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学校心理健康浅析论文

学校心理健康浅析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学校心理健康浅析论文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努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热爱国家,热爱社会,热爱人民,遵守国家和社会的各项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学校心理健康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学校心理健康浅析论文篇一

  《中职学校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摘要:中职学校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分析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学生心理现状和存在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职学校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和途径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中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何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健康成长,完善自我,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和良好心智,在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这是值得我们职教工作者关注的问题。针对当前职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笔者从其表现、教育的必要性、教育的任务和教育的实践等方面,结合中职学校教育现状,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几点思考。

  一、中职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对人的素质、尤其是对人的心理素质,如自我调整能力、耐挫折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进取心、爱心、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等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而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2、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作

  什么是素质?柳斌认为是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实践素质教育必须健全学校心理教育机制,心理教育应是完整的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教育既渗透于学校各育、各科教育之中,也应具有其独立运作的体系和方法。只有健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从本质上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各科教学,各育改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3、中职生心理发展状况堪忧,迫使中职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各种数据及实践均表明,由于种种因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中职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成长中的中职学生将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心理压力,他们在中考失败后初偿败果到职中后又面临着社会的歧视及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同时在学校的学习中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早恋、学业和就业烦恼等等一直困绕着职中生;家庭的不稳定,离婚率上升,也使学生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性生理、性心理的相对成熟,而性教育相对滞后等导致的青春期问题;学生中人际关系紧张,失眠现象普遍,出走、自杀也时有所闻,如不加以重视,无论对个人和社会都会造成不良后果。所以学校教育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维护职中生心理健康,帮助职中生排解各种心理问题的历史性神圣职责,同时也能更深层次去促进青少年发展。

  4、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职业中学把育人作为教育的目的、作为职业教学的目标,我们必须加大职业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比重,才能提高学校教育的整体效果。

  二、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现状

  (一)职中生年龄阶段特殊性,具有共同的心理特征

  在认识能力上,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显著发展;在情感意志上,情感丰富热烈却多变不稳,意志的坚持性与自制性提高了,但仍然容易动摇与冲动;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社会地位制约、心理及道德准备不足的矛盾产生;心理独立需要及自我发展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及自我调控能力较低的矛盾产生。

  (二)学生生活背景复杂,心理问题突显

  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少是出于对某种职业的热爱而进入职业中学学习的,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习成绩达不到“普高”的要求,没办法才来职中学习的。问卷调查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在初中时就是所谓的“双差”生,有些同学的家庭背景比较复杂(父母下岗、父母双亡或离异或是单亲家庭),有些同学家的经济条件特别困难。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学习态度偏差。学习兴趣淡漠,缺乏学习目的和学习自觉性,学习不专心,注意力分散,消极应付作业等。2、偏执。偏于固执,自以为是,待人处事、认识问题只来源于一个角度,好钻牛角尖,不能辩证地看问题。3、敌视。感到别人对自己充满敌意,要么自我封闭,要么经常与人发生冲突。4、抑郁。遇到一些挫折便精神苦闷,情绪低落,哀叹时运不济,对未来充满失望。5、适应性不强。对学校生活、教师教学模式不适应,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不强。6、冲动。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小题大做,缺乏理智,行为过激,但事后又非常后悔。

  总之,由于职中生年龄阶段的共同心理特征与成长过程中的特殊矛盾,正是开展职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教育任务。

  三、中职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根据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方法与措施,调动一切内外积极因素,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它是一种预防式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维护。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只有在职业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途径。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学科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是知识观念内化的依据,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是教学的基本目标。在教学中加强心理教育,是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我们要求教师的教学,把培养学生一定的心理素质作为教学目标,不仅考虑知识技能的目标,还要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提出教学内容,如学习兴趣、求知欲、思维能力与品质、学习自信心等。

  2、从心理教育的高度要求教师对学生理解、认同、真诚、尊重,同时还要求教师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自我调整,努力创设健康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

  3、教师应适当表达对学生的关爱。教师平时要主动积极对学生表示关怀并且让学生能正确的加以接纳,把握自然真诚的原则,一个眼神,拍一下肩膀,一张卡片,学生即可感受老师真挚的关爱,平时积极倾听与适度的反应,代表教师对学生基本的尊重、接纳与关怀。

  4、采用积极评价方式,即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出及时反馈,如点头、微笑、激励的语言等。组织集体评价,增强其自信心,以形成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避免消极的情绪。

  (二)在班集体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通过让学生参与班集体的自我管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演好自已的角色,管好自己,培养集体责任感,锻炼各种能力,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参与集体管理中,发挥作用认识自我。

  2、培养班集体健康的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的人,也是社会的动物,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居。生活在社会里,就必须与人接触,并与人发生各种关系,这种人与人关系的存在和建立就是所谓的“人际关系。”

  这一阶段,同学之间的同伴关系比亲子关系、同胞关系和师生关系更为亲密。使得学生产生了获得心理和社会地位安定的强烈要求,并希望能依赖朋友使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

  为此,学校应在班级的建设中,要求围绕“关心和爱”为主题开展工作,让集体充满温暖。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要有宽容的意识,让学生在宽容的环境中学会宽容。课堂中教师作为辅导者,应该创设良好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的自由气氛,这时师生之间是朋友、合作者的关系,以此充分开发集体教育资源,确保这种良性机制体验他助―学习互助――达到自助的形成。

  (三)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要积极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树立信心,产生希望,看到美好的未来!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简单责骂、体罚,要在分析中予以引导;批评把握分寸,不挖苦学生,批评中要有肯定,不要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根据多元智能评价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肯定和赏识,唤起他们积极向上的欲望。使优秀学生不会仅仅满足于目前成绩,而是以更积极的态度争取更大的进步。使成绩处于弱势的学生也得到了更多的激励,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曾有过错有缺陷的学生也会得到关注,消除消极心理,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家长对学生心理影响不亚于教师。不少家长由于缺乏教育孩子有关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再加上自身心理健康方面的缺陷,往往出于好心,在家中对孩子无节制地训导、警告、讽刺挖苦,使学生心理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必须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辅导,唤醒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家庭的呼应,而不是削弱和抵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具有良好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职校的工作者不仅要掌握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发科编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做与管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2]陈家麟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

  [3]樊富珉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

  [4]宋元林,陈春萍等著.《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4.

  [5]刘惊著.《道德体验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6]朱敬先.《健康心理学――心理卫生》,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7]王极盛、李焰、赫而实:9970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心理科学,2002年第5期.

  [8]曾茂林.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年第10期.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职教中心,河北 武安 05630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校心理健康浅析论文

2756481