3]蒋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中国成人教育.2009(16).

  [4]汤耀阳,江立成.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大学生心理健康探究论文精选相关文章: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

2.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3.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精选

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1000字

271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